◎ 張海波 朱敏怡 蔡自杰 廣州航海學院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青年的理論武裝,多次指出共青團要做好對青年的思想引領工作,要善于使用青年容易接受且喜聞樂見的方式工作,用青年能學懂、易理解、學得會的方法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1]。2017年黨的十九大召開,自此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推動下,全國高校組織青年專家學者開展宣講活動,“青年大學習”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環節。高校團委開展“青年大學習”,目的是在全國高校團員青年大學生中構建“導學、講學、研學、比學、踐學、督學”六位一體的學習體系,做到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習收獲引領團員青年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擁護“兩個確立”,成為合格的黨的助手和后備軍。
當代青年生逢盛世,要想肩負起強國的青春使命,青年就要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做到思想政治強、能力素質強和干事創業強[2]。進入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要通過學習中共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了解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生活發生的巨變,親身感受改革發展紅利,增強對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高度認同;同時也要認清正在面臨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復雜國際形勢。
在新時代,政治性是群團組織發展的靈魂,共青團作為政治組織,聚焦對青年的政治引領,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是新時代共青團的政治責任,也是維護青年發展利益的根本所在[3]。全國各地高校共青團組織青年團員大學生積極參加“青年大學習”,利用手機端即可參與網上主題團課活動,唱響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旋律,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營造了“人人皆學、處處可學、時時能學”的濃厚學習氛圍,“青年大學習”思想政治引領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筆者于2022年7月至8月在廣東省各大高校范圍內進行“青年大學習”實施現狀與創新性對策研究問卷調查。調查高校包括“雙一流”高校、原985和211高校、普通高校、高職院校等,共回收有效問卷745份,其中教師占比14.77%,學生占比85.23%,與調查高校整體師生比例相符;其中共青團員占比58.26%,中共預備黨員占比11.95%,共產黨員占比20.39%,群眾占比9.4%,主要反映了共青團員的狀況。經過對調查結果嚴謹科學地分析,發現當前高校“青年大學習”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1)對“青年大學習”行動認識不足。“青年大學習”是一項在全國高校青年團員大學生中開展的、以推動黨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的青年學習行動。把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和重大方針政策深入青年心中,引導廣大團員青年把個人成長、國家命運和國際形勢聯系在一起,把個人夢、青春夢融于中國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高校青年團員大學生是黨的事業的生力軍,是實現中國式現代會的主力軍,黨的事業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現需要青年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用理論學習補足精神之鈣,加強理論修養,用理論自信筑牢信仰之基,做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向模范榜樣學習、向革命前輩學習、向英雄先烈學習,立志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分析調查問卷發現,部分高校共青團員對“青年大學習”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在問題“您是出于什么原因參加‘青年大學習’?”中,僅有41.1%的同學是因自身對新時代新思想新精神感興趣,有50.71%的同學是因為學校團委要求完成任務。同學們對“青年大學習”的認識不足具體表現在對“青年大學習”的目的意義了解程度低,部分基層團組織存在對“青年大學習”行動不夠重視的情況,導致高校青年團員學習大多出于學校要求,完成任務,不能緊跟新時代新青年步伐。

圖1

圖2

圖3
(2)對“青年大學習”行動學習意識不強。隨著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科技的發展,互聯網的使用已經深入到了生活中的各個角落、各個方面,傳統教育內容、現代教育內容及互聯網的大量信息混雜在一起影響著青年人正確的價值判斷,從而影響了青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青年社會化的進程和效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4],青年大學生在選擇信息的過程中也容易出現盲目化、片面化、個性化。在調查問卷中“您每期‘青年大學習’的完成度如何?”這個問題,僅有43.62%的同學是第一時間完成,有19.37%的同學是最后期限完成或者是偶爾完成。在“您是否每次都有完整地觀看完‘青年大學習’?”這個問題中,僅有84.72%的同學完整地看完“青年大學習”,還有15.28%的同學沒有完整看完“青年大學習”。當代青年大學生具有鮮明的個性、強烈的自我意識和廣泛的興趣愛好,背離傳統思想觀念,對社會的認識多元化,加上其專業學習壓力增大和網絡的頻繁使用,我國高校特別是“雙非”院校普遍存在青年大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內生動力不足、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不高等問題。由此可見,部分青年大學生存在政治思想意識薄弱、過分追求娛樂自由等,對于“青年大學習”更是缺乏了積極主動的學習意識和興趣。個別高校團組織管理者對“青年大學習”存在誤解,認為團員青年每周參加“青年大學習”占用了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參加各類專業技能競賽、準備考研、考公的時間,影響“正事”,忽略了“青年大學習”能夠提高廣大團員青年思想政治素質、培育愛國主義情懷的本質。團組織管理者對“青年大學習”存在誤區,試想組織成員怎么可能有積極性主動去參與行動。

圖4

圖5
(3)“青年大學習”行動學習效果不佳。“青年大學習”主要依托網絡平臺,開展一系列的線上學習,線上學習的方式是以觀看視頻和答題為主。在筆者調研中發現,有15.28%的共青團員存在沒有完整地觀看完“青年大學習”的現象,而在問題“您覺得自己的學習效果如何?”中,只有28.03%的團員能夠將青年大學習里面的知識全面吸收;有32.4 4%的團員能夠做到半知半解;有27.09%的團員只是有稍微的了解;有12.44%的團員僅僅為了應付任務,看完即忘。在問題“對于‘青年大學習’中的題目與課后作業,您持有怎樣的態度,會特別注重問題的正確率嗎?”中,只有64.88%的團員可以認真完成課后作業,并且努力改正錯誤或查閱資料保證課后作業答題的準確度;存在35.12%的同學隨意完成課后作業,不管正確與否,甚至還有從來沒有完成課后作業的情況。有些基層團組織對“青年大學習”活動的考核,往往是將學習過程、已完成學習的頁面進行截圖,或者是將學習結束后的信息發送到自己的朋友圈,有的學生則利用這一漏洞,采取“刷時長”,“抄答案”,“代學習”的形式來應付考核,對“青年大學習”活動的內容敷衍了事,基層團組織的考核缺少系統性的管理,這就造成了“青年大學習”活動的考核結果流于形式,學習成效大打折扣。
(4)“青年大學習”行動內容有待豐富。“青年大學習”引領全國高校青年團員大學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通過理論學習和社會實踐指導青年深刻理解其核心要義、精神實質、實踐要求,深刻認識和領會其理論意義、實踐意義、時代意義,掌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針對歷史革命故事、國家重點領域、社會熱點問題等知識結合青年實際學習生活展開討論和講解,并且每期學習會將重點知識以答題形式加深青年理解,幫助共青團員學會在各種思潮交融交鋒中把握主流,在紛繁復雜的現象中抓住本質。目前“青年大學習”的學習內容偏向于理論,涉及國內、國際時事和生活熱點較少,對高校青年大學生的吸引力比較差,故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學習興趣。經調研,在問題“在‘青年大學習’主題方面,您更希望有什么變化?”中,有56.22%的同學希望“青年大學習”能夠緊貼國家政治時事,宣傳敘述政策狀況;有57.17%的同學希望“青年大學習”能夠結合當下占據微博、知乎、貼吧等論壇榜首的社會熱點,引導正確的價值觀;有52.76%的同學希望“青年大學習”能夠展示青年把個人夢、青春夢融入中國夢的實例,并提供建議和具體措施。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新時代,如何在高校迸發團支部的活力、激發團支部的創造力、發揮團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開發團員青年大學生喜愛、新穎、接地氣、吸引力強的學習方式和內容,是當前高校基層團組織急需探索和解決的問題。
一是廣大高校青年團員大學生對“青年大學習”行動的認識不足與團的十八大召開前各地的團員發展和培養水平參差不齊有關。目前雖然高校內大學生共青團員在數量上很可觀,但這些共青團員絕大部分都是在中學階段培養發展的,這些共青團員們在初中和高中的團員發展和培養水平因地區不同而存在差異,特別是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之前,各地中學團委團員發展工作不規范。存在年齡不足十四周歲、培養力度不夠、政治把關不嚴格現象,個別共青團員的素質達不到《團章》的要求,導致他們對“青年大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主動參與青年大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二是高校共青團員對“青年大學習”行動的學習意識不強主要與兩個方面有關。一個方面是共青團員學習態度不端正,自身先進性弱化,宗旨觀念淡化,意志消沉,缺乏進取精神,對共青團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后備軍了解得不夠充分,完成青年大學習是向黨組織邁進的重要一步。團組織和團員的交流不足,管理不嚴,讓個別消極現象在團組織中傳播,影響團組織整體學習意識和學習氛圍。另一方面是缺乏學習的榜樣,青年大學習的活動雖然介紹了各領域青年的“榜樣”,但缺少“青年大學習”行動自身的學習榜樣。在部分高校里,從團委到團支部,團委書記和委員、團支部書記和支委不能以身作則,不能親自參加每期“青年大學習”行動,做不到以上率下、率先垂范,不利于營造一個良好的青年大學習帶動氛圍。
三是部分基層團組織沒有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在檢查考核“青年大學習”成效上較為寬松,支部書記、組織委員和其他支委沒有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分工不明確,檢查的是形式而不是效果。當基層團組織檢查工作流于表面的完成率,沒能深入地檢查到學習效果,只要求完成率而輕視學習效果時,“青年大學習”就失去了自身的意義。導致部分青年學生學習時,采用“掛時長”“抄答案”等方式以應付檢查,使青年團員深入學習、認真學習的積極性下降,不注重學習的內容,不注重學習效果,最終導致高校共青團員在“青年大學習”行動中學習效果不佳。
四是互聯網信息對高校團員青年思想觀念的沖擊越來越大,網絡平臺大數據推送使他們在選擇信息時出現被動化、盲目化、片面化。受無門檻的主播粉墨登場和短視頻平臺迅速崛起的沖擊,以“短、平、快”形式呈現的活動更適合新時代青年團員,現今的“青年大學習”形式對新時代青年團員的吸引力正在下降。隨著信息化時代的推進,團組織要與時俱進,借助信息化時代發展的推動力,促進 “青年大學習”的形式、內容創新,提高青年團員對“青年大學習”的接受度、認同度,讓他們得到更好的學習與教育。
(1)組織領導到位,以上率下高位推進。組織,是在統一的奮斗目標引領下,遵照團體共同約定的紀律宗旨,根據相應的系統機構設置,建立起來的集體。一個群團只有在確保自身組織機構堅強完善前提下,群團上層的理論、方針、路線才能順利指導具體的實踐活動[5]。為了構建“青年大學習”全面、科學的“導學、講學、研學、比學、踐學、督學”六位一體學習體系,充分發揮“青年大學習”政治引領作用,高校黨委應該高度重視黨建帶團建,指導學校團委從文化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實踐育人等多維度做好頂層設計。學校團委以獎懲制度為抓手,嚴格要求下級團組織直至團支部落實學習任務,形成自上而下層層推進的格局。基層團組織應及時向上級匯報反饋本組織“青年大學習”開展情況和效果,提出改進建議和措施,形成自下而上層層負責的格局。團學干部和各組織負責人要帶頭學習,以身作則,樹立榜樣,起到表率作用,引領團員青年大學生貫徹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2)加強溝通交流,全面統籌推進。各級團組織應廣泛聽取團員青年意見,了解青年學生的喜好,與時俱進,豐富“青年大學習”的形式、內容,提高大學生對“青年大學習”的接受度、認同度,從而實現廣泛參與和多數獲益的學習目標。調查數據顯示,大多數同學和團員對與團組織的溝通交流還是比較滿意的。部分團員沒有深刻意識到自己身份的重要性,沒有認識到共青團員是中國共產黨重要的力量儲備,沒有將個人奮斗投入到培養紅色知識、做紅色青年的偉大事業中,組織意識較為薄弱,對組織安排的工作和任務態度自由散漫、敷衍應付。對這部分不能及時完全履行學習義務的團員應及時進行約談,做好其思想教育工作,增強其團員意識,對其提出明確的整改方向和方法,幫助其樹立正確思想,在思想上行動上盡到團員職責。“青年大學習”行動在高校要全面統籌推進,做到全覆蓋,一個團員都不能少。
(3)靈活創新學習模式,持續深入推進。從“青年之聲”到“易班”,再到“青年大學習”,團中央和教育部在團員青年思想引領工作上下足了功夫,在高校黨委重視、各級團組織大力推動下,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在廣大團員青年主動瀏覽上述網站、主動參與大學習方面仍不盡如人意。“青年大學習”每期更換主持人,每期更換拍攝場地和景物,每期更換學習內容,仍不能很好地吸引團員青年,仍不能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根據“簡單有效原理”,我們只對比在青年中火爆流行的“嗶哩嗶哩”網站(團中央已進駐),之所以吸引廣大團員青年包括大中小學生,動漫元素是首要因子。根據“奧卡姆剃刀原則”,“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建議“青年大學習”穿插動漫的表現形式,迎合到團員青年的喜好必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學習良效。
(4)發揮學生黨員、團學干部頭雁作用。眾所周知,榜樣對群體的影響是巨大的,思想先進的學生黨員、進步肯干的團學干部在廣大團員青年中,就是標桿、就是榜樣、就是頭雁。在“青年大學習”行動中,首先要求學生黨員、團學干部第一時間學,學習領會后在宿舍里、在同學中談論體會、分享收獲;其次號召全體團員青年跟著學,團支部委員要督促檢查,做到一個都不能少。在高校形成頭雁領飛、群雁跟學的全員學習、全員分享、全員行動“青年大學習”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