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杭州市發展規劃研究院課題組
充分借鑒先進城市做法,加快數字經濟賦能,不斷做強“杭州消費”品牌,持續放大“最憶杭州”消費吸引力,爭創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國際消費中心是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具有強大的消費實現、引領和帶動作用。2021年7月,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五個城市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培育建設。包括杭州在內,目前全國至少有20個城市在為爭取進入第二批名單全力沖刺。對標五個城市分析杭州的現狀短板,課題組梳理總結其特色做法,對杭州爭創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提出若干建議。
對照商務部文件要求,聚焦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提出的國際知名度、消費繁榮度、商業活躍度、到達便利度、政策引領度五個維度指標體系,開展對標比較。
2022年世界城市名冊榜單,杭州入圍世界二線城市,在國內城市排名第八。重大國際會議目的地競爭力,杭州在國內城市排名第三。《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數量,杭州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國內城市排名第四。高等級旅游資源數量,杭州世界文化遺產、5A級、4A級景區(點)數量位居全國前列,但2019年入境旅客數量杭州(113.3萬人次)僅為上海、廣州的1/10、重慶的1/4。

國內主要城市國際知名度部分指標排名
2022年,杭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全國排名第九,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全國第一。旅游總收入全國排名第十,游客人均消費支出1609元大幅超過北京(1382元)、上海(1278元)、廣州(1458元)等城市。服務業增加值全國排名第七。
杭州世界級消費地標數量較少。2022年,引入各類首店322家,與上海(1073家)、北京(812家)相比有不小差距。擁有39家“中華老字號”,上海(180家)、北京(117家)、天津(66家)相比明顯偏少。離境退稅店57家,與北京(1044家)、上海(578家)相比差距很大。

2022年,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全年航班起降架次全國排名第六,旅客吞吐量全國排名第五,機場貨郵吞吐量全國排名第五,地鐵運營里程位居全國第六。2023年上半年,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國際及地區進出港航班架次全國排名第五,7月起新增多條亞運國際航線。
杭州加快完善消費領域政策體系,2020年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杭州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2022年分別就“夜經濟”“首店經濟”出臺具體扶持政策。
從五大指標整體來看,杭州在國際知名度、到達便利度、政策引領度三個方面表現較好,消費繁榮度、商業活躍度相對欠缺。“中華老字號”數量、世界級消費地標數量、退稅店數量、入境旅客數量等指標的明顯欠缺反映出杭州消費品牌層次不高,大氣開放的消費格局尚未確立,城市消費吸引力有待提升。
一方面,首都功能提升城市影響力。北京有53家總部企業進入世界500強榜單,落地近1300家首店,國際品牌占比15%,均位列全國第一梯隊。同時,奧運等國際活動賽事的成功舉辦,也極大提升了北京國際知名度。另一方面,密集出臺政策加快打造國際級商圈。發布《加快恢復和擴大消費持續發力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2023年行動方案》,實施新一輪商圈改造提升行動計劃和各區“一圈一策”方案。城東圍繞環球影城建設商圈,城西借助東奧熱度提升首鋼園,城南謀劃打造世界一流臨空會展消費樞紐,推動王府井、CBD等傳統商圈打造國際級商圈。

一方面,致力打造全球知名消費品牌新品首發地和集聚區。利用國際消費中心全球推介大會和進博會等重要平臺、支持龍頭電商平臺打造全球新品網絡首發平臺、支持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地標性高端商業綜合體。另一方面,持續放大自有品牌的首店效應。通過打造外貿企業自有品牌,發展城市定制商品和高級定制品牌,支持本土自有品牌和潮牌在滬開展新品首發、首秀、首展等活動。
一方面,發揮好政策引領和支撐作用。先后印發加快培育建設實施方案任務清單和工作要點,出臺全國首部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專項規劃和工作意見,制定了《廣州市促進消費提檔升級若干措施》、《廣州市重點商業功能區發展規劃》等文件。另一方面,構建產業型、流量型、服務型消費體系,致力打造“廣買全球,廣賣全球”的國際消費高地。圍繞紡織服裝、美妝日化等“灣區制造”形成引領全球消費的自主品牌、時尚產品和服務方式,打造工業消費品產地中心、品牌孵化中心、全球定制中心以及全球分銷中心。
一方面,注重發揮親海、洋樓等文化特色優勢。建立北方親海消費新坐標,打造國際海洋文化體驗中心。以洋樓文化、津味兒美食等消費名片為抓手,以“近代百年看天津”為亮點,吸引外地游客來津旅游。另一方面,注重發揮港口聯通世界、內陸腹地廣闊的區位優勢。利用海空兩港優勢,加快建設北方國際航運樞紐。通過構建京津冀區域商旅文體融合特色消費生態圈、開啟京津冀消費季、設立京津冀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等措施,打造“協同發展、多元融合、模式創新”的促消費平臺。
一方面,抓住大數據智能化創新驅動消費升級機遇。積極引導和推動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在不同消費場景和細分消費領域應用,推動實體商業加快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另一方面,做靚“不夜重慶”名片。依托“兩江四岸”資源優勢和城市商圈商街體系,加快構建核心引領、示范帶動、集聚發展的夜間經濟發展格局。推進十八梯等特色街鎮、夜市街區提質擴容,打造夜間經濟示范區。
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五個城市從不同維度發力培育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優勢和特色,如打造多元化、特色化的國際知名商圈,大力發展首店經濟和自有品牌,政策引領構建特色消費體系,以文化優勢打造消費勝勢,數智手段推動消費融合創新,加強區域城市聯動等,相關做法為杭州提升消費能級、構建更加開放的消費格局、爭創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提供了思路和借鑒。
當前,杭州正處在“舉辦亞運會、建設大都市、推進現代化”的重要窗口期,城市戰略地位、開放能級不斷提升,爭創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機遇前所未有。杭州應當充分借鑒先進城市做法,加快平臺經濟、數字經濟賦能,不斷做強“杭州消費”品牌,創新引領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熱點,持續放大“最憶杭州”消費吸引力,爭創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集聚國內國際名品,實現“買全球”和“買全國”。借鑒上海做法盡快補上“首店經濟”和“首發經濟”的短板,吸引潮流輕奢品牌、原創設計師品牌在杭首發或同步上市新品。利用全球退換貨中心倉、跨境電商進口+保稅工廠的“新世界工廠”模式,高效集散國際進口消費品。抓住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契機集聚全球優質消費資源,組織好現場采購、項目洽談、合作簽約等活動。
培育本土自主品牌,實現“賣全國”和“賣全球”。借鑒廣州構建“產業型”消費體系做法,圍繞紡織服裝、美妝日化、家用電器等“杭州制造”消費產品,打造工業消費品產地中心、品牌孵化中心。數字賦能品牌創新提質、集約增效。通過立法保護和傳承“老字號”無形資產,擴大品牌影響力。利用平臺優勢開展本土品牌集中宣推,提高“杭州消費”品牌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打造世界地標級商圈。通過注入國際、時尚、智慧等元素,提升“三圈三街三站”國際消費能級,打造集國際消費目的地和標志性城市景觀于一體的世界級消費地標。圍繞錢江新城、錢江世紀城打造消費新地標。借鑒北京實施各區“一圈一策”做法,改造提升一批蘊含城市元素、宋韻文化、智慧數字等要素的區域消費中心。實施更加開放的免稅購物政策,增設免稅店,擴大退稅商品種類和退稅購物限額,建成供給豐富、布局合理、安全便捷的國際便利消費示范區。
升級商圈智慧消費體驗。借鑒成都太古里裸眼3D大屏做法,在地標級商圈利用數字技術演繹“杭州故事”,打造現象級打卡點。借助“元杭州”平臺,搭建融文化、社交、購物為一體的元宇宙消費場景。優化智慧消費生態體系,從人流車流、客群畫像、定向促銷等方面實現“智慧興商”“智慧治理”。
提升平臺國際競爭力。依托杭州電商平臺優勢,引導和扶持更多年輕人投身電子商務創新創業。支持電商平臺科技、模式和場景創新。積極引進和培育全國性區域性綜合平臺、行業垂直平臺和本地生活城市連鎖平臺,形成平臺方陣。支持平臺實現多元化海外布局,依托境外經貿合作區、境外數字產業園區和海外倉等,培育渠道、物流、支付、售后等協同服務生態圈。利用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不斷擴大杭州平臺企業的國際影響力。
創新數智商業生態。構建以新電商、新零售、新服務為代表的數智商業生態,積極扶持直播電商、社交電商、內容電商等新業態發展,提前布局跨境直播電商行業。通過網上年貨節、雙品網購節、雙十一、雙十二等國際、國內大型促銷活動,推廣“杭州消費”品牌。開展消費內容創新和場景拓展行動,引導文化娛樂、醫療健康、旅游休閑等消費服務行業數字化轉型,加快建設全球智慧消費體驗中心。
“賽”“會”之城撬動消費。持續放大亞運效應,率先建設國內一流的CBA和中超職業體育俱樂部。全力爭取國家級和國際級品牌賽事,進一步打響杭州馬拉松、杭州毅行等品牌,努力把WTT乒乓球大滿貫賽事申請落地杭州,推進電子競技之都建設。實施青少年足球和籃球運動員培養計劃,培育形成球迷文化。扶持發展本市體育消費品牌。提升西博會、休博會、電博會、茶博會、文博會、動漫節、美食節等國際影響力。持續放大“賽”“會”消費引力。
“味美杭州”助力消費。做大做強中國(杭州)美食節。推動中國杭幫菜申遺,開發杭幫菜數字藏品。通過舉辦“味美浙江·煙火杭州”“不夜天堂”等系列餐飲消費活動,評選人氣美食餐廳、夜宵地標。通過主播探店、杭幫菜短視頻大賽、杭州小吃非遺打卡等線上線下活動,宣傳杭州米其林系列餐廳、傳統美食小吃等。
文旅融合賦能消費。全力打造“人間天堂·最憶杭州”旅游品牌。加快“詩路文化·三江兩岸”水上黃金旅游線開發,做好三大世界遺產游線路開發及“天目疊翠·吳越千年”文化旅游發展帶建設。抓緊培育融合城市歷史文化的沉浸式文旅項目。通過舉辦形式多樣的演唱會、音樂節、戲劇節、街頭藝術節等活動,大力拓展文化演藝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