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可
作為業主,有沒有權利知悉開發商通過公開招標選聘前期物業的招標文件信息,從而監督物業依據投標文件的承諾和前期物業服務合同履行服務義務?江蘇省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日前審結的一起申請政府信息公開案給出了肯定答案。
江蘇常州人胡某是常州某小區業主,該小區的物業公司是某物業服務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某物業”)。因該小區前期物業服務合同系由開發商(某地產有限公司)與某物業簽訂,為了弄清前期物業管理投標文件的相關規定,2022年4月胡某決定通過申請政府信息公開的方式了解相關信息。
4月13日,常州市某行政執法局(以下簡稱“某行政執法局”)收到胡某在線提出公開“某小區二期前期物業管理招投標文件”(以下簡稱“招投標文件”)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所需信息用途為業主了解物業信息,申請人胡某要求信息提供、獲取方式為紙面、郵寄。
4月25日,某行政執法局向第三方某物業征求意見,征詢其關于胡某申請公開相關政府信息的意見。某物業回復某行政執法局稱,該公司對相關投標文件享有著作權,該文件屬于商業秘密,不同意公開。同日,某行政執法局作出告知書,告知胡某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可能涉及第三方合法權益,并送達胡某。

業主有權要求物業公開招投標文件,以便督促其履行相關承諾及合同約定的義務 (圖/IC photo)
5月13日,某行政執法局作出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答復書(以下簡稱“答復書”),答復胡某申請公開的信息涉及商業秘密,權利人不同意公開,故決定不予公開,并送達胡某。胡某不服,于同年10月18日向常州市武進區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撤銷上述答復書,判令被告某行政執法局向其公開投標文件。
武進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為:某行政執法局所作的答復書內容是否正確?本案中,某行政執法局向某物業征詢意見后,雖然該物業以胡某申請信息屬于商業秘密為由不同意公開,但某行政執法局并未對該理由進行審查,在案證據無法充分證明胡某申請信息均屬于商業秘密;換句話說,即使案涉投標文件涉及商業秘密,某行政執法局也應審查該文件是否全部屬于商業秘密,若存在不屬于商業秘密,且能夠做區分處理的部分信息,應當依法處理。故某行政執法局所作答復書證據不足,應予撤銷。
2022年11月14日,武進區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撤銷某行政執法局作出的答復書;責令其于判決生效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重新對胡某于2022年4月13日提出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予以答復。
一審宣判后,某行政執法局對判決表示不服,提出上訴。其上訴指出,本案一審判決對于胡某申請公開的信息是否涉及第三人商業秘密、應否予以公開的認定不當。理由如下: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胡某申請公開的投標文件涉及第三人商業秘密及著作權,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十五條規定,對涉及第三方商業秘密公開只規定了兩個例外,即:第三方同意公開或者行政機關認為不公開對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響。本案中,一方面,某行政執法局依法征詢了第三方的意見,第三方不同意公開;另一方面,前期物業招標人是開發商,在胡某購房前商品房開始預銷售時即已確定,前期物業的權利義務在開發商與物業公司前期物業服務合同中有明確規定,并不存在對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響的情形。因此,某行政執法局所作答復書完全符合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規定。
某行政執法局指出:兩投標文件涉及第三人的商業秘密,是由其屬性決定的。投標文件作為一個整體,即使一審法院認為案涉信息應當區分公開,鑒于對投標文件內容進行區分享有權利、負有責任、具備條件的主體是某物業,一審應當追回該公司為當事人,以給予其陳述、抗辯的權利。因此,一審法院在未追回某物業公司參與訴訟的情況下,要求某行政執法局對申請公開的信息加以區分,超出了法律規定行政機關的職責及條件,對此所作判決明顯不當。
針對某行政執法局的上訴請求,胡某在二審中作出了有針對性的反駁——
胡某表示,其具有依法應當享有前期物業招投標文件的合法權益。根據物業管理條例第二條規定,“物業管理”是指業主通過招投標選聘物業服務企業,由業主和物業企業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約定,對房屋及配套的設施設備和相關場地進行維修、養護、管理、維護物業管理區域內的環境衛生和相關秩序的活動。其作為業主,是物業服務合同項下權利義務的一方實際享有者和承擔者,該招投標和合同的內容與業主利益息息相關。隨著物業的交付使用,建設單位所享有的債權發生轉移,其因此取得了這一債權,并且已經履行了合同中的義務支付了物業費,故其理所應當享有前期物業招投標和前期服務合同中約定的相應權利。
胡某認為,投標文件載明的物業管理服務質量、服務項目、服務標準和收費價格涉及公眾利益,屬于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的公共利益的范疇。
胡某指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條規定,所謂“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本案申請的政府信息,是政府要求必須通過公開招投標選聘物業服務企業并約定公共服務項目、服務標準和收費價格的投標文件,是某物業響應招標文件要求編寫的投標文件。該投標文件在招投標活動沒有公開開標之前,因標書能給權利人帶來競爭優勢的內容,不為公眾普遍知悉,可視為商業秘密;但在已經宣布了中標人并簽訂了前期物業服務合同后,就需要中標人按照投標文件的承諾來履行物業服務合同義務,投標文件就不再屬于商業秘密。針對第三方某物業提出其對相關投標文件享有著作權,胡某認為,投標文件是對招標文件提出的實質性要求和條件作出響應,收費標準和服務內容來自有關政府文件,且文件來自公知公用領域,所涉內容并不滿足著作權的獨創性要求。
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三十二條規定,“依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公開會損害第三方合法權益的,行政機關應當書面征求第三方的意見。第三方應當自收到征求意見書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提出意見。第三方逾期未提出意見的,由行政機關依照本條例的規定決定是否公開。第三方不同意公開且有合理理由的,行政機關不予公開。行政機關認為不公開可能對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響的,可以決定予以公開,并將決定公開的政府信息內容和理由書面告知第三方”。由此可知,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并沒有賦予第三方意見決定性的法律效力,最終的處理決定都由行政機關依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作出,相應的法律責任由行政機關承擔。
此外,商業秘密是一種法律屬性的認定,本案并沒有直接的依據去認定商業秘密,行政機關對第三方的理由應予以審查并作出區分處理,故某行政執法局作出的答復不當,應予撤銷。
2023年4月24日,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公布本案二審判決結果: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
本案的警示意義主要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作為業主有權要求所在物業提供前期物業招投標文件,以便督促物業履行相關承諾及物業合同約定的義務,盡職盡責地提供良好的物業服務;二是行政主管部門在收到業主提出的公開物業招投標文件的申請時,要盡責調查審查,不能簡單地以第三方物業公司意見為由拒絕公開;三是即便招投標文件存在涉及商業秘密的內容,也不能一概不予以公開,對其中不涉及商業秘密的內容應當予以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