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俐



樹上掉下一群鴨
“小宇,快看那邊!”
順著媽媽手指的方向,小宇看到了令他匪夷所思的一幕——茂盛的大樹上,一只大鳥撲棱著翅膀,正要把幾只毛茸茸的雛鳥從高高的樹洞口推下去。
“它在干什么?小鳥們太危險了!”小宇不由自主地想要跑過去,接住即將墜落的雛鳥。
媽媽一把拉住小宇:“別急……”小宇定睛再看,只見萌萌噠的雛鳥毫不畏懼地從樹洞口跳了下來,努力地“飛”著,“飛”失敗的結果是自由落體——以各種奇怪的姿勢掉落在森林厚厚的腐殖土上。落地后,它們馬上撒起歡來,看來沒有摔疼。
“哈哈,真好玩!小鳥……不……小鴨子都沒事呀!”小宇發現,雛鴨們很快就笨拙地排好隊,搖搖擺擺地跟著鴨媽媽向水邊走去。
爸爸舉起單反相機,躡手躡腳地跟隨著鴨媽媽一家。他邊走邊用手勢告訴小宇和媽媽,悄悄跟上!
妥妥的“國寶”
七八只雛鴨歡快地在水面嬉戲。透過單反相機的高清鏡頭,小宇清晰地看到了它們的樣子。雛鴨的頭部有棕褐色的絨毛,灰背白肚皮,后背灰色的羽毛中還夾雜著白色斑點,毛茸茸的,可愛極了。再看游在前面的鴨媽媽,儀態高貴而優雅,棕色的頭部和覆蓋著祥云花紋的身體,看起來就像一幅飄逸的水墨畫。
“小宇,你知道這是什么鴨嗎?”爸爸提問。
“水墨鴨!”
“非也非也!這是中華秋沙鴨,有‘國鴨之稱,還被譽為‘鳥類活化石,是第三紀冰川期后幸存下來的物種。第一只秋沙鴨的生日,可以追溯到1000多萬年前。中華秋沙鴨,真是妥妥的‘國寶啊!”
“爸爸,我覺得它們稱得上是會游泳的‘大熊貓!”
“這個比喻非常貼切!現在,中華秋沙鴨的全球數量不到5000只,屬于全球瀕危物種。在我國,它們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鳥類》稀有物種,位列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也是中國特有的珍稀瀕危鳥類。”爸爸是個科普迷,說到野生動物,可以滔滔不絕地講上三天三夜。
寶貝爭奪戰
水面上忽然騷動起來,剛才還悠然嬉戲的鴨媽媽和小雛鴨們頓時亂作一團。一只體型稍大、悍然闖入這片水面的鴨媽媽率先發動攻擊,體型瘦小的鴨媽媽并不示弱,雙方扭打在一起,互不相讓。
“哈哈!這是中華秋沙鴨一種奇特的習性,鴨媽媽們常常會母愛泛濫,去搶奪別的小鴨子來撫養。”爸爸解釋道,“當兩只鴨媽媽相遇時,雙方就會打一架,打贏的一方可以帶走另一方的小鴨子,而且會對搶來的孩子視如己出哦!”
“真的!你看鴨媽媽的孩子被搶走了好幾只!”小宇指著水面上的兩個陣營,留在原地的鴨媽媽只剩下3個孩子,而游向遠處的隊伍卻壯大得令人吃驚。
一個奇怪的問題
“我有一個問題!中華秋沙鴨繁殖能力并不差,為什么它們還會稀有呢?這太不合理了!”
“好問題!對于絕大多數珍稀動物來說,它們稀有的原因是繁殖能力弱。比如:大熊貓一胎只能生一個,而且還很容易夭折。但是中華秋沙鴨3歲達到性成熟,之后每年可以產8到14枚蛋,按常理推算,用不了多久,它們的種群規模就會增加。可為什么它們還會稀有呢?”一位慈祥的老爺爺笑瞇瞇地重復著小宇的問題。
“難道是因為中華秋沙鴨的天敵很多?”
“中華秋沙鴨稀有的原因,我們總結有四個。天敵多是其中之一,蛇和青鼬會爬樹吃蛋,蛋被吃了,雌鴨也就無蛋可孵了。
“棲息地非常狹小也限制了中華秋沙鴨的繁衍。中華秋沙鴨在我國東北部的黑龍江、吉林、內蒙古自治區等地繁殖,大多數會飛到我國中部和南部地區越冬。而且它們只棲息在水質清澈、魚類豐富的河流湖泊中,對環境的要求非常高。第三個原因,中華秋沙鴨是候鳥,相對于留鳥,候鳥在遷徙過程中要應對惡劣天氣、天敵覓食,還有疾病和饑餓,死亡率也會大大增高。
“最后一點,也是最有趣的一點——你能想到中華秋沙鴨不會筑巢嗎?”老爺爺指向溪水邊的幾棵大樹。
樹洞房子
順著老爺爺指的方向看去,小宇看到了幾棵奇怪的大樹,大樹的樹干上包裹著銀色的鐵皮,樹干離地十米左右還掛著幾個木頭做成的“樹洞房子”。
“爺爺,那些‘房子是給中華秋沙鴨準備的嗎?”
“是的!中華秋沙鴨不會筑巢,它們只能選擇天然的樹洞產卵。可是,和不善筑巢的猛禽、其他以樹洞做巢的鳥兒競爭,中華秋沙鴨可沒有一點兒優勢。沒有房子,它們很容易遭受天敵的攻擊,更無法產卵繁育下一代,這是造成它們數量稀少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所以我們要給它們建造一些‘樹洞房子,還要在樹干上包上鐵皮,讓吃蛋賊不能得逞,對嗎?”
“對!保護中華秋沙鴨比保護大熊貓更困難,我們不僅要保護它們的繁殖地,還要保護它們的越冬地,解決遷徙途中的食物問題。除此之外,在它們的繁殖地,我們還要人工懸掛‘樹洞房子,吸引它們筑巢產卵,幫助它們重新壯大種群。”
“原來,您是保護中華秋沙鴨的科學家呀!”小宇激動地拉住了老爺爺的手。
“快看,那里有一只公鴨!”在一邊靜靜聽著的爸爸突然大喊。
小宇看到水面上游來一只長相與母鴨完全不同的鴨:鮮紅的喙,頭戴蓬松的羽冠,身體兩側白色羽毛打底,白羽上還有鱗狀紋裝飾,配上泛著光亮的黑色脊背,真是帥氣極了!
“真希望這么美的動物能讓更多的人看到!”
“這也是我們保護野生瀕危動物的意義所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