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鳳蘭/文

喻梅與父親翻看老相冊,一起重溫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歲月
說起絲路10年,你首先會想到駝鈴相聞、舟楫相望的古老傳說,還是相遇相知、心心相印的嶄新故事?對重慶長江電工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喻梅來說,她同父輩經歷和書寫的,是兩代人雙向奔赴的故事。
2016年,喻梅第一次來到非洲,與項目組成員按合同約定對某國生產線進行升級改造。此前,外方工廠因生產線升級改造進行了國際招標,長江電工最終成為承建單位。
在為期5個月的海外任務中,項目組馬不停蹄地安裝和調試設備,培訓外方員工,生產驗收產品。身在異國的喻梅絲毫沒有覺得枯燥,反而感到非常親切。喻梅說,那是因為30多年前她的父親曾在這里工作,眼下她和同事們加以升級改造的,正是父輩們當年建起來的生產線。
20世紀80年代,喻梅的父親喻啟貴與上一輩長江人遠赴非洲建設的生產線,是長江電工在海外建設的第一條生產線,也是我國改革開放后第一個特品成套生產線外貿項目。當時,長江人來到這里開展援建工作,歷時多年建成的生產線填補了該國的行業空白,為其特種工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被譽為兩國合作的典范。
喻梅家里的一本老相冊珍藏了這段舊時光,翻看微微發黃的老照片,父女倆的記憶閘門緩緩打開。那時候,喻梅剛剛進廠成為生產線上的一名女工,喻啟貴作為技術員隨專家組到非洲投入緊張的工作,直到生產線全部建成并通過驗收。年輕的喻梅一邊上班,一邊幫媽媽照顧家庭,閑暇時,常常牽掛遠方的爸爸以及爸爸建設的那些生產線。
跟喻梅一樣,同在一個項目組的黃勇智也是“走出去”的第二代。黃勇智說:“我是聽著父親講的援建故事成長的。長大后,我也和父親一樣成了公司的技術員,這些年我多次出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執行海外項目任務,其中兩次升級父親當年親手建設的生產線。”
喻梅和父親喻啟貴,黃勇智和父親黃發元,還有很多像他們一樣的長江人,在“一帶一路”時空里深情接力,足跡交匯的地方,綻放的是兩代人的芳華。
“走在廠區的道路上,當地人會用漢語問候我們!”
“工作中,一個眼神,一個手勢,對方立刻就能明白我們的需要!”
“這里的人們淳樸熱情,他們總是以最真誠的方式待我們,和他們相處非常融洽非常愉快!”
……
這是喻梅和同事們在國外工作感受到的友好。不僅如此,在這塊深情的土地上,還一直流傳著關于長江電工、關于長江人的傳說。因為雙方長期合作,公司員工常常與當地人并肩工作,經年累月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項目結束后,一別多年,這里的人們攢滿了對中國老朋友的掛念。
喻梅見證了這溫暖又綿長的友誼,感人肺腑的場面常常與她不期而遇。
一次,一名長期配合項目工作的外方老工人捧來一頂帽子,說這是長江電工的胡師傅送給他的禮物,十幾年了,他一直保存著,不知師傅現在如何。“我們認識,他現在的工作和生活都很好。”得到答案,老工人嘴角上揚,露出欣慰的笑容。
又一次,對方工廠的一名負責人希望我們轉交一張照片,那是1985年他與項目組專家的合影。照片上,兩個異國年輕人并肩站著,兩張膚色不同的臉龐上洋溢著笑容,身后是他們并肩工作的地方……多年過去了,照片上的小伙子已經年過半百,不再年輕的他一再囑咐我們,一定要把這張照片交到專家手上。
還有一次,在項目回訪的時候,外方工廠一個叫大海的小伙子通過回訪人員的微信,輾轉給公司項目負責人發來問候,他用流利的中文說很是想念,有機會到中國一定要來看望大家。“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2013年,大海正在古代陸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留學,學成回國后擔任這個項目的聯系人,他的學習和工作與“一帶一路”緊緊聯系在一起。
一頂帽子、一張照片、一條微信,見證了合作各方的友誼,這友誼從深情的“一帶一路”中走來,也必將在綿延的“一帶一路”上歷久彌香。
沿著絲路接力耕耘,合作各方不僅收獲了深厚的友誼,還實現了美美與共的發展。正如后來成為勞動模范的喻梅感慨的那樣,“我們擁抱‘一帶一路’,真的聽見了花開的聲音”。
精誠合作開啟一片藍海。2012年,某國際項目作為精品工程打造完工,該國總統出席驗收儀式,對項目質量贊不絕口,還為項目組成員頒發了勛章。聞此項目建成,有意升級改造同類裝備的鄰國前去參觀,隨后又率高規格訪問團來公司考察,最終達成合作。長江電工裝備制造的品牌效應,使其在“一帶一路”的朋友圈不斷壯大。自那以后的10年間,公司又陸續簽訂了14個國際裝備項目和200多個外貿產品合同。2023年5月,公司還簽下國內同行業最大的產品訂單。這些合同訂單從傳統市場逐步轉向中高端市場,客戶也從單一的非洲國家輻射到5個大洲的70多個國家和地區。也是這10年,公司搭乘“一帶一路”時代列車,積極與沿線各方加強合作,成為行業的領先者,國際項目簽約量、銷售收入、盈利水平、市場渠道不斷刷新歷史紀錄。
除了共贏發展,對參與項目“大合唱”的個體來說,其也收獲了個人的成長。公司至今流傳著一段佳話:某國代表團來公司考察尋求再次合作,公司驚喜地發現,代表團里的一名廠長30多年前來過公司,而且在公司學習培訓過一段時間。其中提到的學習培訓,說的是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公司為合作方培養大批技術人才的往事。當年參加培訓的學員,時隔多年大多成長為高級管理人員和業務骨干,到訪的這名廠長就是其中之一。與此同時,這些項目也是滋養公司員工成長的沃土,員工們從各自的崗位切入“一帶一路”建設,在商務談判、裝備制造、安裝調試、技術培訓等工作中快速成長。隨項目出國的員工中,已有3人成長為公司級領導,20余人當選公司勞動模范,不少員工成長為關鍵崗位的技術能手。員工們行走“一帶一路”,也看見了亮麗的人生風景。
心有山海,赤誠滿懷。站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的時間節點,回望長江電工的絲路旅程,可以發現“合作”“發展”“接力”“成長”和“友誼”這些樸素的詞語,輝映著長江人在“一帶一路”上的且歌且行。長江人將帶著這份情懷一直走下去,從喻梅家的第一代、第二代,直至長江電工的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

項目完成分別在即,雙方成員依依話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