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亞妹,陳淑琴
莆田學院附屬醫院,福建351100
靜脈溶栓目前仍是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主要治療方式,可實現堵塞血管再通,改善腦部供血,遏制病情進展,利于病人預后[1]。盡管靜脈溶栓治療可有效拯救病人生命,但治療后病人神經功能處于修復階段,多遺留肢體功能障礙以及智力缺陷等癥狀,會降低病人生活質量[2]。應對方式是在應激事件及心理狀態間發揮調節作用的機制,是個體為解決超出自身能力范圍的困難而做出不斷變化的認知和行為的努力,主要包括消極應對和積極應對[3]。前期研究指出,消極應對可加重病人心理負擔,降低治療依從性,而積極應對則可減輕病人心理壓力改善預后[4]。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靜脈溶栓治療后應對方式的影響因素。
選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接受靜脈溶栓治療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80例。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5]中診斷標準,且經顱腦CT檢查確診;行靜脈溶栓。排除標準:存在顱腦創傷史、手術史者;接受其他治療措施者;于外院治療后轉運至本院者;本研究未結束參加其他研究者。
1.2.1 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
采用SCSQ評估,含有消極和積極2個分量表,消極量表包括8個條目,積極量表包括12個條目,每個條目0~3分[6]。傾向性的公式:將積極量表及消極量表評分進行轉化后,應對傾向=積極應對標準分-消極應對標準分,如果應對傾向值>0分,則提示病人主要采用積極的方式應對,反之消極應對。
1.2.2 一般人口學資料調查表
一般人口學資料調查表包括年齡、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專科及以上)、性別(男、女)、梗死部位(左半腦、右半腦)、醫患信任關系[采用醫師信任病人量表[7]進行評價,該量表包括10個條目,采用5級計分法。得分≥25分為醫患信任關系良好,<25分為較差]、居住環境(城市、農村)、社會支持[采用領悟社會支持量表[8]進行評價,該量表包括12個條目,總分12~84分。得分≤36分為社會支持度低,>36分為社會支持度良好]、自我效能感[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9]進行評價,該量表包括10個條目,總分10~40分。得分≤20分即自我效能感低]、合并癥(有、無)。
1.2.3 資料收集方法
問卷調查時,研究者以統一的指導語對病人進行解釋,問卷當場填寫、回收,填錯、漏填項目向病人核對后及時修改。采用雙人錄入法錄入數據。
80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靜脈溶栓后采取消極應對39例(48.75%)。消極應對組與積極應對組文化程度、醫患信任關系、社會支持以及自我效能感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應對方式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一般資料比較
將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應對方式作為因變量(消極應對=0,積極應對=1),自變量賦值情況見表2。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文化程度、醫患信任關系、社會支持以及自我效能感是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靜脈溶栓治療后應對方式的影響因素。見表3。
表2 自變量賦值情況
表3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靜脈溶栓治療后應對方式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目前,靜脈溶栓治療是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的常用治療方式,可有效恢復腦部血流,遏制病情進展,但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對于個體而言是一種強應激事件,病人往往因擔心自身病情、療效等諸多因素影響產生負面感受,易采取消極的方式應對[10]。本研究結果顯示,80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靜脈溶栓后消極應對39例(48.75%)。提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靜脈溶栓后消極應對占比較高,及早明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靜脈溶栓治療后應對方式的影響因素十分必要。
Logistic分析結果顯示,醫患信任關系、文化程度、社會支持以及自我效能感是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靜脈溶栓治療后應對方式的影響因素。原因在于:文化程度較高者知識儲備水平較高,自我評價良好,其個人對于應激事件的接受能力相對較好,在面對疾病時能沉著應對,主動尋求幫助,以積極的方式應對。文化程度較低者自我學習能力較差,不能通過多渠道學習疾病知識,且受到固有觀念影響,認為腦卒中無法治愈,故而采取消極方式面對[11]。建議臨床可針對文化較低者給予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喚醒其自我保健意識,采取積極方式應對。醫患信任關系良好的病人依從性較好,可按照醫囑進行治療,采用積極的方式面對疾病。而醫患信任關系較差者,對醫生提出的治療措施持有懷疑態度,不能嚴格按照醫囑治療,采取回避、屈服等消極的方式面對[12]。建議醫生在診療過程中注意評估病人參與醫療決策的態度,并加強溝通,培養自身的可信賴感,建立良好的醫患信任關系。社會支持可對個體提供多方面支持,促使其保持正向的情緒體驗,改善主動性,促進病人身體及心理的康復,提升病人的積極應對性。而社會支持低下者難以獲取良好的外界支持,易產生被社會遺棄的錯覺,繼而出現絕望、迷茫等負面感受,降低治療積極性,采取消極面對[13]。建議病人家屬可適當給予病人幫助和支持,協助其以積極的方式面對。自我效能感較高者,在面對疾病時認為通過自身努力和相關治療可以獲得良好預后,面對治療可保持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傾向于積極應對。而自我效能感低下者在面對疾病時,將其看作是一種威脅,且認為自身難以戰勝疾病,選擇消極的方式應對[14]。建議臨床可重視自我效能干預,給予針對性的護理服務,強化醫患互動,提高自我效能感。
綜上所述,醫患信任關系、文化程度、社會支持以及自我效能感是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靜脈溶栓治療后應對方式的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