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來賓,親愛的朋友們:
我是一名來自中國的青年,很榮幸受邀在今天的論壇上發表演講。我演講的題目是: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
大海里有一種小丑魚,在海葵周圍覓食,一遇險情立即躲進海葵觸須里。海葵就此保護了小丑魚,而小丑魚也為海葵引來小魚小蝦,為海葵提供了食物。朋友們,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也應該像海葵和小丑魚一樣,互惠互利,共生共存。
其實,世界各國人民都有喜交朋友、互幫互助的優良傳統。中國的墨子說:“兼相愛,交相利。”英國詩人約翰·多恩說:“沒有人是自成一體、與世隔絕的孤島,每一個人都是廣袤大陸的一部分。”美國作家海明威在《戰地鐘聲》中引用過一段話:“任何人的死亡都會使我蒙受損失,因為我包孕在人類中,因此不要打聽喪鐘為誰而鳴,它正為你而敲響。”從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到文藝復興,到啟蒙運動,到工業革命,到西方現代人文主義的濫觴,都離不開交流、包容和融合。
2020 年3 月21 日,福布斯網站刊登了一篇文章《一根15000 年前的人骨如何幫你度過新冠危機》。文章作者講述了疫情期間一些人際互助的暖心小事,并提及了文化人類學學者瑪格麗特·米德和一根大腿骨的故事。米德認為,文明最初的標志,不是陶罐,不是鐵器,不是工具或農業,而是一根愈合的大腿骨。因為,愈合的大腿骨意味著摔斷大腿的原始人沒有被拋棄,有人幫助他,帶他逃離危險。倘若沒有關懷互助的社會文化,這個人只能走向死亡。
我們永遠銘記在心:汶川地震時,世界各國曾援助中國緊急救濟物資;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日本捐助防疫物資上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詩句令人感動和溫暖。而當其他國家疫情日趨嚴重的時候,中國政府也及時伸出了援手。
朋友們,災害來臨的時候,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冰冷的死亡數字后面,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他們是丈夫,是妻子,是父親,是母親,是兒子,是女兒……面對人類共同的困難,所有國家應該相向而行,守望相助;而不是固守零和博弈的思維,制造分裂和對立。在消弭分歧、共創未來的道路上,我們青年更應該身先士卒,勇于擔當。
美國知名科技思想家凱文·凱利說:“也許宇宙中最反直覺的真理是,你給別人的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中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魯迅先生說:“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我們都是地球村的村民,大家休戚與共,理應彼此善待,風雨同舟。作為青年人,我們更應該放眼世界,胸懷天下,攜手共進,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不懈奮斗!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名師感言】
圍繞“攜手”“互助”“共同體”等關鍵詞,可以從本期《青年文摘》中找到很多素材。比如《盛開的海葵》,卒章顯志:“海葵如果沒有共生者,活動能力就會大打折扣。”再如《蜂農追花怎么用上數字化》,文章結尾處通過引用凱文·凱利的話,升華了主旨:助人就是助己。又如《愈合的大腿骨是人類文明的標志?》,強調團結互助是人類文明的標志,文章觀察的角度和運用的素材令人耳目一新。這些文章的相關文字,稍微整理一下,即可化為事實論據或者道理論據,有助于提升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