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是立冬,代表冬季的來臨。俗話說“冬日進補,來年打虎”。中醫認為,冬季是向健康投資的最佳季節。冬季適當養生進補,能更好地抵御嚴寒,也給來年的好身體打下基礎。然而,目前網絡上有著各種各樣的冬季養生“小貼士” ,大家不妨一起來分辨一下是否科學。
人人都可以冬季進補
真相:冬季進補雖說是中醫養生保健的一大特點,但也并非人人都需要進行補益,切忌走入進補的誤區。按現時我國的生活水平看,冬季進補的對象應為身體虛弱的中老年人、勞累過度、亞健康狀態的人、久病、術后或大病初愈等人群。年輕體壯無病之人,對寒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者,則無需進補。
此外,冬季飲食進補,既要考慮地區間的差異,更要清楚自身的體質。北方冬季寒冷,進補宜選溫熱之品,如牛羊肉等;而我們南方氣溫相對較高,應以平補為主,攝入雞、鴨、魚等。根據個人體質不同,飲食調養也要有所區分,陰虛體質的人可適當多吃豆漿、雞蛋、魚肉、蜂蜜、山藥、蘿卜、牛奶等柔和甘潤的食物;陽虛體質的人,可適當多吃南瓜、韭菜、大棗等溫熱熟軟的食物。
喝酒能活血驅寒
真相:飲酒能御寒其實是認識誤區,事實是“飲酒御寒寒更寒”。專家指出,人在飲酒后,會感到全身溫暖、發熱,之所以會有這種感覺,是因為酒中的乙醇經過消化道進入血液后,一方面使人體皮膚的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使熱量加快散發到體表,因而使人感到溫暖發熱;另一方面,乙醇隨著血液循環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對中樞神經系統起著麻醉作用,使人體對外界環境刺激的敏感性降低,因而對寒冷的反應不敏感。
飲酒御寒只是一種錯覺。酒精中的乙醇會引起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使人體內大量的熱量通過皮膚散失,進而會使體溫下降。因此,飲酒御寒不僅起不到御寒功用,反而易使人出現感冒、凍傷等癥狀。尤其需要提醒的是,靠飲酒御寒對老年人更為不利。老年人本來就對體溫變化不太敏感,如因喝酒引起體溫中樞調節紊亂,更容易損傷其調溫功能。
其實,冬季最好的御寒辦法是適當增加有營養的食物,多穿衣物,并進行適當體育活動。
冬季寒冷不適宜鍛煉身體
真相:這是不準確的。冬日里鍛煉,可以有效增強體內的新陳代謝,同時堅持鍛煉后,人的抗寒能力會明顯加強。
不過冬天氣溫低,血管更容易處于應激狀態,冬季進行鍛煉之前一定要進行熱身準備活動,活動全身的肌肉、關節至身體微微發熱,產生熱量之后再進行鍛煉。運動時不宜張口呼吸,避免冷空氣進入腸胃道。而且要注意,冬日鍛煉時間不宜過早,適宜在日出后進行。日出后溫度升高,人體容易進入運動狀態,不易損傷,對健康大有裨益。
冬季老年人進行健身運動時,不適宜劇烈的速度、爆發型項目,而是要選擇舒緩型的。在舒緩型健身運動項目中,老年人可以選擇的運動項目有散步、快走、廣場舞等,有條件的還可以打羽毛球、門球等。
不穿秋褲會凍出關節炎
真相:導致關節炎的原因較多,低溫并非是關節炎的唯一誘因,但身體局部長期處于相對的低溫環境(0到10℃)確實會誘發骨關節炎、非凍結性凍傷等一系列健康問題。近年來,膝骨和踝關節炎的發病人群呈低齡化趨勢,這與部分青年人在低溫環境中穿著不當引起的低溫刺激存在強烈關聯。
膝關節長時間暴露于低溫環境,會引起關節僵硬和關節靈活度下降,增加關節軟骨損傷的風險。低溫刺激還會造成滑膜囊分泌的滑液減少,關節消耗速度隨之加快,增加膝關節炎的發病概率。
踝關節因受力原因,是人體最易損傷的關節之一,低溫環境刺激則會增大踝關節損傷的風險。當踝關節處于低溫狀態時,踝關節周圍的毛細血管和關節處骨骼肌收縮,滑膜囊中滑液黏蛋白含量增加,踝關節靈活程度下降,踝關節扭傷的風險增大。低溫對踝關節的危害不僅限于扭傷,還會加重踝關節炎患者的關節疼痛感。
洗冷水澡和冬泳可以“低溫養生”
真相:這種做法不可取。“低溫養生”主要是指以降低細胞代謝速度,進而達到延緩衰老的目的,注重的是自然環境下低溫對人體的調節。“低溫養生”不能簡單與“貪涼”畫等號,如果通過冷水澡、冬泳、穿得少等來人為地降低體溫,有時不僅無法達到長壽目的,反而會損害健康。特別是老人、兒童等體質較弱或患心腦血管疾病、腸胃功能欠佳、怕冷體質的人,更不能一味地追求“低溫”,以防身體受冷后出現感冒、凍傷、上吐下瀉等不適癥狀。
正確的“低溫養生”應是少食偏熱食物、適當低溫烹調食物。低溫能減少高溫烹飪時致癌物出現的幾率,又能最大限度保存食物中的養分。睡個“低溫覺”也有利養生。人的體溫晚間9點至11點開始下降,凌晨1點至3點降到低谷,清晨8時左右開始緩慢上升。夜間休息的時間正好是“低溫養生”的好時機,因此,冬季切忌熬夜,每天按時休息,保證充足睡眠。此外,室溫最好不要超過24℃,18至22℃最為適宜。
冬天吃堅果有利于抵抗寒冷
真相:這個說法是真的。堅果屬于炒貨,性味偏溫熱,其他季節吃比較容易上火。冬季天氣寒冷,適度地多吃一些堅果反而有好處。
現代食品研究也發現,堅果中特別重要的營養素包括維生素E、多種B族維生素以及鐵、鋅、鈣、鎂等各種礦物質,還有一定含量的蛋白質。這些物質都有利于人們在冬天抵抗嚴寒。其中,鈣與人體的產熱能力有一定關系,鐵能幫助人體運輸氧氣,保證生物氧化正常進行。而種子類食物中的維生素E對于保證順暢的血液循環是有益的。當人體自身的產熱能力強,血液循環好的時候,人體往往就不容易發生諸如手腳冰涼的情況。除了吃堅果之外,還可以選擇牛肉、羊肉、海帶、紫菜、大白菜、菠菜、玉米等也可以起到御寒作用。
冬天骨頭會變脆
真相:這種說法不正確。實際上,天冷時很多人出門運動少,受太陽光照射時間也少,的確會影響到鈣、磷的正常吸收和骨化作用,體內鈣質流失較大,但這不表示就會導致人體的骨骼在冬天變脆。人體冬天運動少、曬太陽少導致骨骼出現的鈣流失等問題完全可以通過春、夏、秋三個季節彌補回來。人體骨頭變脆也是一個長時間漸變的過程,不可能因為冬天受太陽光照射時間減少而出現問題。而冬天會出現更多的骨折患者則是因為地面變硬或有冰雪、衣服變厚而使人行動變笨拙有關,更容易致人滑倒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