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陽縣曲蘭鄉湘西村菜塘灣的“湘西草堂”,始建于1675年,是我國明末清初偉大的愛國主義思想家、哲學家王夫之(1619-1692)晚年隱居潛修之地。
“芷香沅水三閭國;蕪綠湘西一草堂。”這是湘西草堂前廊圓柱上的一副對聯,系王夫之自撰。聯中的“芷香沅水”指湖南四水,“三閭國”指三湘大地。聯語的大意是:放眼三湘大地,都已為清廷治地,只有我湘西草堂這個彈丸之地還敢于反抗清廷的統治。“湘西草堂”之名即由此來,雖為一介歸隱之地,但彰顯著一代名儒的民族大義與風骨氣節。
“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這是湘西草堂的門聯,系貧病交加的王夫之71歲時寫下的明志之作。上聯的“清風”,暗喻清朝。“有意”,指清王朝曾多次派人請王夫之出仕,衡州知府也仰慕其人其文親赴草堂贈以吃穿用品。但王夫之拒不接見,也不接受禮物,其結果當然是“難留我”。下聯的“明月”,暗喻明朝。“無心”,指王夫之等人雖有抗清的決心和行動,但得不到明政權的重視。“自照人”三字,抒發了作者眷念故國以及不能發揮作用的無可奈何的心情。聯語字字擲地有聲,用雙關的修辭手法,表明了作者的政治態度和民族氣節。
“六經責我開生面;七尺從天乞活埋。”這是正堂正面墻上王夫之畫像兩側的一副王夫之先生自題勵志盟誓對聯。上聯言志,發誓要將《詩》《書》《禮》《易》《春秋》《樂》等六部儒家經典中治國安邦的道理研究透徹并力圖有所創新。一個“責”字,足見其甘當重任、開拓進取的雄心抱負。下聯抒情,說他自愿遠離塵世,隱于僻壤,生死由天,過著如活埋般的生活。一個“乞”字極具震撼力,“從天”猶言重新開始。聯語慷慨激昂,表現了先生的民族氣節和人生追求,一種繼往開來的豪情與膽識躍然紙上。
王夫之先生一生自題聯較多,但這三副對聯,集中展現了他“利不歆而害不距”“寵不驚而辱不屈”“名不競而實亦不爭”“取義蹈人,雖死不辱”的“船山風骨”和價值追求,影響和啟迪了諸如魏源、左宗棠、譚嗣同、蔡鍔、毛澤東、蔡和森等一代代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激勵著他們“改造中國與世界”。
(據新湖南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