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2月,黨中央為了幫助藏族人民建設新西藏,決定開辟北京至拉薩航空線,并指示空軍在總參謀部的直接領導和蘭州軍區、西藏軍區的協同下組織實施完成任務。
開辟航線 困難重重
1956年初,空軍把向高原進軍的重要任務交給了航空兵某團。任務主要是3項:一是空中試航,打開北京-拉薩的空中航道;二是找出一條適合當時運輸機飛機性能的航線,為運輸進藏物資開辟通路;三是飛臨西藏自治區籌委會會場上空投撒傳單、低空示意,以鼓舞民心,同時肩負選點修建機場、建立導航臺等任務。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巨峰林立,氣候惡劣,地圖標注不準,缺乏導航設備,過去一貫被視為“空中禁區”。這次,航空兵們要闖過“禁區”,開拓出一條嶄新的航線,面臨的將是一場嚴峻的考驗。
4次試航 打通航線
1956年2月23日,空軍司令部就開辟西藏航線中拉薩機場的場地修建、航線的選擇、使用的飛機以及整修中間機場等問題,向國務院、國防部、總參謀部作了報告。
準備工作基本就緒之后,空中試航隨即開始。首次進行試航的是獨四團團長姚長川機組。3月19日,試飛機組從武功某機場起飛,開始了第一次試航飛行。姚長川駕駛著滿載油量重達60噸的杜-4飛機,沿著航線艱難地爬升,向西前進。
經過1個多小時的夜間航行,飛機進入了青藏高原上空。領航員們利用儀器對山川、湖泊等自然標志反復檢查飛機航跡,對地圖進行校正。剛過玉樹不久,插入云天、逶迤千里的唐古拉山迎面撲來。高原山區特有的強烈急蕩氣流,把飛機顛上拋下,左推右拽,驟然升降幾百米。
姚長川關閉了自動駕駛儀,同右座飛行員韓永峰一起緊緊地把住駕駛盤,拼盡全力穩住飛機。僅僅幾分鐘,兩人就累得滿身是汗。機組的其他成員被顛得頭暈目眩,一個個都嘔吐起來。但在這樣惡劣的工作環境之中,大家依然保持沉著鎮定,更加精細審慎地進行各自的工作。經過近1小時的飛行,他們校正了一些重要地標位置,勘明了唐古拉山東部的地形情況,發現這部分山區山勢險峻,山高多在6000~6750米,不適合運輸機飛行,于是放棄了越過這里飛向拉薩的打算。
此后,試飛機組又前后數次經過玉樹,從中部和西部飛越了唐古拉山。就這樣,他們從中、南、北3路4次試航,終于在從沒有飛機到過的冰峰雪嶺之中找到了一條飛往拉薩的航線,并準確量出航線上各點位置和山峰高度,校正了地圖,為以后的飛行奠定了可靠的基礎。
1956年4月3日10時19分,試飛機組駕機準確飛抵拉薩上空,這是中國空軍的飛機在歷史上第一次飛到拉薩上空,標志著從內地飛往西藏的空中航線正式被打通,譜寫了航空史上的新篇章。
“天兵”飛臨 山城沸騰
與此同時,另一支航空部隊也擔負了試航任務,這就是空軍航空兵第十三師。
1956年3月21日,由韓琳率領的試航分隊進駐西寧機場,空中試航正式拉開了序幕。3月31日韓琳和韓占鈞分別駕駛伊爾-12飛機由西寧飛到了玉樹機場上空,熟悉了西寧至玉樹的航線和玉樹機場的凈空條件。4月2日,韓琳飛伊爾-12、李向民飛C-46,繼續試航玉樹機場。4月3日,韓興華、韓占鈞飛伊爾-12至玉樹機場空投物資。4月8日,韓琳帶領4架飛機飛到玉樹機場,全部安全著陸。而后連續兩天,他們成功地在玉樹機場進行了起落、空域飛行。
1956年4月22日,西藏自治區籌委會在拉薩召開成立大會。姚長川率領大隊長張國祥機組駕駛杜-4飛機,準時飛臨會場上空,降低飛機高度,盤旋一圈又一圈,撒下了五彩繽紛的祝賀傳單。西藏人民看到了自己的“天兵”,歡呼雀躍,揮舞彩旗,高原山城沸騰了。
拉薩航線 成功開辟
西藏自治區籌委會成立大會之后,中央代表團團長、國務院副總理陳毅期待著乘空軍飛機回北京。
6月4日,陳毅乘坐韓琳駕駛的伊爾-12飛機,中央代表團其余人員乘坐另兩架飛機,自當雄機場起飛,并安全降落西寧機場,隨后經蘭州回到北京。1957年1月,中國民航局正式開辟了北京-包頭-西寧-玉樹-拉薩的航線。至此,北京-拉薩航空線成功開辟。
(摘自《黨史縱覽》 馮曉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