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馬 琳 牛吉青 牛國紅
庫爾勒北區塊三維地震項目是華北分公司承擔民企實施的首個三維地震資料采集、處理、解釋一體化項目,工區主要位于庫北的霍拉山山區,連綿不絕的高山因山體風化嚴重,一座座山峰形似刀片,故稱“刀片山”,山勢陡峭,斷崖叢生,碎石密布,無路可行,給施工帶來巨大困難。
中國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公司華北分公司SGC2111 隊員工們挺進大山,舞動著剛毅的身姿,攀巖在山崖之間,行進在山頂之上,克服艱難險阻,反復研討論證,因地制宜定措施,想方設法解難題,保障打井施工效率的穩步提升。
進入9 月,氣溫雖逐步下降,但新疆下午的氣溫依舊炎熱。烈日下,幾個紅色身影在陡峭高聳的山峰上忙碌著,一聲聲整齊的號子在山谷中回蕩,一件件鉆機部件在繩索的牽引下緩緩向山上移動。
“這刀片山上無路,坡度很陡,普遍在70℃左右,徒手攀爬都異常困難,鉆機搬家更是難上加難,搬一次家要七八個小時是常有的事,這也成了打井效率提升的‘攔路虎’。”SGC2111 隊鉆機班班長牛國紅介紹。
為解決鉆機搬家難,在項目盡職調查期間,該隊就組織技術骨干人員通過地圖軟件和實地勘察相結合的方式,提前摸排鉆機上山的最優路線。鉆機班分管領導徐良斌和鉆機班班長牛國紅多次上山,不知疲倦,攀爬在陡峭的山峰之間實地踏勘,摸清梳理了鉆機搬家路線,并繪制路線圖發給所有司鉆,為鉆機搬家指明了路線。
50 公斤重的鉆機部件在陡峭的山間搬運十分艱難,徐良斌就調來挖掘機修整沖溝降低坡度,為鉆機搬家提供便利。修建滑道,用繩索順著滑道把鉆機設備拖拽上山,鉆機搬家速度大幅提升。
“山上都是細碎鋒利的薄片狀碎石,容易造成人員滑倒摔傷,還容易劃傷手指、刺穿鞋子,為此,地震隊為登山作業員工配備了登山勞保用品。”SGC2111隊安全副經理包勝介紹,“山上無路可走,為保障員工安全和搬家順利,我們在山腰間、山頂上一鍬鍬修整出了便于行進的安全通道。”
該隊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理念,強抓員工安全保護,為員工配備了登山繩、登山鞋、安全帶、護膝、護肘、登山杖、防刺手套等勞保用品,全方位保障員工安全。
“登山過程中必須佩戴安全帽,系好安全帶方可登山。背物資人員一定要結伴而行,依次錯開位置登山。”

圖為班前班后會是必修課程
在每天的班前班后會上,鉆機班班長牛國紅都會對員工進行登山安全提醒,詳細檢查每位員工登山勞保是否穿戴齊全、綁扎結實,登山設備是否攜帶齊全。
SGC2111 隊認真細化安全登山流程,在陡崖等危險系數較大的區域,要求必須由經過專業培訓的登山突擊隊為先鋒,在峰頂打鋼釬,垂下登山繩,員工系好安全帶,在做好高空墜落防護措施下才能登山,有效保證了員工人身安全。
“這邊的山地與南方不同,巖性復雜多變,成井困難,打井過程中,卡鉆、漏氣、塌井等情況時有發生,有些鉆機打了兩天,就不干了,機組人員流失嚴重。”牛國紅說。
為解決打井難題,防止鉆機機組人員流失,庫北項目部多次組織骨干人員研討,集思廣益,制訂措施,拉單列表,試驗攻關,在確定可行性方案后,快速應用,攻克了一個個難題。

圖為修建滑道把鉆機設備向山頂運送
針對嚴重卡鉆問題,SGC2111 隊及時與甲方溝通請示,在獲得甲方監督認可后,對卡鉆嚴重的井進行合理調整;針對漏氣嚴重的井采取加水護井壁措施解決,克服山勢陡峭困難,靠人背肩扛將水運送到山上,滿足護井用水;針對塌井難題,該隊認真分析巖性,確定區域大小,采用下套管護井壁辦法得以解決,大大提高了成井率。
SGC2111 隊鉆機班員工群策群力,因地制宜,攻堅克難,多措并舉,攻克了天山支脈霍拉山區地震施工打井難題,提高了成井率和打井效率,保證了地震資料采集質量,為項目早日完工創造了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