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琛, 陳 軍
(新疆師范大學 商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7)
在后疫情時代,世界經濟一體化受阻,國際貿易形勢日趨復雜。各國都在積極推動經濟發展和經貿合作,如何釋放國際貿易潛力成為全球關注的問題。隨著全球經濟發展的重心逐漸轉向東亞,加之亞洲地區的區域經濟融合日益繁榮,比如東盟、環孟加拉灣多領域技術經濟合作倡議組織(簡稱“環孟加拉灣經合組織”,英文縮寫BIMSTEC)等。其中,由孟加拉國、印度、緬甸、斯里蘭卡、泰國、不丹和尼泊爾7個成員國組成的環孟加拉灣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于1997年成立。截至2021年底,環孟加拉灣經合組織人口達到了17.37億,環孟加拉灣經合組織GDP達到了4.28萬億美元,因而研究如何釋放BIMSTEC成員國的貿易潛力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環孟加拉灣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涵蓋了孟加拉灣地區、湄公河次區域和喜馬拉雅地區三個區域,以及連接印度洋和太平洋水域的途徑東南亞的全球70%的海運航線。孟加拉灣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中國能源進口的70%-80%、韓國和日本能源進口的90%以上要從這里經過。無論是提升中國的軟實力還是硬實力,印度洋都是中國重點關注的地區,而孟加拉灣成為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和中國“經略印度洋”的關鍵所在,也成為中國正在推進的“南北經濟走廊”與周邊經濟融合道路聯通紐帶。因此,與孟加拉海灣地區經濟合作伙伴關系的進一步深化,將有利于中國同重點區域國家的經濟貿易合作。
基于選題以及研究內容,大量閱讀國內外相關內容的文獻,將現有文獻資料歸納為三個方面,分別是貿易便利化的指標選取以及權重確定、貿易便利化的效應和選取貿易便利化的研究對象。
貿易便利化的指標選取以及權重確定的相關研究中,Wilson、Mann、Otsuki在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的研究中,選取了口岸效率、規管環境、海關管理和電子商務4個一級指標和12個二級指標構建貿易便利化水平評價體系[1]。王杰在以往指標的選取基礎上將一級指標擴展到5個,加入貿易壁壘與營商環境這兩個一級指標[2]。與以往指標選取不同,陸云航和陳菱子把硬件基礎設施和軟性基礎作為2個一級指標構建指標體系[3]。關于如何確定貿易便利化各二級指標的權重,主要有三種方法:簡單算數平均值、層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張偉成采用簡單加權平均法計算貿易便利化水平[4]。而閆奕榮、周翠翠和隨洪光用主成分分析法確定各二級指標的權重,進一步計算貿易便利化水平[5]。
在貿易便利化效應影響分析的相關文獻中,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Kumari Mamta和Bharti Nalin認為貿易便利化成為緩解新冠疫情對貿易破壞性影響的有效工具[6]。Ibrahim Ridwan Lanre和Ajide Kazeem Bello研究貿易便利化對流入非洲的外國直接投資的影響[7]。Gandhi Tanya和Ahmed Shahid研究貿易便利中海關環境對南亞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影響[8]。張凱悅在東盟貿易便利化的效應分析中,將中國出口產品細化,最后聚焦在其對資本密集型產品出口的影響[9]。肖揚、直銀蘋、謝濤認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便利化對其影響顯著[10]。李蕾蕾研究貿易便利化水平對中國貿易流量的影響程度[11]。楊逢珉和田洋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便利化的效應分析中,將中國出口產品細化,最后聚焦在其對農產品出口質量的影響[12]。
國內對貿易便利化的水平的研究樣本國,大部分集中在東盟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朱文鵬研究中國貿易出口潛力受RCEP成員貿易便利化影響[13]。吳聰選取南亞各國為樣本國,研究南亞五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對中國出口額的影響[14]。
綜上所述,針對貿易便利化的效應研究,主要文獻的研究樣本國集中在東盟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環孟加拉灣經合組織連接東南亞與南亞,發展潛力巨大,中國應積極采取與BIMSTEC成員國的合作,但以BIMSTEC成員國為研究樣本的文章數量較少。因此在貿易便利化視角下,研究中國對環孟加拉灣經合組織出口貿易流量的影響因素,可以為實現雙邊貿易規模的擴大提供參考。
選取適合研究BIMSTEC成員國貿易便利化的4個一級指標,14個二級指標。由于緬甸和不丹兩個國家大部分數據缺失,因此研究環孟加拉灣經合組織五個成員國2010-2019年的14個指標中,大部分指標都來自于《全球競爭力報告》(GCR),互聯網普及率數據來自WDI(世界銀行數據庫),清廉指數來自透明國際(TI)發布的腐敗指數。數據指標見表1。

表1 貿易便利化各級指標
(1)標準化處理。由于清廉指數和互聯網普及率的取值范圍與其他指標不同,因此參照《全球競爭力報告》的處理方法,把這兩個指標取值范圍控制在1-7,如式(1)所示:
(1)
Xi表示該報告年份i國某一指標的原始數據,Xmin表示該年所有統計國家中某一指標的最小值,Xmax表示該年所有統計國家中某一指標的最大值,Yi表示報告年份i國指標處理后的得分。
另外對所有指標歸一化,使其范圍固定在0-1之間。具體方法如式(2)所示:
(2)
式中:Xit表示i國在t年某一指標的原始得分,Xmax表示該取值范圍的最大值,Zit表示i國t年份經過歸一化處理后的二級指標數據。
(2)二級指標權重測算。關于如何確定貿易便利化各二級指標的權重,使用主成分分析法確定各分級指標的權重。KMO和巴特利檢驗結果分別為0.762、P=0.000.結果表明所選取的指標適合做主成分分析。根據特征值大于1且方差累計貢獻率大于80%的原則選取了根據SPSS25.0得到Y1、Y2、Y3三個主成分,累計解釋14個變量中80.902%的信息。三個主成分的表達式如以下所示:
Y1=0.3006P1+0.2723P2+0.2666P3+0.2750P4+0.1412C1+0.2925C2+0.0877C3+0.2693R1+0.3094R2+0.2747R3+0.2908R4+0.2912F1+0.3234F2+0.2518F3;
(3)
Y2=-0.2125P1-0.0084P2-0.2721P3-0.3561P4+0.5232C1-0.0143C2+0.4434C3-0.1411R1-0.1923R2+0.2990R3+0.1386R4+0.2343F1-0.0798F2+0.2360F3;
(4)
Y3=0.1475P1+0.1116P2+0.3823P3+0.1727P4-0.2416C1-0.1688C2+0.7142C3-0.2911R1-0.1048R2+0.0563R3-0.2795R4-0.1164F1+0.0291F2-0.0184F3。
(5)
根據整理SPSS25.0所得出的結果,經過整理最后得到BIMSTEC成員國貿易便利化指標綜合評價模型如式(6)所示:
TFI=0.0752P1+0.0752P2+0.0711P3+0.0632P4+0.0519C1+0.0714C2+0.0647C3+0.0546R1+0.0692R2+0.0871R3+0.0739R4+0.0833F1+0.0831F2+0.0760F3。
(6)
將2010~2019年中國和BIMSTEC成員國二級指標的數據代入TFI評價模型,得到BIMSTEC成員國和中國在2010-2019年貿易便利化水平得分,見表2,如圖1。

圖1 中國和BIMSTEC成員國貿易便利化水平

表2 中國和BIMSTEC成員國貿易便利化水平
貿易便利化水平以0.6、0.7、0.8為界分為不便利化、便利水平一般、比較便利、十分便利。從表2和圖1可以看到,中國與印度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從2016年之后轉為比較便利,BIMSTEC成員國除印度之外,其余成員國2010~2019年一直處于不便利化水平。各國雖有輕微波動,但是在一定程度都有所提升,這說明國際貿易環境得到改善。從國別角度分析,斯里蘭卡與泰國在2014年之前,基本上貿易便利化水平比印度高。印度在趕超兩國之后,就一直位于較高水平。
(1)模型構建。引力模型是研究世界貿易流向及貿易流量規模的主要工具,本文在此基礎上,添加了貿易便利化水平、是否加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等變量,從而得到如下拓展引力模型如式(7):
LnTRADEj=C+β1LnGDPij+β2LnDISij+β3LnTFi+β4LnPOPi+β5APECij+εij。
(7)
四個一級指標對出口貿易產生影響的模型如式(8)、式(9)、式(10)和式(11)所示:
LnTRADEj=C+β1LnGDPij+β2LnDISij+β3LnPORi+β4LnPOPi+β5APECij+εij;
(8)
LnTRADEj=C+β1LnGDPij+β2LnDISij+β3LnCUSi+β4LnPOPi+β5APECij+εij;
(9)
LnTRADEj=C+β1LnGDPij+β2LnDISij+β3LnREGi+β4LnPOPi+β5APECij+εij;
(10)
LnTRADEj=C+β1LnGDPij+β2LnDISij+β3LnFAEi+β4LnPOPi+β5APECij+εij。
(11)
式中:中國對BIMSTEC成員國的出口貿易額為被解釋變量TRADE;解釋變量GDPij(國內生產總值)代表中國與對象國的國民經濟總量之和;DISij(地理距離)代表中國與環孟加拉灣經合組織各國之間的地理距離;TFi(貿易便利化)表示BIMSTEC成員國貿易便利化水平的量化數據;POPi(人口總量)表示貿易對象國人口總量;APECij是虛擬變量,它衡量中國與對象國是否都參加AEPC,若參加則該變量取值為1,反之取值為0;εij為隨機誤差項。港口效率(POR)、海關環境(CUS)、規制環境(REG)、金融與電子商務(FAE)這四個是貿易便利化的一級指標。
(2)數據來源。中國對BIMSTEC成員國的出口貿易額來自2010~2019年的中國統計年鑒,中國與BIMSTEC成員國的地理位置數據來源于距離計算器網站。BIMSTEC成員國的人口總量來源于世界銀行。虛擬變量的取值根據中國自由貿易服務網站。各成員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以及一級指標的取值根據前文測算而得。
在做實證回歸之前,需對變量進行LLC單位根檢驗,以確保各變量的平穩性。通過檢驗各變量的p值都小于0.05,表明以上變量均不存在單位根,皆屬于平穩序列,能夠進行回歸分析。同時為保證對變量貢獻的有效估計,對解釋變量進行多重共線性檢驗,所有解釋變量的VIF<10,所以變量之間不存在較為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
(1)整體回歸結果分析。由于不丹和緬甸數據缺失,因此選用2010-2019年環孟加拉灣經合組織5個成員國的面板數據進行多元回歸。由于本文中使用拓展貿易引力模型中解釋變量中國與BIMSTEC成員國的地理距離不隨時間變化而變化,所以在模型的選取中排除固定效應模型。因為LM檢驗結果表明P<0.05,拒絕原假設,拒絕混合模型的使用,最終選取隨機模型,回歸結果見表3 。

表3 模型1回歸結果
從回歸結果能夠看出,P值均小于0.05,結果顯著,因此得到回歸直線方程如式(12):
LnTRADEj=19.622+0.634LnGDPij-1.872LnDISij+2.164LnTFi+0.162LnPOPi+0.672APECij+εij。
(12)
得出的結論如下:
BIMSTEC成員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對中國出口貿易流量的積極影響程度最大,當BIMSTEC成員國貿易便利化水平每提高1%,中國對其成員國出口貿易提高2.164%。
貿易中國和BIMSTEC的國內生產總值與中國出口貿易流量呈正相關,一國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刺激消費,促進進出口貿易。中國與貿易對象國GDP每增加1%,可以使中國對其成員國出口貿易量增加0.634%。
地理距離與中國出口BIMSTEC成員國貿易流量呈負相關,且地理距離越遠,阻礙國際貿易發展的國際貿易運輸成本越高。當兩國的距離每增加1%,中國對各成員國的出口貿易量降低1.872%。
BIMSTEC成員國的人口規模與中國出口該成員國的貿易流量呈正相關,人口越多,意味著消費市場大,成員國的人口每增加1%,出口貿易量提高0.162%。
兩國是否都加入APEC這一虛擬變量與中國出口BIMSTEC成員國貿易量呈正相關,簽署該協定,貿易壁壘減少,更有利于出口貿易量的增加,回歸系數為0.672。
(2)分項指標回歸分析。將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港口效率(POR)、海關環境(CUS)、規制環境(REG)和金融與電子商務(FAE)這四個一級指標依次代入方程進行回歸,回歸結果見表4。

表4 貿易便利化各一級指標回歸結果
從表中可以看出,海關環境(CUS)、規制環境(REG)、金融與電子商務(FAE)這三個一級指標通過了顯著性檢驗,海關環境對BIMSTEC成員國貿易流量影響最大,海關環境每提升1%,中國對BIMSTEC成員國出口貿易流量提高3.393%。自2001年5月23日中國正式成為《亞太貿易協定》成員國,成員國通過這個組織,在貿易往來中給予優惠,降低交易成本,擴大中國與一些BIMSTEC成員國之間的經濟貿易合作。金融與電子商務每提升1%,中國出口BIMSTEC成員國貿易流量提高2.298%。BIMSTEC成員國的互聯網覆蓋率都較低,但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互聯網技術日益發達,電子商務的發展釋放國際貿易的潛力。規制環境每提升1%,中國對BIMSTEC成員國出口貿易流量提高2.167%。司法獨立性、法律框架下解決沖突的效率等都將影響到政治制度,高效的規制程序將會改善貿易環境,從而進一步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由于經濟發展水平、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地理條件復雜等多重因素限制,BIMSTEC成員國的港口效率較為薄弱,在較短的時間內提升不大,因此實證結果呈現出港口效率對中國出口貿易流量的提升作用較弱。
(3)穩健性檢驗。為了體現結果的穩健性,在測算貿易便利化水平時,對于權重的確定有三種方法,主成分分析和熵權法都較為客觀準確,因此用熵權法對BIMSTEC成員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重新測度,再將所得數據代入貿易拓展引力模型,穩健性檢驗結果見表5。

表5 替代指標回歸結果
重新測度的貿易便利化水平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表明BIMSTEC成員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能夠顯著的提高中國對其的出口貿易流量,即通過穩健性檢驗。
選取BIMSTEC成員國為研究樣本,選取4個一級指標和14個二級指標構建貿易便利化水平指標體系,并構建拓展引力模型研究BIMSTEC成員國貿易便利化對中國出口貿易流量的影響。根據實證分析,得到以下結論:
(1)通過中國與BIMSTEC成員國貿易便利化水平的圖表可知,BIMSTEC成員國除了印度在2016年之后轉為較便利,其他四個成員國一直處在不便利水平,BIMSTEC成員國貿易便利化程度具有較大的提高空間,其發展潛力巨大。
(2)在中國對BIMSTEC成員國出口貿易流量的眾多影響因素中,影響程度最大的是該成員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將四個一級指標分別代入回歸方程中,這四個指標都與中國出口成員國貿易流量呈正相關,其中海關環境影響最大,繼而是金融與電子商務和規制環境,港口效率對中國出口貿易流量的提升作用較弱。
(1)中國對BIMSTEC成員國出口貿易流量影響因素研究中,該成員國貿易便利化水平影響程度最大。但是BIMSTEC成員國除印度之外基本都處于不便利水平。因此在采取措施促進合作時,對于一些貿易便利化水平較低的國家,應給予適當的政策幫扶,經濟與金融上的支持,釋放BIMSTEC成員國貿易便利化發展潛力。
(2)海關環境和金融電子商務促進作用相對較大,所以在推進貿易便利化合作時,把重點放在這兩方面的建設中。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基礎上,落實海關跨境電子監管,實現貿易信息數據電子化,構建海關信息共享平臺,實現智慧海關建設,使更多的國家與企業及時準確無誤地了解海關信息,更加快速地制定相應的海關政策。對BIMSTEC成員國中金融與電子商務發展較弱國家,提供技術與資金的支持。依托數字技術創新發展金融與電子商務,逐步釋放中國出口貿易流量的潛力。加強政府規制環境,中國與BIMSTEC成員國應加強政企合作,將政府職能部門與貿易利益緊密連在一起,優化各自業務,實現共贏。提高在法律框架下解決沖突的效率,保持司法獨立性。東盟等區域的規制環境較為完善,中國與BIMSTEC成員國應多借鑒其合理的部分,積極創造公正透明的規制環境。
BIMSTEC成員國港口效率較低,中國可提供技術支持,幫助其改善交通基礎設施,促進雙方互聯互通。環孟加拉灣經合組織國家可以加強與中國合作交流,積極完善基礎設施,提高港口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