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舟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晚上8點,一曲《牡丹亭》在網絡直播間里準時響起。年輕的昆曲主播穿著粉色戲服,唱腔婉轉,念白儒雅,動作輕盈,讓屏幕另一端的數萬名戲迷和觀眾連連稱贊。
這個將“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昆曲帶到網絡直播間的主播叫俞涵湉,是一個“95后”旦角兒。俞涵湉在戲迷媽媽的熏陶下,早早就愛上了戲曲,小學三年級時開始到昆曲培訓班學習。俞涵湉一邊學習文化課,一邊練習唱、念、做、打,每天在操場、放學路上都見縫插針地溫習新唱腔、新動作。雖然辛苦,但每一次成長都讓她樂在其中。
16歲那年,俞涵湉考入蘇州市昆曲學校,跟著國家一級演員王如丹老師繼續學習。兩年后,她開始出演青春版《牡丹亭》中的花神。每一次站在舞臺上,她都沉醉其中,覺得昆曲已成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愛昆曲,雖然它比較小眾,但也需要有人傳承。”就職于蘇州昆劇傳習所后,俞涵湉積極嘗試帶著小眾的昆曲走向大眾。“昆曲唱得慢呀,二十個字就要唱五六分鐘,很多人會覺得太慢了,聽不下去。怎么吸引更多人來看昆曲?”她想到了當下十分流行的視頻 直播。
2022年8月,俞涵湉心情忐忑地開始在線上演出昆曲。第一天,她花了兩個多小時化戲妝、包頭,穿得整整齊齊坐在鏡頭前,不停地歡迎每一位進入直播間的觀眾,向他們介紹昆曲,演唱經典的《牡丹亭》選段。一天下來,她的直播間里只有十個觀眾,沒有一個人跟她互動。說沒有失落感是假的,但俞涵湉沒有就此打退堂鼓,她振作精神,安慰自己:“好歹還有十個觀眾,我相信明天會有更多人來聽!”第二天,她仍舊精心準備,提前兩個多小時開始上妝、勒頭、貼片子、戴頭面。第三天、第四天也是如此。她從《牡丹亭》唱到《玉簪記·琴挑》,又唱到《白蛇傳·斷橋》……
視頻直播開播一周后,俞涵湉的觀眾數量肉眼可見多了起來,每天都有四五十人觀看,還有人給她點評了。“小姑娘唱得不錯!加油!”“幸好有字幕,挺有意思……”“昆曲還挺好聽的!”讓俞涵湉印象深刻的是一個來自新疆的大哥,他說自己之前根本不知道昆曲是什么,直到看了她的直播,漸漸開始喜歡上昆曲。想象著一個滿是異域風情的新疆大哥坐在屏幕前聽昆曲,甚至陶醉其中,俞涵湉不禁撲哧一笑,心里充滿了感動。她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在直播間里讓每一個人都有機會遇見昆曲。如果是線下,只有買票來蘇州看表演,但在線上,誰都有機會看。”
漸漸地,俞涵湉有了自己的粉絲群體,還會有人等著她開播,催促她學習新曲目。她也日益忙碌起來,感覺自己比在學校學習時都要上進。每天一有空,她就捧著手機研究新戲,追著笛師給自己吹曲、練習。在節假日,她也不休息,在練功房里練身段、練唱腔,一練就是六七個小時,每個動作都要重復上百次。她的直播間里也越來越熱鬧,很多網友愿意花時間聽腔調悠長的昆曲唱詞。她欣慰地說道:“有人同行,我就不孤單了。”
半年后,俞涵湉找到反串小生黃堅璋一起做直播,后來又逐漸發展成6人團隊,以團播的形式與觀眾見面。他們表演的劇目越來越多,時不時還會扮演熱門影視劇中的角色,不知不覺中積累了一萬多個線上粉絲,還有了一批忠實的“00后”戲迷,甚至有一場直播觀眾人數突破了10萬。“謝謝你們為傳統文化做出的貢獻!”“戲曲傳承季,傳承不停息”……俞涵湉感覺到來自天南海北的支持和認可,也越來越有信心將昆曲直播進行到底。
“直播讓我變成更好的自己。以前我只專注于昆曲表演,現在則開始系統了解它的歷史和更深層次的內涵。”俞涵湉正計劃推出昆曲小知識科普視頻、現代化主題昆曲視頻等,用更新穎的方式推廣昆曲。
因為熱愛,所以堅持。俞涵湉以“誓將昆曲直播進行到底”的執著,讓更多人能在直播間里遇見昆曲,讓這一古老的藝術煥發出了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