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鵬,李 偉,王義凱
(山東省水利工程建設監理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013)
老嵐水庫是煙臺市福山區的一個重要水資源配置工程,位于大沽夾河流域,距離煙臺市中心約20 km,屬于Ⅱ等工程。根據《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導則(試行)》,工程涉及的安全隱患和安全技術主要包括施工作業、機械設備、設施場所以及作業環境等項目,其中重大危險源6 項,一般危險源232 項,經由LEC法辨識出較大風險32 項、一般風險67 項、低風險133 項,重大風險6 項。
施工作業類是老嵐水庫工程中存在安全隱患項目最多的,并且安全隱患可能導致的風險呈多樣化,具體包括明挖施工、邊坡砌石施工、拋石施工、圍堰填筑、圍堰截流作業、渣場回填、建筑物拆除、工作面降水、汽車吊使用、防滲墻施工、模板工程、混凝土攪拌與作業、臨時用電作業、材料設備保管搬運、灌漿工程。存在安全隱患以及需要應用安全技術的項目貫穿整個老嵐水庫工程。
機械設備所存在的安全隱患均為機械運行操作所可能帶來的傷害,包括機械傷害、物體打擊、觸電、噪聲等。所涉及的項目設備包括工程推土機和裝載機、攪拌機作業、起重吊裝、手持電動工具、運輸車輛、工程挖掘機,由于老嵐水庫工程的特性,所應用的機械設備大多均為大型高動力設備,因此均具有安全隱患。
設施場所指施工過程中所布設的人工場所,其所存在的安全隱患與場所運行情況直接關聯,具體包括基坑、供電系統、圍堰和現場道路。
作業環境指施工過程中對客觀環境所作的歸類,分為施工現場、辦公區、生活區和生產區,周圍環境可能產生的超標準洪水。
工程所應用的危險源辨識方法主要選定為對直接判定法和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LEC法)的混合應用。
直接判斷法需要結合工程情況與相關的文件、法律法規、規章制度進行判斷,來完成危險源的內容提取。通過參照《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導則》的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重大危險源清單(指南),根據施工中可能導致的事故類型,采用直接判定法辨識出6 個重大危險源,分別針對滑模,爬模工程;圍堰拆除操作;用起重機械安裝項目;起重機械設備本身進行安裝,拆卸操作;臨時用電工程;超標準洪水。
對于不能應用直接判定法進行辨識的,則需要應用LEC 法,具體為根據工程施工的實際情況,來完成對L、E、C 各項數值的判斷,之后利用公式D(危險性大小值)=L×E×C 來進行計算,D值區間所代表的含義參考表1。LEC 法進行危險源判別的優勢在于其準確性方面,L 值表述了危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針對一些很不可能甚至極不可能發生的危險,要適當減輕對其重視程度,避免無謂的資源浪費;E 值則可以理解為從另一個角度對危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進行界定,即危險事件發生在施工人員每日必定接觸的環境中與幾乎很難接觸的環境是完全不同的;C 值則描述了危險事件所產生的負面影響。LEC 法所得出的D 值是LEC 三個不同值的乘積,其中L 和E的取值范圍可以是0~1,即對于一些出現可能性低且暴露風險環境頻率低的風險并不會給出較高的危險等級,而對于一些高頻出現但是所造成破壞相對較低的風險,其危險等級通常也相對更高。

表1 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危險性等級劃分標準
對危險源進行辨別是后續進行監理管控的前提,LEC 法能精準對危險源分別從可能性、頻繁程度和后果角度進行辨析。以老嵐水庫大壩澆筑使用的模板工程為例,經由辨識判斷發現該作業活動存在低風險及以上具體內容達14 項。其中超荷載吊運模板作業被歸類到了一般危險源,其風險等級為較大風險,其可能導致發生物體打擊事故,其L、E、C 值分別達到了6、6、7,計算得出D 值為252,該問題發生可能性標準為相當可能,施工人員每天工作時間均會暴露在此風險當中,當問題出現時可能造成3 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傷或1 000 萬元以下的直接經濟損失,需要得到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的重點關注。而另一個較大風險問題“懸臂構件拆模時間過早”,其E值與超荷載吊運模板等同均為6,即施工人員每天工作時間均會暴露在風險當中;L 值為3,意味著可能發生但并不經常發生;C 值為15,其所造成的負面人身生命安全與財產影響是更為嚴重的。經由危險與源辨識和風險評價的應用可發現,模板工程項目在施工過程中所存在的風險是多元化,需要根據風險產生方式給出相應的監理管控措施。
模板工程中的許多危險源均是可以通過工程措施進行有效解決的。針對之前所辨別分析出的14 項作業活動風險,選擇進一步強化了對于該方面的監督管理以保證施工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的落實,通過保證技術規范化的方式來減少許多因人為操作不規范而導致問題產生的概率,如規定時電鋸作業完畢后要及時切斷電源,從而減少可能造成的人身傷害。
要求施工單位在大壩高處、操作平臺等臨空邊緣處設置了防護欄桿,減少操作人員在模板吊運過程中出現墜落問題的可能性;同時對于模板吊運結合了專項施工方案進行了嚴格規定,避免再次出現模板捆綁不牢、吊運時超載、吊運所設置的吊點不足等問題。
模板工程中許多事故的發生均與操作人員不夠認真有直接關系,因此需要通過相應的管理措施,來提升現場施工人員的重視程度,并對于一些行為進行強制規劃,從而將相應風險進行解決,此外也要求每個危險源均應有對相關施工人員的培訓教育體系、針對性個體防護措施和應急預案。爭取從事故產生可能、覆蓋范圍和嚴重程度3 個層面進行有效解決。
在管理制度方面,要求保證警戒標識的數量充足并且位置明顯,在模板離地1 m 以上時常有作業人員靠近,因此產生了風險隱患,設置警戒標識可以在模板起吊后阻止相關人員靠近,即便發生事故也不會導致人員傷亡;惡劣天氣進行模板吊裝作業所造成的后果十分嚴重,因此選擇通過設置管理制度來嚴格禁止于雷雨天及大風天作業;并要求施工單位安排專人對模板工程的全過程進行指揮,同樣也包括對設備的定期檢查與保養維護,減少因操作不當和設備老化產生的安全事故;最后強化對模板工程現場作業人員的防護用品配備情況的監督管理,不允許沒有防護用品的施工人員進入施工現場,當出現無法規避的安全隱患時能盡量保護人員安全,同時監督工作人員完成對于應急預案的預先演練,通過高度完善的管理制度從多角度降低了工程風險等級,保證在正式施工過程中的安全。
通過對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技術進行應用,在老嵐水庫工程的2 個標段的施工過程中,所辨識出的6 項重大危險源和232 項一般危險源均未發生事故,實現了整個工程的順利進行,沒有對施工人員和施工單位造成生命財產安全損害。在施工過程中經歷了長時間的惡劣天氣,包括暴雨、大風等,但由于預先完成了重大危險源的識別并采用了相應處理方式,因此均未造成較大負面影響。
綜上所述,在老嵐水庫的工程中,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技術取得了較好的成果,有效提升了整個工程的施工效率與安全管理水平,實現了對整個工程項目的宏觀統籌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