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馬志國
問:
老師您好!我孩子今年上小學一年級,孩子好勝心強,凡事都想做到最好,否則就會情緒低落,甚至哭泣。昨天,班里舉行演講比賽,他以兩票之差落選了,作為家長,我該怎樣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這件事?
答:
你好。能主動想到怎樣回應孩子,這本身就是值得肯定的。因為有主動的態度就有可能做好心理準備,就有可能恰當引導孩子。
家長需要懂得孩子的心理,正確對待孩子的好勝心。好勝心是孩子比較明顯的一個心理特征,是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一種表現。對孩子來說,每一種生活經歷,都是自尊心和自信心發展的時機,家長應該不失時機地正確引導。
那么,當孩子落選后,父母應該怎樣回應呢?
首先是專注傾聽。在孩子遭遇挫折后,要及時引導他把消極情緒宣泄出來。這對維護孩子的心理平衡,保持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最好的法寶。因此,孩子訴說起落選的事情來,父母先不要安慰,不要哄勸,不要講道理,更不要評判,而要先奉獻出耳朵,專注地傾聽,給予適當的共情。
那么小的孩子第一次經受挫折,這時候他最需要的,不是誰來幫助分析遭受挫折的原因,也不是誰來鼓勵他下次贏取成功的信心,更不是誰來對他做一番說教。這時候,他最需要的是心理的宣泄,是來自父母的安撫和支持;最需要的是訴說,是被傾聽。所以,這時候,父母和孩子坐在一起,或者把孩子摟在懷里,專注地聽他訴說。
第二是平和交流。在孩子訴說的過程中,父母的聆聽傳遞的平和與安靜,對孩子是最好的心理安慰。等孩子心情平靜下來后,可以跟孩子聊聊:爸爸媽媽知道,你們的演講比賽一定很熱烈;爸爸媽媽也知道,你一定也認真聽了別的小朋友的演講。那么,你聽別的小朋友誰講得好一些?好在哪里呢?你能學給爸爸媽媽聽聽嗎?孩子宣泄了受挫后的情緒,內心很快就會陰轉晴,這時候就可能繪聲繪色地講起演講的情景,講起別的小朋友的發言了。
第三是引導孩子看到別人的長處。教會孩子欣賞對手,讓孩子產生一種輕松、愉快和滿足感,心靈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凈化與調適。正如培根所說:“欣賞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開的花朵。”在輕松愉快的親子互動中,孩子會不知不覺間,初步學會心中有他人,學會向他人學習,學會正確對待挫折。這樣,也就引導孩子學會贏得起也輸得起,讓孩子的好勝心、自尊心、自信心,健康良性地發展。
當然,引導的過程要自然輕松,正所謂“潤物細無聲”,好的教育就是在看似不經意的無形之中進行的。相信父母一定會抓住這個機會,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