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珂,索莉娜,張志飛,鄺又新,蘇麗麗
河南省人民醫院國際醫療中心河南省護理醫學重點實驗室·鄭州大學人民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1
癌癥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問題,且其群體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也是導致我國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18 年中國癌癥統計顯示,我國新增癌癥病例約428 萬例,死亡286 萬例,占全球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的23.7%和30.0%[1],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趨勢[2]。癌癥患者在疾病的診治和康復過程中普遍面臨著疾病本身及治療所帶來的各種心理、生理問題[3],嚴重影響患者的疾病康復進程及生活質量。正念減壓療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是基于正念理論發展起來的積極心理療法,通過瑜伽鍛煉、冥想等方式,幫助患者喚醒自身專注力,減輕患者身心壓力,促進身心健康[4-5],進而提高其治療依從性,促進疾病康復和預后。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癌癥患者的護理中。本研究旨在對正念減壓療法相關概念、作用機制及練習內容進行總結,評判性論述MBSR在癌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為癌癥患者的心理干預提供依據,指出當前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下一步研究建議。
正念(Mindfulness)概念源于佛教冥想,國內研究將其定義為通過非判斷地注意當下而生起的覺知[6]。1979年美國麻省大學醫學中心附屬減壓門診的卡巴金博士在正念基礎上創立正念減壓療法(MBSR),并將其定義為輔助醫療行為,即通過感知當下,幫助參與者重新認識事物,促進正性情緒的產生。其目的在于教導患者感知自己內在的身心力量[7],培養患者開放、接納和非評判的態度,使其從負性情緒或痛苦中解脫出來。
根據當前研究,MBSR 的作用機制可歸納為心理和生理兩方面。心理方面,正念干預主要體現在覺醒狀態的改變、自我意識、接受能力等方面,顯著提高個體對當下的專注力[8],改善個體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培養樂觀積極的態度,促進身心健康。生理方面,雖然正念干預的神經作用機制尚未完全證實,但其腦介導機制已得到證實。研究[9-10]發現,患者參與6~8 周的正念減壓療法后,其染色體端粒酶活性增強,皮質醇濃度降低。此外,長期參與正念練習,可使大腦功能和結構改變,包括增強個體大腦活動左側化活動,減少杏仁核灰質密度,增加海馬體灰質體積,改變交感、副交感神經功能,使軀體內環境保持穩定[11-12]。
MBSR 是一種以正念為基礎的系統練習方法,標準的MBSR 共持續8 周,含每周1 次、每次2.5 h 的團體練習、每天30~45 min 的家庭練習以及第6 個周末附加1 d 的止語練習[11]。目前,MBSR 的實施內容呈多樣化,常見的練習方法如下:(1)身體掃描。將身體感覺作為觀察對象,患者在練習時可仰臥、坐立,調整呼吸,引導患者從腳趾到頭頂依次感受、體驗身體的各個部位。(2)正念呼吸。患者在練習時可采取坐位或臥位,將注意力集中于呼與吸的動作上,體會呼吸的過程及變化。(3)正念瑜伽。將瑜伽伸展運動作為觀察對象。練習時,注意自己的動作(尤其是伸展)帶來的身體感覺,增強患者對身體的感知和覺察能力。(4)正念行走。將行走感受作為觀察對象,注意行走過程中腳底的感受,或者行走過程中腳步抬起、停頓、放下時的感受,這個練習可以用來仔細體驗慢走的感覺,也可以用來體驗日常散步的感覺。(5)冥想。練習過程中,患者可將自己的祝福送給不同對象,祝福語可以為平安、喜悅、健康、遠離痛苦等,而祝福對象可以為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人,如恩人、愛的人、討厭的人等。(6)正念聽聲音。將聲音作為覺察對象,傾聽聲音,感知其自然屬性,感知聲音的發生、變化及消失,無需判斷聲音是否好聽,無需分析它們從何而來,去接受它們在當下的存在。(7)覺察想法。把想法作為覺察對象,可從有意識的呼吸開始,引導患者去關注他們內心的想法,覺察想法的形成和消失,無需對想法進行理性評判,接受出現的任何想法,同時留意內心想法所產生的情緒和身體感受。(8)正念生活。通過選擇合適的練習方法,將正念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患者可以在早晨起床、刷牙、做飯、吃飯、洗衣服的過程中意識當下、接受當下、享受當下,持續練習感受正念的好處。
癌癥患者不僅受到軀體折磨,同時承受著疾病治療過程中引起的心理痛苦,國外研究較早地將MBSR 應用于癌癥患者心理護理中。研究[13-16]證明,通過MBSR 的練習,乳腺癌、肺癌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疾病相關壓力得到有效的緩解。此外,Henderson 等[17]在乳腺癌患者疾病診斷早期即進行8 周的MBSR 干預,結果表明,干預組在干預結束時及結束后4個月的焦慮、抑郁、情緒控制、生活質量等情況有明顯改善。國內較晚開展癌癥患者正念相關研究,但近年來已成為熱點和焦點。楊垚等[18]將MBSR 應用于行放射治療的宮頸癌患者中,將患者自我感受負擔及心理痛苦作為主要觀察指標,研究發現,干預組患者的心理痛苦、自我感受負擔情況均得到有效改善,這與董雷雷等[19]對卵巢癌化療患者的研究結果一致。青友芬等[20]將MBSR改良為8 d、每天2.5 h的團體練習,探討其對宮頸癌放化療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結果顯示,干預后8 周,干預組負性情緒較對照組明顯改善,但干預時間僅8 d,干預結束后8周時患者負性情緒的改善是否為干預措施的直接效應存在質疑。張宗城等[21]采用隨機對照實驗對264 例癌癥患者進行為期8 周的MBSR 干預,每周2.5 h團體課+0.5 h自我練習,觀察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后4 周焦慮、抑郁評分,結果表明,干預組的焦慮、抑郁情緒得到改善,且效果顯著。此外,吳毅等[22]開展了有關MBSR 對癌癥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實驗性研究的Meta 分析,結果顯示,通過MBSR 的練習,我國癌癥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得到了有效的改善。這說明MBSR可有效改善癌癥患者負性情緒,減輕患者心理壓力,但是MBSR 的操作過程存在較大的差異,缺乏統一規范的干預模式。此外,目前研究缺乏對干預效果的長期觀察,多數集中在干預結束時及干預后4~8 周,MBSR 對癌癥患者負性情緒的長期效果有待驗證。
疲乏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和生存質量,已被列為癌癥患者的第六大生命體征[23]。Reich 等[24]以322例治療后的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試驗組進行6 周MBSR,對比兩組患者在基線、干預后6 周和12 周時心理(抑郁、焦慮、壓力和害怕復發)、生理狀態(疲勞、疼痛、睡眠和嗜睡)、認知癥狀和生活質量,結果表明,MBSR可以改善患者癥狀群,特別是心理和疲乏癥狀群,但干預后12周時結果較6 周時未見持續提高。Johns 等[25]采用隨機對照研究對18 例中重度癌因性疲乏癌癥患者進行為期7 周的MBSR 干預,結果表明,患者的疲乏癥狀得到明顯改善,且效果持續到了干預后6 個月。但此研究中樣本量較小且腫瘤類型多樣,混雜變量較多,質量難以評價。當前國內的研究缺乏對干預效果的長期追蹤評價。王坤等[26]將96例正在接受化療的乳腺癌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干預組接受8 周的MBSR 練習,練習內容循序漸進,從身體掃描到冥想、瑜伽、正念聽聲音,最后到正念生活,收集兩組患者3 個時間點(干預前、干預結束時及干預結束后3個月)的疲乏及睡眠質量數據,結果顯示,干預組的疲乏及睡眠質量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但該研究僅追蹤隨訪3 個月,其長期效果有待進一步驗證。這與佟蕾等[27]對65 例(干預組32 例,對照組33 例)喉癌患者進行6 周的MBSR干預和曹鑫等[28]對200例(干預組、對照組各100例)乳腺癌化療期患者進行8 周的MBSR 干預的結果一致,但以上兩項研究均僅評估了兩組患者干預前和干預結束后的疲乏水平,缺乏對患者的長期隨訪和觀察。
身心雙重壓力使癌癥患者極易出現睡眠障礙。目前MBSR 對癌癥患者睡眠的有效性研究結果存在差異,且研究對象多為乳腺癌患者。Lengacher 等[29]采用隨機分配法將79名乳腺癌患者分為常規護理組和MBSR 干預組,干預組接受6 周的MBSR 練習并追蹤隨訪至干預結束后12 周,結果發現,MBSR 可能是改善患者主觀和客觀睡眠質量的有效非藥物治療方法,且客觀睡眠質量(睡眠時間)有效性可持續到干預結束后12 周,這與國內王坤等[26]和林麗珍等[30]研究結果一致。但Andersen等[31]研究發現,乳腺癌患者接受MBSR 干預后,睡眠質量并未得到明顯改善。因此,MBSR 是否能夠有效改善癌癥患者的睡眠質量仍需進一步研究證實。
MBSR 對慢性疼痛的有效性在國內外已得到驗證[32-33],但對癌性疼痛的研究相對較少,研究對象集中于乳腺癌,且結果存在差異。Lengacher 等[34]采用自身對照實驗對15 例乳腺癌患者實施6 周的MBSR 干預,研究發現,患者的疼痛程度有所緩解,但干預前后疼痛評估無明顯差異,這一結果與Lengacher 等[35]的另一項對322 例乳腺癌患者的研究結果一致。而Rahmani 等[36]對24 名乳腺癌患者的研究發現,MBSR 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強度及癥狀,且效果持續到干預結束后2 個月,但此研究的樣本量較小,可能會造成結果偏倚。
創傷后成長被視為一種積極心理素質,王建麗等[37]對112例乳腺癌術后患者(干預組、對照組各56例)進行8 周MBSR 干預,于干預前、干預結束時評估兩組患者創傷后成長、乳腺癌患者生存質量得分,結果表明,干預組患者創傷后成長水平及生存質量均明顯提高,但該研究未對患者進行追蹤評價,無法驗證其長期效果。沈瑞意等[38]對98 例淋巴瘤患者的研究發現,MBSR 對創傷后成長的有效性可持續到干預后8 周。Ng 等[16]針對正念干預在癌癥患者和幸存者中的有效性進行的系統綜述和meta分析同樣支持這一結論。有研究[39]認為,這可能因為患者在練習正念過程中提高了覺知能力及對內心想法及軀體感受的關注度,學會了對軀體不適采取不評判、接納的態度,促進了積極情緒的產生,從而使其創傷后成長水平得到提高。
綜上所述,MBSR 作為一種積極心理學干預措施,可以使癌癥患者多方面獲益。但仍存在以下問題:(1)內容缺乏規范。國內研究MBSR 實施方案呈多樣化,未來研究者可結合中國文化,構建經濟、可行、有效的本土正念干預方法。(2)研究對象缺乏多樣性。研究對象以乳腺癌患者居多,未來可擴大研究人群,豐富研究對象。(3)缺乏長期跟蹤隨訪,遠期效果缺乏有力證據。(4)干預方式單一。目前,研究多以面授為主,未來研究可關注應用多媒介(如網絡實時、音視頻)實施MBSR 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期形成一套簡便、有效、規范的MBSR干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