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姜音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豐利鎮中心幼兒園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身上承載著建設祖國的重任,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既是社會賦予幼兒的責任,也是幼兒自身發展的需要。教師要重視幼兒日常的勞動教育,幫助幼兒樹立“勞動真光榮”的良好思想,讓幼兒能通過勞動,提升自信心,有效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和諧發展。
由于幼兒年齡小,一些家長對其過于溺愛,往往對幼兒的生活包辦代替,導致一部分幼兒自理能力極差,極大地影響了幼兒的發展。在幼兒園,教師可以利用生活活動,加強對幼兒自理能力的指導,鼓勵幼兒勤動手,學習自己穿衣服、穿鞋子、系鞋帶、取放碗筷,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幫助幼兒從小樹立“勞動真光榮”的思想。
將勞動教育滲透進幼兒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早晨來園開始,在幼兒自主簽到后,教師就可以提醒幼兒放椅子,用抹布將桌子擦一擦,給自然角的花澆澆水,為自己、班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戶外活動時,需要搬運活動的材料筐,教師也不要代勞,而應該把機會留給幼兒們,鼓勵幼兒與他人合作,一起搬運材料筐。戶外運動結束后,需要搜集、整理戶外游戲的材料,教師要提醒幼兒及時將玩具放回原處,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收拾、整理習慣。
在午餐這一生活環節中,教師要給幼兒自主進餐的機會,盡量讓幼兒自己盛飯、拿筷子、端碗等,使幼兒學會自我服務。穿衣服、脫衣服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有一定的困難,教師可以利用兒歌形式,指導幼兒學會正確的穿衣、脫衣方法,讓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在自我服務中,體驗成長的快樂。
在勞動教育中融入良好的衛生禮儀教育。講衛生、懂禮儀是我國的優良傳統,教師在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的時候離不開對幼兒衛生的要求。如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等,這些都是基本的衛生習慣。小班幼兒不會正確擦鼻涕,教師要進行正確地示范,并告訴幼兒擦鼻涕的面巾紙不能隨地亂扔,要及時放進垃圾桶。幼兒副餐后,教師要提醒幼兒自己送碗碟,促使進餐禮儀深深植入幼兒的心田。我國是禮儀大國,因此教師在教幼兒講衛生習慣的同時,也要重視幼兒的禮儀教育,教育幼兒要做到衣著整齊,衣服壞了、破了、臟了,要及時修補或者清洗。好習慣不是一時一刻養成的,而是在一朝一夕中慢慢積累勞動經驗,在實踐中逐漸養成的。
為了培養幼兒的勞動習慣,教師可以將勞動教育融入主題活動中,有計劃地開展勞動教育活動,讓幼兒在勞動實踐中,身體變得協調,手指變得靈活,逐步提高幼兒的勞動水平。
開展春季植樹活動。春季萬物復蘇,是種植的大好季節,在班級的植物角,教師可以指導幼兒學習播種。適合春季生長的植物有青菜、大豆、南瓜等,讓幼兒學習播種、澆水、施肥,感知生命的成長。春季也是植樹的好季節,教師可以發動家長為幼兒準備桃樹、梨樹等樹苗,讓幼兒與同伴進行合作,在校園的小樹林邊,用小鐵鍬挖坑,植入小樹苗,再蓋上泥土,澆上水,體驗植樹的快樂。在這一活動中,幼兒與同伴合作勞動,不僅提高了相互協作的能力,還感受到了大家一起勞動的愉快心情。
開展勞動主題活動。幼兒對父母的職業是熟悉的,在勞動主題活動“各種各樣的職業”中,教師可以邀請幼兒講述父母的職業,講述父母勞動中的辛苦,使幼兒萌發對勞動的崇敬心理。教師也可以邀請社會上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如醫生、警察、銀行工作人員等,來園講述自己的勞動故事,讓幼兒認識到只有每個人都參與到勞動中,各行各業的人共同開展各種勞動,生活才能變得便利。教師可以通過勞動主題教育,讓幼兒感知到勞動的價值,激發幼兒尊重勞動者、熱愛勞動的良好情感。
又如在“學雷鋒”主題活動中,教師鼓勵幼兒積極為他人服務,勤做好事,看到地上的垃圾要及時撿起來,看到有同伴摔倒在地上,要趕緊扶起來。通過好人好事的宣傳,讓幼兒意識到服務他人是光榮的,幫助他人是能干的表現。在“三八婦女節”期間,教師可以借助節日,鼓勵幼兒參與“幫媽媽做家務”“我是能干的好寶寶”“我愛勞動”等主題活動,讓幼兒進一步提高勞動技能,在勞動實踐中增進認知,開闊眼界,提高動手能力。
進行環保勞動活動。教師要從小將環保意識滲透進幼兒教育之中,如可以帶領幼兒們對校園內外的環境進行整治,撿拾垃圾,將垃圾按照可回收與不可回收的特性進行分類。幼兒也是社區的一員,除了校園內外的環境保護,教師也可以組織幼兒進社區,進行環保宣傳,對社區中的草坪、廣場上的垃圾進行打掃,配合社區工作人員宣傳環保的重要性,或者和社區的清潔工人一起進行社區衛生的清潔,要讓幼兒積極動起手來,為了建設美好家園,主動參與勞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環境保護貢獻一份力量。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教育孩子從來都不是教師一個人的事情,對幼兒的勞動教育,更應該聯合家長,形成教育合力,共同為幼兒創設勞動條件,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積極動手,參與勞動。
自制沙包,感受自己勞動的快樂。幼兒園體育活動中,常常需要幼兒們帶一些自制玩具。家長在家可以和幼兒一起準備自制沙包所需要的材料,指導幼兒學習用針線縫制布袋,填上谷物充當沙子,并將接頭處縫合好,讓幼兒體驗到自制玩具的快樂。
手工創作,體驗美術創作的愉悅。隨著幼兒動手能力的增強,幼兒對創意美術作品熱情更加高漲,特別是看見一些手工類創意作品,常常會思維敏捷,迸發出一些有創意的點子。這時,教師要支持幼兒的活動,給予幼兒表現的機會。比如在“蔬菜造型”創意活動中,幼兒們有的用花椰菜做女王的皇冠;有的用小刀將黃瓜雕刻成一艘小船;有的將南瓜變成了南瓜小屋。他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積極動手動腦,表達著對生活的熱愛。
幼小銜接,在勞動中感知成長。大班幼兒即將邁入小學的大門,因此在幼兒園,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學習整理文具、收拾書包、整理床鋪等,加強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讓幼兒在勞動中感知自己的成長。同時,家長在家也要多給孩子勞動的機會,讓孩子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如曬被子、拿報紙、整理書桌、洗碗、倒垃圾等,讓孩子真正成為家庭的小主人。
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要重視對幼兒勞動能力的培養,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機,創設勞動機會,讓幼兒在勞動中體驗創造的快樂。同時,教師要密切聯系家長,讓幼兒在家庭生活中,也能有機會參與家庭勞動,爭做一個勤勞的人,為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