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釗杰 秦潔 丁智 彭海燕
智能電網是我國電力網絡在新時代的升級,集合了當前大量通信、傳感器、測量等先進的技術與設備[2]。
5G是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自2013年由歐盟提出,經過多年的持續發展,2019年我國三大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的5G網絡正式商用。5G作為高潛力的通用技術,其最大價值是在垂直行業的應用,結合電網發、輸、變、配、用各生產環節對通信的需求,可實現5G大帶寬、低時延、大連接三大類場景的全覆蓋[3],二者的結合是互相成就、互相賦能。
據報道,截至目前,我國5G基站已超300萬個,用戶已超7億,5G網絡的好壞是其應用好壞的必要條件,且目前5G網絡已從廣域覆蓋走向深度覆蓋階段[4]。本文將結合智能電網需求場景,重點進行5G深度覆蓋相關研究與實踐。
室內場景因無線環境復雜,普遍存在建筑物內部結構復雜,墻體等不可視障礙物較多,對無線信號傳播衰減較大,國內5G頻段又普遍為高頻,信號穿透能力更差,導致室內5G普遍存在深度覆蓋問題。
對大量弱覆蓋場景進行分析總結,引起5G室內深度覆蓋原因有以下7大類:
(1)5G普遍為高頻,傳播損耗大,穿透能力低;(2)室內封閉,建筑物墻體阻擋多;(3)站間距大,缺少站點;(4)設備故障(主設備、分布系統等)導致信號輸出異常;(5)室外天饋工參(站高、方向角、下傾角等)設置不合理;(6)室分規劃設計不合理,天線分布不足;(7)參數(切換、功率等)設置不合理;
室內覆蓋增強主要的技術手段有故障處理、優化參數、RF天饋調整、天饋整改、新增小快靈設備(5G一體化微功率放大器)、規劃新建站點等。整體優化的流程如下:

圖1 室內深度覆蓋不足優化流程
1.故障處理
通過后臺OMC網管統計弱覆蓋小區的當前告警及歷史告警,在定位到故障信息后,通過運營商內部的運維流程,安排對應的工作人員遠程或者現場對故障問題進行解決,從而保障信號恢復正常。
2.優化參數
通過后臺OMC網管可導出參數配置表,檢查弱覆蓋問題點關聯小區的相關參數設置,比如室內外切換參數不合理、RS功率不合理等。
AAU的模塊,建議LTE占用的總功率不要超過120W,單小區最好不要超過40W(RS參考信號功率配置為1),NR功率則小于或等于200W;2T的模塊,建議LTE單小區功率不超過20W,NR功率小于或等于160W。
功率算法:

目前移動5G覆蓋網頻段為2.6G和700M頻段,700M只有30M帶寬,低頻深度覆蓋能力強,作為5G基礎覆蓋層,主要使用場景為室外[5];2.6G頻段共有160M帶寬,目前60M用于TD-LTE,100M用于5G,2.6GHZ兼顧低頻和大帶寬優勢,作為中國移動5G覆蓋和容量主力頻段、數據業務的主力承載網,使用場景為室外、室內。
基于目前定位思路,整體切換重選參數設置策略如下:
空閑態:700M優先級低于2.6G,終端優先在空閑態占用2.6G;數據業務態:(1)700M往2.6G方向,采用基于覆蓋和基于頻率優先級的兩類切換類型,一般采用A1/A2+A4事件,切換整體策略,700M容易切換到2.6G;(2)2.6G往700M方向,采用基于覆蓋的切換,一般采用A5事件,只有當2.6G信號惡化到一定程度時,且700M鄰區優于某個門限,切換到700M,2.6G較難切換到700M。(3)室內外均為2.6G時,采用同頻A3切換事件。
3.RF天饋調整
(1)調整天線下傾角:下傾角包括機械和電子傾角,通過調整站點天線下傾角,使得天線的主瓣正向覆蓋問題區域,這是一種常用的解決覆蓋問題手段之一。下傾角調整優先級:先設計合理的預置電下傾,再調整可調電下傾,最后調整機械下傾,在調整過程中,需注意機械下傾角一般不超過12度。
(2)調整天線方位角:通過調整站點天線的方位角,使得天線的主瓣(半功率角30°內)正向覆蓋問題區域,也是一種常用的優化覆蓋問題的手段之一。但如果問題區域周邊阻擋嚴重,則效果不是太明顯。在調整過程中,需注意避免顧此失彼,形成新的弱覆蓋區域,或與其他小區重疊覆蓋形成干擾。
(3)5G優化天線權值及賦形權值:Massive MIMO作為5G的主要特性之一,實現波束賦形,形成極精確的用戶級超窄波束,并隨用戶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將能量定向投放到用戶位置,相對傳統寬波束天線可提升信號覆蓋,同時降低小區間用戶干擾[6]。
4.新增小快靈設備
5G一體化微功率放大器,該技術方案采用無線回傳方案,通過微功率放大方式,將室外5G信號引導至室內,實現一臺5G一體化微功率放大器即可解決覆蓋盲區,達到節省主設備資源,大幅度降低覆蓋成本、快速提升覆蓋面積的目的。一套5G一體化微功率放大器主要組件有:主機1臺、接收天線1副、發射天線1根、10米饋線1根。
電網用戶反映某電房位于SZ市某區八卦四路10號1F,存在5G信號差,導致差動保護器對時不成功。
核實5G主覆蓋小區的性能指標情況,結合表1可以看到,主占用5G小區無故障、無干擾、無擁塞,各項指標良好。
現場測試,電房門口(室外)主要小區占用SZ八卦美居D-HRH-3(PCI=572),RSRP=-77dbm,SINR=16dB,信號良好。但電房室內主要占用小區SZ泥崗D-HRH-3(PCI=314),RSRP=-102dbm,SINR=6dB,下載速率67.9mbps,上傳速率16.43mbps,存在深度覆蓋差問題。
因SZ八卦美居D-HRH-3站點位于中浩大廈東邊,而電房位于中浩大廈最西邊1樓,室內存在阻擋,占用到北面站點SZ泥崗D-HRH-3,且覆蓋較弱,導致電網5G CPE獲取信號較弱,從而導致差動保護器對時不成功。在電房內,設備中5G CPE終端顯示占用小區信號SZ泥崗D-HRH-3(PCI314),信號強度-102dbm。現場勘察后,評估無法通過現網站點優化或整改改善,而且最近站點距離問題區域不超過200m,室外信號良好,主要因室內墻體阻擋,導致信號差,確定解決方案為在電房內新增5G一體化微功率放大器,引用室外較好信號SZ八卦美居D-HRH-3(PCI=572)作為信源。
經現場施工,完成5G一體化微功率放大器安裝,安裝后電房內移動5G信號強度提升明顯。經現場測試驗證,終端穩定占用5G小區為SZ八卦美居D-HRH-3(PCI=572),電房內信號強度為-68dbm,SINR值為18,下行速率為100Mbps,上行速率為40 Mbps,信號感知良好。電房內供電局5G CPE終端信號良好,5G CPE占用小區(SZ八卦美居D-HRH-3)穩定、信號提升明顯,RSRP=-75dbm,SINR=17dB。
電房內差動保護器對時成功且接收數據正常,其中顯示面板中5G同步品質A為0,表示對時成功,1#SV接收幀數A網數值有增加,表示能夠正常接收數據。
電網用戶反饋某電網智能柜位于SZ市某區南灣實驗小學B1F電房內,存在5G信號差。經過現場勘察測試,問題電房位于SZ龍崗區南灣實驗小學B1F,建筑物無室分系統,電房4/5G脫網(無信號),存在深度覆蓋不足問題,室外5G占用周邊距離約210m宏站小區SZ丹翠欣苑D-HRH-2,SS-RSRP=-95dbm,SINR=3dB;4G占用SZ丹翠欣苑GS-HFH-3,RSRP=-89dbm,SINR=6dB。
因投訴電房位于SZ龍崗區南灣實驗小學B1F,環境封閉,存在室內深度覆蓋不足問題,導致無線信號差。另外南灣實驗小學未做室分系統,但已有移動傳輸寬帶到位,可通過整改新增拉遠皮飛解決,整改平面圖如下所示。

圖2 室分整改示意圖
整改施工完成后,電房內占用SZ南方電網布瀾小學皮飛[SZ友聯花園D-HRH]D-HRW-1,現場覆蓋信號良好,RSRP值在-65dBm左右,SINR值為30,感知下行速率為642Mbps,感知上行速率為195Mbps。
本文通過對5G室內深度覆蓋不足的原因進行分析,總結出成體系的室內深度覆蓋不足的解決方案,并結合5G智能電網的電房場景,實踐了5G一體化微功率放大器快速且低成本、因地制宜利用現有網絡條件新建皮飛等方式解決電網深度覆蓋問題。綜上所述,以上方式方法在解決5G智能電網的移動網絡深度覆蓋方面具有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