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陳珂
增發的1萬億元國債怎么花?
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決議,明確中央財政將在今年四季度增發2023年國債1 萬億元。增發2023年國債目的何在?將用于何處?萬億元國債資金如何管理?

Q1為何增發?
A今年以來,我國多地遭遇暴雨、洪澇、臺風等災害,部分地區受災嚴重、損失較大,地方災后恢復重建任務較重。同時,近年來各類極端自然災害多發頻發,對我國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加快恢復重建”“進一步提升我國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等,離不開“真金白銀”的保障。專家表示,疊加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保障“三保”支出等因素,地方通過自有財力大幅增加相關領域資金安排的余地較小。
因此,這次增發1萬億元國債的主要目的,是落實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的部署,支持災后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的項目建設,是補短板、強弱項、惠民生的重要安排,體現了財政加力保障重點支出的導向。與此同時,國債資金投入使用后,客觀上也會有利于帶動國內需求,進一步鞏固我國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Q2用在哪里?
A據了解,結合災后恢復重建和防災減災救災工作需要,并統籌財政承受能力,中央財政將于四季度增發2023年國債1萬億元,并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全部安排給地方。其中,今年擬安排使用5000億元,結轉明年使用5000億元。
此次國債優先支持建設需求迫切、投資效果明顯的項目,堅決避免安排一般競爭性產業項目、樓堂館所、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等,把國債資金用在刀刃上。
具體而言,據財政部介紹,資金將重點用于八大方面:災后恢復重建、重點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災害應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點防洪工程、灌區建設改造和重點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澇能力提升行動、重點自然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工程、東北地區和京津冀受災地區等高標準農田建設。
Q3怎樣管理?
A在增發國債之后,2023年中央預算也作出相應調整。據了解,2023年中央本級支出不變,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比年初預算增加5000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算相應增加5000億元,支出增幅由5.2%提高至7.4%。與此同時,2023年全國財政赤字由3.88萬億元增加到4.88萬億元,中央財政赤字由3.16萬億元增加到4.16萬億元,財政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
近年來,中國政府負債率低于其他世界主要經濟體。專家認為,當前我國政府具有增發國債的空間,此次增發后風險整體可控。
萬億元的國債資金,如何管好用好?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充分利用直達機制,將國債支出資金全部納入財政直達資金范圍,實施全流程跟蹤監測,確保資金按規定用途使用。還將組織財政部各地監管局建立常態化監管機制,盯緊盯牢國債資金使用,嚴查擠占挪用國債資金等違法違規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