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凌 婕
“上單差距!”
隨著十位打野選手喊出這一口號,LCK 打野團結大會落下帷幕。
一檔LCK 推出的綜藝節目罕見地把所有戰隊的首發打野選手湊到一起。過去LCK 也有類似的節目,不過只是邀請其中幾位,這次全員到齊了。
主持人先問大家是不是都沒有互相說過話,畢竟除了換位置和坐板凳,同一位置的選手幾乎不會有機會成為隊友。節目正式開始,第一個環節是由主持人出題、選手們在電子黑板上寫出自己的答案。當主持人問出第一個題目“是打野就要會玩的英雄”,現場九人寫了“盲僧”,只有LSB 打野Willer 一人寫了“劍圣”。到了第二個題目“最讓我費力的位置”,各隊打野給出不同的答案,整個節目從“打野團結大會”漸漸變成了“吐槽隊友大會”。
“那些‘勺子’(指AD 選手)……”
“覺得自己是‘皇族’(指中單選手)……”
選手們的回答總能一下引起打野玩家的共鳴,而在這一過程中,也讓人發現了他們的個性差異。
比如KDF 打野YoungJae(孫永在)。他曾擔任過Gen.G 替補打野,雖然在Gen.G 俱樂部的自制視頻里他就表現得很敢說,但看這些視頻的人往往只是俱樂部粉絲或隊內其他選手的粉絲。在未能打進季后賽的KDF 隊內,他能夠得到的曝光更少了,這次打野團結大會卻是更好的機會。
“永在啊,幫我看上路。”
“永在啊,上路越塔要來啊。”
“永在啊,對面打野來了,能配合嗎?”
YoungJae 還是那樣敢說,面對“最讓我費力的位置”這個題目,他寫了“上單”。他在現場模仿自家上單DuDu,僅憑那生無可戀的眼神就把所有人都逗笑了。
比如前面提到的Willer 選手,不僅僅是因為他對劍圣的鐘愛,還有他的外貌、聲音,以及能從朋友說話的習慣里和教練提到的事情找出答案的細心。
當打野團結大會結束,許多觀眾都開始期待LCK 其他位置的團結大會和自己賽區拍攝類似的節目。
不過考慮到綜藝的策劃水平、選手的配合程度、粉絲的對立情緒等,有些人對此并不看好,還有些人直接表示反感。他們反感的原因很容易集中于一點,那就是選手應該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賽和訓練里,而不應該在娛樂活動上花費時間和精力。
這可以說是用舉國體制下的慣性思維來看職業體育,有時甚至可以說它不只發生在競技領域內。我想到有位準備考研的女孩打算出門看一場電影,她的媽媽說“你這樣怎么考得上”“人家考研都緊張得要死”“你怎么還有時間看電影”……這三小時到底能對備考造成多大影響呢?
回到競技領域,職業體育與商業開發結合得愈發緊密,僅僅靠打比賽而沒有其他活動,整個體系如何承擔越來越高昂的選手薪水?如果選手不能或不愿參加活動,他們真的值這個錢嗎?
一方面,賽場外的娛樂活動或許能擴大運動的影響力,進而創造更多收益;另一方面,選手的價值都跟比賽高度綁定其實是風險極大的。近幾年來,“唯冠軍論”其實正在被不斷消解——但在電競領域內,它的消解速度著實有點慢——運動員個性及其所代表的精神能夠讓品牌合作活躍周期變長、風險變得相對較小,只是擁有跨界名氣或展露鮮明個性的電競選手屈指可數。
很多選手似乎都不習慣展露自己的個性,只能靠部分狂熱的粉絲從直播和采訪里去挖掘。有些賽事方和俱樂部則會用模板去框死他們,把他們簡單塑造成乖乖崽的樣子。當然,比起全是負面消息,不得不說這會是更保險的做法。可千篇一律的樣子又有什么意思?
在打野團結大會后,LCK 又發布了AD 團結大會的情景劇先導片《2033 年魔咒》。無論是一次打野的集結,還是一次AD 的集結,看起來都只是一次性消費罷了,以此讓選手展露個性的價值才會是更長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