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杰 德
4 月9 日,英雄聯盟LCK 春季賽決賽在韓國首爾蠶室室內體育館舉行,對陣雙方為T1 與Gen.G,也就是大家口中的“攤”與“星”。這是LCK 歷史首次出現連續三屆決賽為相同對陣。此前的2022 年LCK 春季賽決賽和2022 年LCK 夏季賽決賽均為T1 對陣Gen.G,而在賽制調整后,站上決賽舞臺的戰隊依然是他們。
兩隊的爭冠歷史可以追溯到2013 年OGN 冬季賽,當時他們還分別被叫作SKT 與三星,后來更是曾經連續兩年在全球總決賽的最高舞臺上相遇,各取一勝,成為唯二不止一次獲得全球總決賽冠軍的戰隊。早在前一天對陣雙方確定時,大家就不由感慨“又是‘攤星’”“真就‘攤星’打到一百歲吧”。
在我看來,勢均力敵的要點不僅在于賽場內外的對抗,還在于賽場內外的相似。去年此時,我在《LCK決賽前的“豪門聯姻”》講了他們打破刻板印象的運營合作,這一年來,則會更清楚地看到他們都在基于電競相關努力性拓寬業務邊界。
T1 推出了電競教育品牌T1 Esports Academy(TEA),據說電競愛好者能從中學到如何插眼、如何控線、如何滾雪球、如何終結比賽、如何選擇回程時機、如何推測打野動向等等。而Gen.G 的電競教育品牌GGA 全球電競學院比T1 推出得更早,不僅有面向大眾的電競課程,還將電競教育和美國正規教學課程相結合。就在決賽前幾天,Gen.G 開始宣傳起暑期電競游學之旅活動,大家都說“沒見過這樣賺錢的俱樂部”“真是異于常人的營銷賺錢思路”。可換個角度來看,現有的商業模式會不會過于“常人”?
T1 建立了粉絲會員平臺T1 Membership,付費粉絲可以獲得會員專屬的視頻、照片以及參與T1 線下活動的機會。其實2020 年FPX 就在國內做過粉絲會員平臺的嘗試,只是一下掀起輿論風波,一方面是大家不滿粉絲打榜和付費會員混合的體系,一方面是大家擔心過度營銷會對選手成績造成影響。大家常常會把他們的探索歸于其背后美國資本相同的運營邏輯,也會把全球總決賽的冠軍家底和相對穩定的場上成績視為他們擁有探索自由度的前提。可在今年開年,Gen.G 首席執行官Arnold 提到另一種前提,即電子競技寒冬的來臨。
在品牌紛紛削減營銷成本的大環境中,實驗性的電子競技營銷贊助有可能最先被削減,最壞的情況隨時會發生。近段時間,寒冬就降臨于LCS,從聯賽還未采取特許經營模式時就存在的兩支老牌戰隊TSM 和CLG 都陷入了財務危機。Arnold 提到,“戰隊需要更高投資回報率的方式來創收”“之后再來弄清楚電子競技商業模式是行不通的”以及“粉絲需要更大程度地接受選手非比賽性的商業責任”。
最早的決賽相遇,Samsung Ozone 輸給了全勝不敗的SK Telecom T1 #2,可冬天過后卻是SKT 失意、三星崛起。那個春天與夏天,三星兩進決賽,SKT 并沒能成為其對手。2015 年,OGN 更名LCK,雙方從此換了角色。接下來的很長時間里,盡管三星會在國際賽場扳回顏面,但在韓國國內,SKT 向來是更強勢的一方。2020 年春天,難得打入決賽的Gen.G 被T1 以3 比0 擊敗。去年春天,又一次打入決賽的Gen.G 被T1 以3 比1 擊敗。直到去年夏天,Gen.G 終于以3 比0 戰勝了T1,拿到自己的首個LCK 冠軍。
4 月9 日,衛冕冠軍Gen.G 依然是不被看好的一方,畢竟T1以絕對領先的姿態取得本賽季常規賽第一的成績,并且全員入選“一陣”。然而,就如多年前在NBA 豪取73 勝的金州勇士最終在總決賽被克里夫蘭騎士完成逆轉,T1 倒下,Gen.G 拿到第二個聯賽冠軍。
競技體育總像一本永遠翻不到結局的書,有時一個看似結尾的段落會是一個新故事的開篇。又是“攤”與“星”,一次次強強對話間,我會期待他們成就彼此的故事、驗證各自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