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崢臻 卜江 李家卉 王凱
隨著戰爭模式及軍事斗爭正式邁入信息化,我軍戰時衛勤保障建設正面臨巨大挑戰。既往研究表明,現代戰爭性心理應激源包括兩個方面:1.心理-環境應激源(電磁環境因素、心理戰效應、無序環境因素);2.生物學應激源 (軀體因素、個體人格特征)[1]。其中,戰時軍糧供應與心理健康息息相關,軍糧供應不僅影響官兵生理健康,同時也顯著影響其心理健康。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討戰時衛勤保障中飲食因素與軍人心理健康的關系,并提出針對性改善措施,從飲食健康等可調控因素入手改善軍人心理健康問題,為維護特殊時期我軍身心健康,保障戰斗力生成提供干預參考。
整群抽取高原地區13 個單位執行特殊任務(任務內容涵蓋應急食品食用訓練及各單位伙食供應調配組織能力測試)人員共1613 名,相關受測人員均訓練半月以上。由各單位負責人線下組織問卷發放,相關單位線下組織問卷作答后回收數據,共發放問卷1613 份,回收 1613 份,剔除數據缺失,問卷信息填寫有誤或極端數據2 份,問卷有效率99.88%。
1.癥狀自評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
癥狀自評量表(SCL-90)共90 個自我評定項目,測驗的10 個因子分別為: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性、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其他(睡眠、飲食等)。每個項目采用5 級評分,從無=1 分,輕度=2 分,中度=3 分,偏重=4 分,嚴重=5 分,因子分=組成某一因子各項目總分/組成某一因子的項目數。當個體某一因子得分大于2 時,即超出正常均分,則個體可能存在該方面心理健康問題[1,2]。
2.長期食用速食心態調查問卷
問卷共16 道題,分為4 個方面:個人基本資料、速食供應情況、官兵態度、心理干預情況。題目形式為單選與多選交叉,主要研究特殊任務環境中伙食供應相關因素以及心理干預手段對人員心理狀態的影響。
3.統計學分析
任務執行期間,各單位人員管控政策統一,執行嚴格封閉式管理,各單位人員組成及分工大體一致,伙食供應由各單位自行組織安排。統計發現,特殊任務環境中,官兵出現軀體化、強迫及其他三個因子陽性率最高,分別為:2.30%,2.36%,2.42%。如圖1。

圖1 :任務期間心理癥狀陽性發生率
本次任務執行期間最影響心理狀態的前三位因素為:封閉環境(58.66%),飲食不佳(58.47%),牽掛家人(17.57%);其他依次為:工作經濟相關(15.95%),睡眠變差(13.97%),擔憂健康(12.97%),其他(11.98%),如圖2。

圖2 :特殊任務環境心態影響因素統計圖
1.心理癥狀因子得分與速食供應種類及周期相關性分析
本次任務期間,全部以速食品為主,供應種類情況為:1-4種(26%),5-8 種(70.7%),9-12 種(3.35%),如圖2。供應品類為:泡面(83.36%),自熱米飯無菜款(24.64%),自熱米飯有菜款(95.90%)等。速食供應種類數與心理癥狀因子(總分、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焦慮、恐怖、其他)呈顯著負相關(P < 0.05)。食用速食持續周期:小于1 周288 人(17.88%),1-2 周55 人(3.41%),2-3 周232 人(14.40%),大于3 周1036 人(64.31%)。食用速食持續周期與心理癥狀因子(總分、軀體化、強迫、抑郁、焦慮、其他)呈顯著負相關(P < 0.05,P < 0.01)。
2.特殊任務環境下對現有供應體系飲食保障的心理需求
對用速食的態度調查顯示:70.39%認為特殊時期,可以理解忍受;8.81%認為速食供應種類太單調,口味不佳,難以下咽;19.24%認為如果能改善口味,多樣化供給,也可以堅持;1.55%認為不到萬不得已,堅決不吃。對速食種類的需求前三位為:自熱米飯(66.79%),牛奶飲料(62.13%),肉罐頭、蛋制品(39.47%)等。
針對特殊環境中線下心理干預困難較大的情況,采取線上發布心理科普日志及開通線上心理咨詢渠道進行心理防護干預,結果顯示:認為心理科普日志對心態產生很大幫助(37.06%);有一些幫助(26.87%);一般幫助(12.17%);完全沒有幫助(3.47%);沒有了解過(20.98%)。認為心理科普日志可以:讓我及時了解時事相關信息(63.87%);有趣的內容幫助我放松心情(43.07%);科普知識讓我更加了解心理(47.18%);服務熱線讓我有渠道進行心理咨詢(19.24%);其他(21.85%)。
研究結果顯示,特殊環境任務期間,軍人心理癥狀發生率升高,其中其他(睡眠、飲食)、軀體化、強迫最為顯著,其次為焦慮、抑郁、敵對等。以往研究同樣證實,軍人在環境改變時的心理應激多表現為軀體化、強迫、恐怖、敵對癥狀、人際關系敏感等癥狀,且應激程度越高,癥狀越明顯[3-5]。任務期間心態影響因素調查分析發現:特殊任務環境、飲食不佳、牽掛家人為最突出三個因素,其他依次為工作經濟相關、睡眠變差、擔憂疾病等。說明與其他崗位工作人員相比,官兵心理狀態可能受到特殊任務環境、飲食不佳、牽掛家人多重因素影響最為明顯,心理健康狀態更為脆弱。這與前人研究基本一致[6-8]。其中,57.42%認為食用速食影響心理狀態,沒有影響的為42.58%。說明飲食結構改變,膳食水平突然下降對人員心理狀態產生重要影響。
本次研究針對特殊任務環境因地制宜采取線上“科普+ 咨詢”心理干預手段,針對任務期間心理調適相關問題發布科普信息及并公布心理咨詢熱線,打通上下環路,收集并分析整理官兵心理問題,并及時與上級反饋處置。科普日志方面:官兵對心理科普日志的內容持肯定態度,除20.98% 反饋未收到或了解過外,76.1% 認為對其心態產生幫助,日志內容可以幫其了解時事相關信息、內容趣味性幫助其放松心情、了解心理相關知識等。心理咨詢方面:調查結果顯示共有35 人在產生過尋求心理咨詢想法,但僅有28 人進行過線上咨詢,除去認為自己可調節,不需尋求咨詢的原因外,未進行咨詢的原因則主要集中于:1.認為心理咨詢不能解決現實問題,幫助不大;2.沒有途徑尋求專業幫助;3.不了解心理咨詢的作用;4.其他原因影響。說明當下心理咨詢相關知識普及仍未完善,部分官兵對心理咨詢的作用及意義存在一定誤解與不了解,同時也提醒心理專業人士對部隊進行服務時,應及時向上級主管領導溝通尋求協作以幫助其解決現實困擾,力爭達到“治標治本”的效果,給官兵留下良好的工作印象,才能將心理工作效果發揮更好。
本次研究發現,高原環境導致任務執行期間采購運輸難度加大,更凸顯了應急物資儲備供應及運輸問題,加劇了官兵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此外,本次任務內容特別加入特殊時期熱食供應短缺訓練,飲食結構也從以往熱食突然轉變為速食,更對人員的身心耐力產生了極大考驗。軍糧供應是特殊時期軍隊心理健康防護的重要考量因素,不僅關系到官兵的生理健康,更對其心理意志力產生重要影響,關系到軍隊戰斗力的生成及維護,應加以進一步的研究和關注,為增強部隊凝聚力,維護軍隊穩定,以及軍事任務的順利完成提供更佳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