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善勛
(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河南鄭州 450014)
隨著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肉蛋奶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給飼料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但原料價格上漲、產能過剩、缺乏技術創新等問題給飼料企業帶來了激烈的市場競爭(葉元土,2019)。為此,需要通過精益生產管理的方式構建飼料原料的精益采購體系,完善飼料企業的精益成本管理,加強對飼料企業員工的精細化管理,制定飼料產品的精準化營銷策略,讓飼料企業能借助市場競爭壓力順利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
1.1 飼料原料價格上漲,低成本優勢消失 飼料原料價格上漲是飼料企業面臨的一大挑戰。特別是在產品同質化背景下,飼料企業很難通過降低成本的方式提高利潤空間,反之飼料原料價格上漲會進一步削弱飼料企業的低成本優勢,甚至面臨虧損的風險。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天氣因素。飼料原料中的糧食原糧價格波動與天氣因素有很大關系。極端天氣和氣候變化可能導致玉米、大豆、高粱、小麥等農作物減產,進而提高原糧的市場價格(陳澤華等,2022)。二是市場需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對動物源性食品的旺盛需求帶動了飼料企業的發展。當飼料原料的供給無法滿足飼料企業的需求時,飼料原料價格則會出現上漲。三是貨幣政策。貨幣政策也會影響飼料原料的價格,如美國為刺激經濟發展,采取了量化寬松政策,推動了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黃禹喆等,2022)。而在飼料原料的進口結構中,玉米、豆粕的對外依賴度大,飼料原料的國際價格上漲勢必會提高飼料的生產加工成本。
1.2 飼料產能過剩,規模經濟的邊際效益下降在過去較長時間里,消費市場對動物源性食品的旺盛需求使得飼料企業獲得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飼料企業為了提高產能,降低成本,往往會采取規模化發展的路徑。但隨著畜牧養殖業和食品工業的飽和,飼料產能過剩問題開始凸顯,單純擴大規模取得的邊際效益逐漸下降。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過度擴張。為了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和經濟效益,飼料企業可能會過度擴張,一旦生產的飼料產品超過市場需求,就會出現飼料產能過剩的問題,飼料企業難以利用擴大產能的方式謀取更多利益。二是市場競爭。飼料產能過剩,飼料產品同質化,利潤率下降等問題都會加劇飼料企業的市場競爭壓力。飼料企業為解決產品銷量問題,不得不采取抑價換量的方式,從而降低生產單位產品獲得的利潤。三是科技進步。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新技術和新設備不斷涌現,飼料生產加工的效率得到顯著提高。在新技術和新設備的加持下,飼料企業更容易擴大生產規模,同時在市場需求既定的情況下也更容易出現飼料產能過剩的問題(張志強等,2021)。
1.3 缺乏技術創新,飼料產品的附加值不高 技術創新能力對飼料產品附加值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這里指的技術創新僅限于飼料產品研發,如細化動物營養需求,飼料配方設計,飼料原料替代方法等(王寶維和王秉翰,2023)。在缺乏技術創新的情況下,飼料企業很難提高飼料產品的附加值。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技術創新的投入力度不夠。技術創新需要飼料企業持續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并且技術創新存在一定的風險。所以,部分飼料企業更能帶來直接經濟效益的采購、生產加工和銷售等環節,從而容易忽視在技術創新方面的資源投入。二是缺乏創新人才。面對微薄的利潤空間,飼料企業難以給創新人才提供發展空間和試錯機會,在沒有創新人才的加持下,飼料企業無法研發出高附加值的飼料產品,甚至難以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三是技術創新應用不足。即使飼料企業通過技術創新研發出了新的飼料產品,如果不能實現飼料產品的大規模生產就無法降低生產加工成本,降低產品附加值。
2.1 提高飼料企業的生產效率 一是優化生產流程,盡可能地減少浪費現象的產生。精益生產管理可以幫助飼料企業優化生產流程,消除生產過程中的浪費和低效率因素,從而提高生產效率。通過精益生產管理,飼料企業可以簡化生產過程,減少不必要的生產步驟,從而降低飼料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二是增強員工的生產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培訓和激勵,飼料企業可以提升員工的技能水平和創新意識,從而提高員工的生產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飼料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賈萍,2020)。三是優化資源配置。通過精益生產管理,飼料企業可以優化資源配置,合理配置生產設備、管理人員、原材料和能源等資源,使企業達到最優化的生產效率,這樣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
2.2 保障飼料產品的質量 一是強化品質控制。精益生產管理注重標準化、流程化和自動化控制,能保證飼料產品在各環節都符合標準要求,確保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一致性。二是加強員工培訓。精益生產管理要重視員工的培訓和技能提升,讓員工掌握正確的生產操作流程和技術,減少操作錯誤和不當操作,確保飼料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三是實施質量管理體系。飼料企業實施精益生產管理,可根據ISO9001、ISO22000 等標準建立和完善質量管理體系,通過質量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確保飼料產品質量的可控性和持續改進(張衛凡,2017)。四是加強供應商管理。飼料企業實施精益生產管理,能夠加強對供應商的管理,確保采購的飼料原料符合要求,保障飼料產品的原料質量和穩定性。
2.3 避免飼料企業的資源浪費 一是減少過程中的浪費。通過識別和消除不必要的活動和操作,精益生產管理可以幫助飼料企業減少生產過程中的浪費,包括過度生產、存貨積壓、不必要的運輸和等待時間等問題。二是提高設備利用率。通過優化生產計劃和調度,飼料企業可以提高設備利用率,減少設備閑置時間和生產停機時間,從而降低設備運行成本。三是控制庫存水平。精益生產管理可以幫助飼料企業實現“按需生產”,避免過量生產和庫存積壓,減少資金壓力和倉儲成本(李浩菡,2022)。
3.1 構建飼料原料的精益采購體系 構建飼料原料精益采購體系可以有效提高飼料企業的采購效率,降低采購成本。一是建立供應商評價體系。建立供應商評價體系是飼料企業構建精益采購體系的重要一環。飼料企業可以根據供應商的信譽度、產品質量、交貨周期、服務態度等方面建立供應商評價體系,對供應商進行評價和排名,從而提高供應商的整體質量和服務水平。二是實行供應鏈管理。實行供應鏈管理是飼料企業構建精益采購體系的關鍵步驟,飼料企業可以通過建立供應鏈關系和合作伙伴關系進行集中采購和整合資源,降低采購效率和采購成本(劉學良和劉媛麗,2019)。三是采用電子采購系統。電子采購系統可以實現采購流程的自動化和信息化,提高采購效率,減少人工干預,降低采購成本。同時,電子采購系統還可以實現采購過程的跟蹤和管理,提高采購效率和準確性。四是實施合同管理。實施合同管理可以有效控制采購成本和采購風險,飼料企業可以與供應商簽訂長期合作協議,約定交貨周期、價格和質量標準等,從而降低采購成本和風險。在合同管理的約束下,飼料企業可以對供應商進行合同履約監督,確保供應商按照合同要求進行交貨,從而提高飼料企業的采購效率,也可以降低企業的采購成本。五是實施供應商協同管理。供應商協同管理可以幫助飼料企業與供應商共同制定采購計劃、采購策略,共同協作實現供應鏈管理和采購過程的優化,從而讓飼料企業提高采購效率,降低采購成本。
3.2 完善飼料企業的精益成本管理 從定義來看,精益成本管理是以客戶價值增值為導向,把精益管理思想與成本管理思想相結合而形成的成本管理理念。精益成本管理不是只強調成本和費用的降低,而是從投入與產出的對比關系中尋求總體的效益最優解(周紫薇,2022)。因此,在轉型升級壓力下,飼料企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完善精益成本管理。一是建立成本核算管理體系。飼料企業可以通過成本核算管理體系對成本進行全面監控和分析,實現成本的透明化和精準化管理。二是實施成本控制。飼料企業可以通過調整生產工藝,優化資源配置,加強供應鏈管理,降低能源等方式控制和降低生產加工成本。三是采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飼料企業可以通過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從而降低飼料企業的生產成本。四是開展全員成本意識教育。飼料企業可以通過培訓和激勵的方式增強員工的成本意識和節約意識,讓精益成本管理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和資源浪費。
3.3 加強對飼料企業員工的精細化管理 加強對企業員工的精細化管理可以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進而保障飼料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一是建立崗位責任制。飼料企業可以通過建立崗位責任制,明確員工的工作內容和崗位職責,避免企業內部出現責任不清晰,多重領導,相互踢皮球等情況。二是完善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飼料企業可以通過制定科學的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激勵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員工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三是加強員工專業知識的培訓。飼料企業要定期開展員工培訓,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彌補員工在知識和能力上的不足。特別是在飼料企業轉型升級壓力下,企業要更加注重內部管理的優化和生產加工技術的創新,而這些要求都高度依賴員工的創造性活動,只有打好人才基礎,才能推動飼料企業的轉型升級(趙根良,2021)。四是實施安全生產管理。安全生產管理的目標是減少和控制安全事故,盡量避免生產過程中由于事故造成的人身傷害、財產損失、環境污染和其他損失。雖然飼料的生產加工環節開始朝著自動化、智能化方向發展,但依舊需要人工操作和參與。在員工精細化管理過程中,實施安全生產管理,就是要切實保障員工的人身安全和生命安全。
3.4 制定飼料產品的精準化營銷策略 制定飼料產品的精準化營銷策略可以幫助飼料企業推廣和銷售飼料產品,提高飼料企業的市場份額和盈利能力。一是分析市場需求和競爭環境。飼料企業要分析市場需求,了解市場的狀況和趨勢,為制定營銷策略提供參考依據。二是明確目標市場和目標客戶。飼料企業可以根據產品特點和市場需求明確目標市場和目標客戶,在精確掌握市場需求的情況下,飼料企業的精準化營銷才能有的放矢。三是采用多元化的銷售渠道。飼料企業可以通過線上銷售、線下銷售、合作銷售、直營銷售等多種銷售渠道滿足不同的客戶需求,進一步擴大飼料產品的銷售范圍和市場份額。四是實施精準化推廣和宣傳。飼料企業可以通過精準的推廣和宣傳策略提高客戶的認知度和接受度,加深飼料產品和飼料品牌在客戶心中的印象。當客戶存在購買需求時,能第一時間想到該產品,從而增加飼料產品的銷售額。五是制定差異化的產品定位。飼料企業可以根據產品特點和市場需求制定差異化的產品定位,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如面對寵物飼料市場,飼料企業要突出差異化功能,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目標客戶購買產品(李海云等,2017)。
綜上所述,在面對轉型升級的壓力時,飼料企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從生產管理角度入手,引入精益生產的要求,幫助飼料企業克服原料價格上漲、產能過剩、缺乏技術創新等問題。在未來發展中,飼料企業需要不斷探索精益生產管理的實施路徑,并將精益生產的各項要求落實于原料采購、成本管理、員工管理、市場營銷等環節,助力飼料企業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