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尚聰
在韓國,可以被認定為網絡暴 力的行為類型較為廣泛,包括網絡語言暴力、網絡名譽損害、網絡跟蹤、網絡性暴力、個人信息泄露、網絡霸凌、網絡勒索、網絡強迫等。
韓國對網絡暴力行為的監管較為全面。韓國放送通信委員會自2013年起,每年以網絡暴力為主題在全韓國范圍內開展抽樣調查,并發布網絡暴力實態調查報告。報告顯示,近年來經歷或目睹過網絡暴力的受害人數量呈上升趨勢,而且,與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遭受網絡暴力的問題在韓國更為突出,形勢不容樂觀。
針對這一趨勢,韓國警察廳組建了專門應對網絡犯罪的網絡警察部門,通過及時抓取網絡上的不良信息線索,調查網絡犯罪的實施情況,打擊網絡勒索、網絡跟蹤、網絡暴力等新型犯罪。此外,韓國的非政府組織還通過設立預防網絡暴力的主題教育網站、在街頭發放宣傳手冊、組織開展主題研討會等多種形式,宣傳網絡暴力的危害性,以達到事前預防的目的。
加拿大沒有單一的網絡安全法,而是通過頒布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政策來對網絡暴力行為進行規制,保障網絡秩序的安全有序發展。2012年,加拿大公共安全部發布了《網絡安全戰略》,該戰略旨在加強國家的網絡安全,具體包括加強對網絡基礎設施的保護、提高對網絡威脅和網絡暴力的識別和應對能力、加強公眾的網絡安全意識等。2018年頒布的《保護個人信息和電子文件法》規定了對個人信息數據的保護,包括對網絡暴力案件中個人信息的保護。該法敦促加拿大的網絡服務提供者重視對客戶資料的保護,如果發生泄露客戶個人信息及數據的情況,必須盡快報告,否則將面臨處罰。此外,加拿大還鼓勵互聯網平臺之間進行合作,共同采取措施以打擊網絡暴力,包括刪除有害內容和封禁加害人賬戶等具體措施。加拿大是一個尊重言論自由的國家,但同時,其也承認限制這一自由的合法性,尤其是在涉及網絡暴力和威脅行為時,更強調言論自由的邊界和限度。因此,法律和司法實踐在平衡言論自由和受害者權益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在加拿大,對于不同類型的網絡暴力需要依據不同的法律加以處罰,嚴重的網絡騷擾和暴力行為將會受到聯邦刑法和各省、地區刑法的規制,除此之外,加拿大還在刑事法律中規定了對嚴重網絡暴力行為的刑事制裁。針對歧視、威脅、恐嚇、騷擾和侮辱等嚴重行為,可以根據刑事法律對加害人提起刑事起訴。例如,安大略省頒布了《反網絡騷擾法》,旨在打擊網絡騷擾和威脅行為。根據加拿大法律的規定,加拿大法院還可以頒發告誡令,要求實施網絡暴力行為的加害者在一定時間內與受害者保持距離,以防止網絡暴力再次發生。
“以法之名”規制網絡暴力行為,對于凈化網絡輿論空間、營造良好網絡生態、切實保障網民合法權益大有裨益。
《在線安全法案》(以下簡稱《法案》)是英國懲治網絡暴力、保障互聯網安全的重要法律文件之一。《法案》于2021年5月12日作為草案出版,并于2023年9月19日進行了三讀。《法案》對侵犯個人隱私和數據安全、非法色情、仇恨和攻擊性言論、恐怖主義、互聯網欺詐、網絡暴力等危害網絡環境健康有序發展的行為進行了規制。與英國以往關于網絡治理的相關規制相比,《法案》在強調網絡服務提供者、社會團體、非政府組織等不同主體的治理責任的基礎上,更加突出了政府部門在網絡環境治理中的重要監管作用。根據《法案》的規定,英國通信管理辦公室作為法定監管機構,有權對網絡基礎設施、網絡服務提供的內容、網民在網絡環境中的言行等進行監管,以避免假消息、極端言論和思想、網絡暴力等行為對網絡環境安全的危害。
此外,英國還致力于提高對未成年人網絡活動安全的保護,以使其遠離網絡暴力行為。例如,2020年9月2日正式生效的英國《適齡設計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在《數據保護法案》與《通用數據保護條例》等法規的監管框架下,提出了關于未成年人網絡安全保護的更高標準。《規范》是繼美國《兒童網絡隱私保護法》之后,全球范圍內保護未成年人網絡數據安全的具有示范性作用的重要規范文件。根據“兒童利益最大化”原則,《規范》要求互聯網企業從未成年人的個性化需求與利益出發,將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列為提供網絡服務時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根據不同年齡階段未成年人的認知與行為能力、身心發展狀況的差異,在充分保證未成年人知情權、言論自由權、社交娛樂權的基礎上,著力保護其免受網絡活動風險,遠離網絡暴力行為。英國還設立了保護未成年人免遭網絡暴力的特別工作組,并設置了專門的網站,宣傳網絡安全的重要性,并出版了應對網絡暴力的指導手冊,以提高公眾對網絡暴力問題的認識,這些宣傳網站和指導手冊詳細列舉了家庭、學校、未成年人本人預防和應對網絡暴力可以采取的必要措施。

治理網絡暴力是一個全球性難題 (圖/視覺中國)
為凈化網絡環境、維護網絡秩序,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立法措施,以應對復雜多樣的網絡犯罪。早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新加坡就頒布了《廣播法》和《互聯網操作規則》等與網絡環境治理相關的法律法規,對不同網絡服務提供者的責任進行劃分。根據這些法律法規,政府有權對網絡活動進行事前監管,可以要求網絡服務提供者將與色情、猥褻、暴力及種族仇恨相關的內容及時刪除;此外,政府也有權進行事后懲治,對不能履行義務的網絡服務提供者處以罰款或吊銷營業執照等懲罰措施。此外,新加坡還通過了《網絡廣告監管準則》《防止網絡虛假信息和網絡操縱法案》等法律文件,監管在線網絡廣告及其內容,以確保它們不會引發網絡暴力、網絡欺詐等不當行為。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犯罪的形式更加多樣,新加坡政府也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了更新,以應對新型的網絡犯罪與網絡暴力行為。例如,新加坡于2023年通過了《網絡犯罪危害法案》,旨在及早遏制相關網絡犯罪活動,且更重視電子商務平臺、在線服務提供商等各方主體之間的聯動,以更加快速和專業地應對危害網絡安全的不法行為。在技術手段上,新加坡推行了“家庭上網系統”,對網絡信息進行過濾,對色情、暴力、極端宗教、蓄意挑撥仇恨等類型的網站進行屏蔽。例如,對涉及網絡暴力和可能破壞種族和宗教和諧的內容及時抓取并加以過濾。同時,新加坡還重視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保護,要求學校、圖書館等公共機構安裝過濾軟件,限制未成年人通過網絡平臺接觸不良信息,使未成年人免遭淫穢色情、極端暴力等不良信息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