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霓熊 朱凱凱
摘要: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空巢鄉村”問題日趨嚴重,農村留守老人是滯留在鄉村的主要群體,因此,通過挖掘農村老人的生理、心理特性及潛在需求,探索“互聯網+農村”智能產品設計趨勢,為實現鄉村智能化產品的普及、縮小城鄉差距提供探索方向。文章從農村人口老齡化的角度出發,通過文獻檢索、個案分析等手段,對“農村老年”這一特殊人群的新特點及需求進行深入的分析。歸納出“農村老年”產品設計要實現智能+數字化、智能+易用性、智能+情感化的設計特性。從一個嶄新的視角去重新審視老齡化問題,掌握人口發展的趨勢,對智能產品的設計方法進行創新,拓展適老化的設計與開發,為老齡產品的設計開發提供一些思考與建議。
關鍵詞:空巢鄉村 農村老人 智能產品 產品設計 產品設計趨勢
中圖分類號:J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3)21-0071-03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aging of Chinas population,the problem of"empty nest villag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and the rural left-behind elderly are the main group staying in the countryside. Therefore,according to th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ural elderly,the intelligent product design of "Internet+village" can alleviat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empty nest village" on society to a certain exten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ging of rural population,the article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and needs of the "rural elderly",a special group,by means of literature search and case analysi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roduct design of "rural elderly" should realize the design characteristics of intelligence+digitalization,intelligence+ease of use,intelligence+emotion.To re-examine the aging problem from a new perspective,grasp the trend of population development,innovate the design methods of intelligent products,expand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ging products,and provide some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ging products.
Keywords:Empty-nest village Rural elderly Intelligent products Product design Product design trends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農業和農村建設與其他領域是同步發展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歷史性的飛躍。但是,如今“新三農”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農村地區的發展是極其不均衡和不完善的。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農村老年智能產品的開發和使用成為我國數智化轉型背景下出現的新問題,也是我國鄉村發展的薄弱環節和短板。如何讓農村老人享受到城市基礎設施的應有份額,合法、合理地享受城市化的“紅利”,是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因素。以“農村老年”的人群特性作為出發點,使得農村老人能夠適應現代化、智能化的生活模式,設計老年智能產品是未來發展中的一大趨勢。

2020年,第7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比例為18.7%,65歲及以上人口為13.5%,分別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上升了5.44%和4.63%,人口老齡化進一步加劇。[1]如表1,同時,由于鄉鎮年輕人的外出,使得鄉村地區人口老齡化問題極為突出,農村老人占比達到14.98%,如表2。我國農村人口的結構變化給我國鄉鎮發展帶來了空前的挑戰,農村留守老人還有許多問題未得到解決,比如:醫療保障程度低、生活質量不高、子女撫養不足、國家養老保險制度不健全等。
自2020年中國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后,越來越多的老人開始關注自己的生活品質和多樣化的生活方式,有效地開發老年智能產品能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緩解人口老齡化問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移動電話為終端,例如淘寶購物、滴滴打車、美團外賣、智能家居等線上App的開發,使得人們的生活和娛樂方式愈來愈多樣化和現代化。當年輕人在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生活時,另一批人則陷入了數字生活的灰色地帶,其中以農村老年人為典型,他們由于自身生理功能的衰退和知識水平的欠缺,以及鄉村網絡基礎設施的不健全,使得他們很難與數字時代接軌。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居民的生活需求也逐漸提高,農村老人則是其中最關鍵的一部分。通過對農村老人進行分析,他們主要包括如下需求:1.生活需求,如衣食住行用;2.醫療需求,如保健衛生、生病住院和醫療服務等;3.精神需求,如聊天交談、情感和心理慰藉、心靈溝通等;4.娛樂需求,如文體娛樂、休閑旅游等。[2]通過對農村老年人產品設計和人工智能的有效融合,既可以改善農村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又可以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打下良好的現實基礎。

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早在中國之前就步入到了老齡化社會,他們做了大量關于老年人市場細分的設計與研究。例如,20世紀50年代中期Wendell Smith提出了“市場細分”的最新概念,將市場當作一個企業分析模型,指出了根據不同消費者類型設計的差異化生產出具有不同屬性的產品,以滿足各類用戶的需求。因此,老年產品市場就如同企業,應根據農村老年人的類型、特點開發不同特性的智能化產品。澳大利亞政府非常重視老年產品的開發,特別關注老人護理產品的產業設計及制造工藝,“仿生耳”、呼吸機等醫療設備的設計位于世界前沿;日本人口老齡化程度高,“銀發族”的消費市場十分龐大,所以,日本對老年人產品的研究與其他國家相比更為成熟和細致。相對于國外的老齡智能產品研究,我國的研究相對滯后,在老年人生理、心理特征、行業分類、宏觀發展趨勢等方面研究相對較多,但對老年人的需求和行為研究則相對較少。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信息的普及,為老人智能產品設計帶來了更多的機會與挑戰。當前,我國針對農村老年人的設計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存在著許多問題,其核心問題是“四低一高”,即普及度低、適應度低、應用度低、可用性低和閑置率高。[3]文章目的在于發掘農村老年人的真實需求,以提高其居住品質、產品使用質量,為實現“互聯網+農村”提供一條現實可行的路徑。
從目前已有研究來看,老齡智能產品設計研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照顧老年人心理感受、提升生活樂趣的情感化產品的設計,如高齡保健功能玩具、適合老年人的視聽類產品的設計等[4];2.有關生命監控系統的智能產品研制,如智能床墊生命體征監測系統、醫療級可穿戴設備(藍牙耳溫槍、智能血壓計)等醫用產品;3.作為生活起居類輔助器具的開發,如智能拐杖、助走器、電動牙刷等設計。在實際設計過程中,不同智能產品的設計都需要根據其使用特點采取特定的設計手段。因此,區分不同的設計方式和適用的設計目標,對實現高質量的居家養老產品設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當前信息數字化的社會,農村老年人的信息儲備已經逐漸脫離時代軌跡。這主要是由于農村老年人的整體學習程度不高,加上信息的閉塞,而造成老年人信息的缺乏,使得他們和普通用戶之間存在“數字鴻溝”。“數字鴻溝”,是信息掌握、擁有、控制、使用和使用能力的差異所造成的信息缺口,如果把信息獲取的層次進行區別,可以劃分為“信息富足者”和“信息貧乏者”,而農村老年人則是“信息貧困者”的典型代表。而隨著“美麗鄉村”建設、“互聯網+農村”等政策的大力推行,這將打破鄉村的封閉落后,使得鄉村與城鎮發展接壤。
雖然,目前我國老年智能產品在生活中的運用已逐漸普及,但是農村老年智能產品的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對產品的設計細分不夠清晰,產品設計構成與智能技術并未實現完全接軌,如表3。鄉村滯留的大多數群體為留守老人,他們普遍互聯網意識不夠強,導致在使用各類電子產品和自助設備時,由于復雜的界面設計和缺乏必要的信息引導,導致他們容易產生放棄、畏難等心理,最終被迫放棄使用,從而未能達到老年用戶的使用目的。

總的來說,需要根據農村老人的需求特點來進行設計,目前,農村智能產品的推行需要解決以下痛點:
1.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農村老人的經濟消費意識、生存意識、衛生意識均低于城市居民,并且他們的收入水平不高或者無收入來源,導致農村老人生活品質低,無法獲得實現智能化生活的條件;2.他們對各種信息的關注程度較高,但是獲取途徑十分有限,只能通過電視、村委會通告、親友傳達等渠道獲取,從而出現與社會信息脫軌;3.農村老人等更是由于行動緩慢、反應遲鈍等現實因素,長期生活在鄉下,極少參與社會娛樂活動,無法實現智能產品使用的娛樂化。
產品在進行創新研發與設計應用的過程中,大多數產品是以系列的迭代與使用者的需求為基礎進行設計。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Hierarchical Theory of Needs),其中生理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而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發展,農村老人的生活需求層次逐次提高,智能居家養老產品的開發從自我到家庭最后到達社會實現,如表4。對于農村老年人來說,他們不僅生活能力(ADL)處于衰退狀態,并且他人的協助作用也相對較弱,因此他們對于補充生活能力(ADL)的輔助用品的需求也就越大。要想解決目前市面上高齡產品中的功能短板與使用弊端,這需要設計師充分關注農村老齡化智能產品開發和設計。

(一)智能+數字化,助力農村老人實現信息交互
從“鄉村振興”的政策角度出發,科技的飛速發展,農村的生活服務將會向“互聯網+鄉村”的模式轉變,服務的類型及內容會向數字化轉型。由于鄉村距離城市較遠,進入互聯網時代的速度較為緩慢,且農村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不高,對于智能網絡的認識和運用還不夠靈活,習慣使用的產品大多為只需要進行機械式操作的簡易產品,難以應付高智能化產品,所以在未來,鄉村新老齡智能產品的設計與研發過程中,如表5,需要給老人減少一部分使用負擔,實現有效的信息交互和功能使用。同時,智能化技術在原則上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數字可達性:數字可達性屬于技術與社會群體的范疇,通常技術需要在大范圍用戶建立社會聯系的場景中有較深的影響。[5]其中“達”指的是將信息傳達給用戶,要做到信息準確、傳播速度快。數字的可達性是智能產品開發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功能。在老人生病或其他特殊期間,進行線上掛號成為難點;銀行卡未與網上銀行綁定,則不能實現線上繳費;由于有線或無線網絡的缺少,形成數字信息壁壘。這些都對老人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麻煩。針對此類現象,設計師應從設計倫理的視角出發,將注意力集中在易被忽略的人群上,讓農村老人也能享受到產品的便捷性成為智能老齡設計的關鍵。
2.感知易用性:感知易用是技術和用戶相交互的范疇,在獨立、近距離交互的環境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從農村老年人的身體屬性特征可得知,相比于年輕人,他們在使用智能產品中對用戶界面的認知和操作會更加緩慢和遲鈍。同時,目前市面上的智能產品存在許多問題,農村老人都難以自行解決,比如遇到強制性的廣告播放、網頁界面的跳轉等現象,都會使老人很難快速恢復到原始界面;在交互界面上,“退出”“關閉”等選擇按鍵也出現字體小、界面隱蔽的問題;意外彈入的廣告會導致流量的損耗,產生多余的開支,甚至是個人信息被竊取、老人隱私泄露等。這些問題容易讓老人對智能產品的探究變得舉步維艱。針對老齡化的智能產品,在交互界面設計上應該考慮老年人在使用過程中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并通過強化具有邏輯性的導向設計、添加關機按鍵來幫助老年人迅速準確地關掉廣告,同時也要避免在界面設計過程中對老年人產生視覺障礙。清晰的界面設計可以幫助老人樹立智能產品使用的自信心,鼓勵他們進行主動探索。
3.系統可信性:系統可信是由技術、個人、社會團體共同構成作用的范疇。不僅存在于用戶單獨使用智能產品過程中,也作用于家庭、社會等使用之中。隨著智能產品的普及,智能服務中的知情同意條款也應當為老人提供全面的獲取和理解,避免老人在后續操作或維權中產生麻煩。農村老人由于缺乏相關的背景和經歷,常常難以找到或理解相關條例。在智能平臺上下載應用程序時,出現的“訪問權限”提示設計也太過含糊,無法起到相應的指示作用。在一些案例中,由于手機號碼、地理位置等信息被竊取,導致數據泄漏,都容易讓不法之人有機可乘,使老年人成為被哄騙的對象。因此,在設計授權時,應從設計倫理的角度出發,通過圖片和視頻等方式,讓老人能夠清晰地認知到相應的條例,能夠對智能化產品產生信賴。
(二)智能+易用性,緩解農村老人畏難情緒
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User-centered Design,UCD),以用戶的角度出發,研究用戶的使用特性,使其設計能夠滿足用戶的功能和心理需求。在農村,許多老年人對智能產品的認知能力相對較弱,在操作和使用中容易出現各種問題,因此,絕大多數老年人更愿意選擇界面簡單的產品,對功能齊全、技術先進的智能產品選擇置之不理,甚至老人容易對智能產品產生畏難情緒和排斥心理。在某種程度上,這不但浪費了智能產品所推出的新型功能,也對我國老年智能產品的整體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
用戶體驗的5E原則評估方法。Whitney Quesenbery站在互聯網的角度,從軟件出發指出產品體驗的5個原則,即有效性、易學性、吸引度、容錯、效率性。[6]首先來說有效性,它是指目標于用戶來說,能否帶來幫助,達成相應的目的,如果無法準確地進行操作,完成目標,對于用戶來說是無效使用;其次進入到易學性的環節,這就要求設計師在設計產品時,要綜合考慮到農村老人的知識背景、學習能力等因素,由于他們對于產品使用功能的記憶力較短,在進行設計時應該考慮到易用性,實現用戶長時間記憶產品的使用方式;進入到吸引性的環節時,所有的產品都會給用戶帶來情緒上的影響,用戶的使用舒適度直接關系到產品能否持久地引起用戶的興趣;到容錯率的環節時,則會出現兩種容錯形式,一是預防用戶在操作過程中出現失誤的情況,進而影響到用戶的使用體驗。二是當用戶操作中發生錯誤時,如何及時糾正,使用戶迅速脫離緊張狀態,從而能繼續操作使用;最后是效率環節,效率環節是唯一一個可以被后臺定量評估和測量的,可以通過點擊次數、停留時間、點擊路徑等評估用戶體驗。[7]
通過調查發現農村老人對智能產品使用需求的概念較低,很容易忽視設計師所設計的部分功能開發,造成功能的浪費。在市面上的智能商品中,許多產品并不符合老人的實際使用情況和習慣。農村大部分老人需要農務,且具有無人協助的居住特性,因此在進行產品設計時,必須對其不同的功能進行更細致的劃分,做好產品功能的更新,同時在用戶操作界面上,也要遵循簡單、易操作的原則,緩解農村老人使用智能產品的畏難情緒。
(三)智能+情感化,重視農村老人情感體驗
當面對同品類產品時,消費者一般會擇優選擇,他們會將更多的關注放在使用產品時的情緒體驗。產品不應該只是簡單地實現其功能需求,還要增加產品的附增價值,傳遞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的正面情緒價值,使其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同時獲得滿足感和愉悅感。由于互聯網、物聯網的發展,萬事萬物都產生了緊密的聯系,物物互聯技術的發展也讓智能技術密切地黏合在用戶與產品之中,因此,在智能產品的情感設計中,除了要考慮到情緒體驗,還要考慮到一系列產品和服務所產生的情感體驗。情感體驗的價值在于能夠使用戶與產品之間產生交流互動,實現兩者的價值、情感互通。
目前,我國農村老年人獨居現象仍較為普遍,許多老年人處于無人陪伴、自力更生的生活情況,多數老年人心理上容易產生孤獨和寂寞之感,也很難通過子女獲得智能產品的輔助使用。這部分老人不僅是生活能力(ADL)的功能補足的需求,更多的還需要考慮其心理和精神層面的“陪伴感”“陪同感”的設計開發。[8]只有這樣,設計的產品才是真正滿足老人的使用需求和情感需求的產品,并且能夠有效地幫助老人實現自我情緒價值。例如,在設計和開發產品過程中,應該建立好老人親朋好友與農村老人之間的相互聯系,加強情感交流。
值得關注的是,在情感3層次模型中的情感體驗中,其核心是對使用者的情感認同,而不是一套完整的情感設計方法和設計方案,而且在設計中也僅僅存在于情緒的體驗層次,而并不是一種情感的體驗,這就為我們探討用戶情感如何作用于設計、情感如何相互影響等問題,提供了一個完美的、切實可行的途徑。
從以上的分析可知,使用者的經驗是一個完整的交互過程,人、機、環境三者共同作用于整個系統,其中人是主體,機器是工具,環境是媒介。交互過程中用戶心理(包括認知、期望、動機等)和情感因素(包括情緒、喜好等)[10],用戶會根據平時生活積累的經驗建立起獨特的心理感受和屏障,通過用戶心理的研究,從“人”本身出發,將會是解決用戶體驗最有效的方法。
人口老齡化問題是世界各國共同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進入21世紀之后,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越來越快,[11]且“農村空巢老人”占比極大。同時,由于我國社會護理資源的匱乏,更多的老人要實現生活自理。因此,為了有效地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并且提高農村老人的生活自理性,開發老年人的智能產品已經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設計策略。
根據我國社會文化背景,探討符合我國國情的老齡產品設計的設計原理,探尋新時代老年人的特點和行為需要,進行“適老化”設計。為農村智能產品設計提供較為系統的原則與方法,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老年人的居住條件和生活質量,而且可以緩解社會及家庭對老年人的養老負擔。從發展趨勢中不難看出,“互聯網+農村”是鄉村建設的必然走向,充分挖掘農村老年人的內在需要,并結合“互聯網+”的可持續發展的智能化養老模式的建立,實現“適老化”的智能產品設計,為實現農村振興事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HARBECK N,GNANT M.Breast cancer[J]. Lancet,2017,389(1074):1134-1150.
[2]蔡松.農村空巢老人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研究-基于湖北省荊州市S市四村的調查[D].重慶:重慶工商大學,2015.
[3]汪穎,尤臨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老齡化公共產品需求分析與設計研究[J].裝飾,2019,12(41).142-143.
[4]王柳,劉卓,張雯,趙人正.高齡用戶無障礙交互體驗需求下的居家產品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20,41(14):182.
[5]張為威,劉明惠,王韞.數字時代的包容性:設計倫理視角下老齡化智能產品設計研究[J].裝飾,2022(05):46-51.
[6]Quesenbery W:The five dimensions of usability,Content and comp lexity:Routledge,2014:93-114.
[7]韓笑.基于情感體驗的智能產品設計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21.
[8]吳月.美麗鄉村建設下老齡化輔助性醫療產品創新設計研究[J].大眾文藝,2020:135-136.
[9]朱鳳娟.衛浴產品中的膚覺體驗設計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10.
[10]李小青.基于普遍心理分層理論的Web用戶體驗模型設計[J].情報資料工作,2010:62-63.
[11]程不二.老年人家具中懷舊文化探析[J].社科論壇,2016:126-128.
[12]周莉,李秀.健康老齡化視角下智能家居產品交互設計研究[J].設計,2023,36(9):81-83.
[13]蘇敏,張希晨.老齡化視角下磐安縣尖山村公共空間設計研究[J].設計,2022,35(17):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