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鋒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指出: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在探索真實情境所蘊含的關系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運用數學和其他學科的知識與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基于此,數學課堂教學要以培養學生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驅動設計,體現知識的類比遷移,培養學生的生長思維.素養導向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問題才應該是數學學習的生命線,以情境產生問題,以問題驅動思考,引發學生持續、深入的探究,感受數學知識生長的全過程.本文以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八年級上冊“6.5一次函數與二元一次方程”為例,談談基于問題驅動,喚醒知識經驗,巧妙類比遷移,自然生長思維的教學過程.
一、于情境創設中跨學科引入,讓學生體會數學之美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的心靈.數學教學時,教師要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這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學生發現問題,探索新知.北京大學郭華教授指出:數學學科主動走出去,將其他相關學科積極請進來.在這個過程中以“我”為主、以“我”為本,同時將其他學科的知識和方法為“我”所用、助“我”成事.[1]跨學科引入的問題情境,必然是課堂教學的潤滑油與催化劑.這里講的跨學科引入,是指為學生提供恰當的學習情境,將本學科之外的學科知識置于學習情境中,從知識或方法的交叉處提煉出具有數學學科意義的關鍵概念,并對其進行思考和探索的教學過程.本課引入將語文學科的古詩詞在數學課堂中呈現,以古詩詞對仗之美烘托數學符號之美,以古詩詞的意蘊之美關聯數學本質之美,以古詩詞細膩的情感之美映射數學嚴謹的科學之美,學生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