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辛
(珠海華天會計師事務所 珠海華正咨詢服務有限公司)
企業常見的舞弊是指公司的管理層、治理層、員工或者第三方使用不正當的欺騙手段獲得非法利益的行為。舞弊其實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法律概念,會計準則并不要求會計師和審計師對舞弊是否已經發生作出法律意義上的判定,只要求會計師、審計師關注財務報表發生重大錯報的舞弊,譬如對財務信息進行虛假陳述,或是侵占資產導致的財務舞弊錯報。對于造成舞弊原因,理論界更為通用和接受的說法是舞弊的“三角理論”。
舞弊的三角理論認為,企業發生舞弊需要滿足三個條件:壓力、機會和借口。即使其中一個因素很強烈,其他因素較弱,也有可能引發舞弊行為。
實施舞弊者必須具備動機和壓力,這是舞弊發生的首要條件。例如,企業報酬與股價、業績掛鉤可能促使某些人進行舞弊。員工可能面臨經濟或工作壓力,也會驅使他們侵占資產。此外,一言堂式的管理層對公司的決策完全掌控,使得舞弊成為一種壓力。
其次,實施舞弊需要機會。舞弊機會通常源于公司內部控制的設計或運行缺陷。例如,如果資產管理松懈,管理層凌駕于內部控制之上,就可能篡改會計記錄[1]。此外,若公司沒有健全的舞弊舉報機制或在內部控制方面并非強而有力,也會為舞弊行為提供機會。
此外,舞弊行為需要找到一個借口。借口是舞弊發生的重要條件,舞弊者通過合理化自己的行為來使自己感到無愧。例如,侵占資產的員工可能認為公司對待他不公,編制虛假財務報告的管理層可能認為這樣做是為了公司的集體利益,而非個人私利[2]。總之,許多財務造假行為往往源于財務業績和融資等壓力,以及其他不可言說的壓力。
如果目標不能實現或不被接受的情況下,且企業面臨舞弊機會和借口,那舞弊發生的可能性就更大了。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更有可能出現年度財務報告的舞弊行為。
通常一個正常經營的企業,在財務指標和運營狀況上應該有一定的波動范圍。然而,如果出現超出正常波動范圍的情況,或者突然發生巨大的變化,這并不意味著該企業一定存在財務舞弊問題,但投資者和公司高管需要特別關注,并可能引發后續的專項調查以確定是否存在舞弊行為。
上市公司年報可能隱藏的舞弊信號應如何識別呢?筆者從四個層面來進行分析,這四個層面基本涵蓋了上市公司年報的各個方面。
應關注公司所處的行業環境和組織結構,考察行業是否處于邊際效應的后期,競爭是否加劇。審查企業的組織結構是否過于復雜,主要子公司或分支機構地域分布是否廣泛且缺乏有效控制和溝通。同時,注意董事會是否存在被動性,并受到企業高管層的限制,以及企業的信息系統是否薄弱或IT 人員配備是否不足等。
重點觀察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是否顯示出潛在的舞弊信號。例如,高管人員是否有舞弊或其他違法違規記錄,高管團隊或董事會是否頻繁改組,離職率是否異常高。此外,要關注高管人員是否承諾不切實際的財務目標,是否過于熱衷于維持或提升股票價格,是否頻繁接受媒體采訪和進行炒作。
重要的是分析公司與外部第三方關系,需要考慮貸款或其他債務契約是否對企業經營或財務構成重大問題,銀企關系是否異常(例如與異地金融機構過于密切,有眾多銀行賬戶),是否頻繁更換金融機構或出現外部審計師辭任,是否經常發生巨額關聯交易,以及企業是否經常陷入訴訟糾紛。
這個層面主要通過財務報表的數字分析來觀察,需要留意報表上某些科目的異常變動,報表項目余額金額變動幅度是否異常驚人。同時,關注企業是否連年報告凈利潤,但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卻持續入不敷出;是否依賴持續不斷的再融資才能維持經營,主要成本費用率是否明顯低于競爭對手;以及財務報表附注是否晦澀難懂。此外,還要觀察上市公司對外報告的經營業績是否與內部預算或計劃保持高度一致。
如前所述,識別舞弊信號可以從行業層面、組織結構層面、關系層面和財務結果和經營層面分析,通過觀察特定的表征或指標來進行。然而,熟知舞弊的具體方式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這些表征,并能夠將它們與具體的舞弊手段聯系起來,對照這些具體方式,可以尋找年報中的相關跡象和異常之處,從而更準確地進行進一步的研判和評估。在此,筆者從收入、成本費用、資金和重大交易等四個方面分別分析舞弊的具體手段。
收入舞弊是指企業通過操縱收入數據,以達到虛增企業業績的目的。其中,會計操縱是一種常見的手法,它包括不當應用會計判斷,例如提前確認收入或避免沖減收入,或者按照總額來確認收入而非凈額。此外,交易操縱也是常見的手段,企業可能虛構交易、合同等法律文件,使其與實際交易實質不符。在收入舞弊中,還存在收入依據不充分的情況,即關鍵單據缺失、缺少重要信息或信息不一致。這些手段可以掩蓋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另外,未披露的關聯方也是財務舞弊的一種手段。企業與客戶之間可能存在隱蔽的關聯聯系,但卻沒有充分披露相關信息,從而影響了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和透明度。
成本費用舞弊是財務舞弊的另一個常見手段,它包括會計操縱和交易操縱兩種形式。在會計操縱方面,企業可能推遲確認成本費用、低估預提費用或將攤銷期限估計過長。通過這些手段,企業可以延遲確認實際發生的成本費用,從而虛增利潤。另外,交易操縱也是一種常見手段,企業可能進行體外支付,即在與費用相關的交易中使用非正規渠道支付資金,導致成本費用低估,從而實現虛增利潤的目的。此外,企業還可能通過頻繁變更關鍵供應商或通過過度集中采購等手法,或以向供應商提供無商業實質的預付款等手段進行掩飾,以規避成本費用的真實反映。
不合理的研發費用資本化和資本性支出與折舊不相符也是成本費用舞弊的手段。企業可能將本應列為費用的研發費用資本化,以減少當期的費用支出。同時,企業也可能調整資本性支出和折舊的關系,使折舊費用不符合實際資產的使用壽命,以影響利潤和財務狀況的呈現。
資金舞弊的手段包括虛構交易、關聯方資金占用、未披露的負債、存貸雙高、虛假貨幣資金余額和隱性負債等。這些手段通常相互關聯,以混淆視聽、誤導利益相關方,從而達到掩蓋真實財務狀況的目的。
為了實施資金舞弊,企業可能會將虛構的采購、工程和資金拆借等交易記錄在賬目中,使資金看似流出了企業。同時,通過與關聯方進行虛假交易,將企業的資金轉移到關聯方進行占用,掩蓋資金的真實去向。此外,企業可能不披露已存在的擔保、抵押和貸款等負債,使財務報表上的負債看起來較低。同時,“存貸雙高”也是企業的異常信號。存貸雙高簡單理解就是企業資金很充裕,但是另一方面又愿意承擔較高的利息負擔而大規模舉債,這種現象有兩種可能性,一是貨幣資金的真實性存疑,可能存在財務造假;二是貨幣資金中受限資金量較大,無法用于經營活動。此外,企業還可以虛構貨幣資金余額以掩蓋真實資金不足的情況,并通過隱性負債將實際負債的規模減少,從而粉飾財務狀況。
重大交易是一種常見的舞弊行為,特別是在重大事件驅動型企業中。這些企業往往通過頻繁且存疑的收購和處置資產交易來獲取經濟利益或掩蓋真實財務情況。此外,企業還可能通過長期未轉固在建工程,將相關開支虛構為資產投資,從而夸大企業價值。這種行為可以延長項目施工周期,以便繼續虛增資產規模,對外展示企業的活躍度和潛在價值。
另外,長賬齡的投資預付款也是重大交易舞弊的手段之一。實際上這些預付款可能并未用于正當的商業目的,而是被濫用或挪用。
首先,年報使用者應當關注企業的客戶背景和交易情況。對于關聯方交易,需要仔細審查披露信息,以確保客戶關系的真實性和交易的合規性。同時,通過對客戶背景的調查和了解,可以評估其信譽和實力,減少潛在的收入舞弊風險。
其次,重點審查應收賬款回收情況。年報使用者可以觀察企業應收賬款的周轉率和回收率,了解賬款的實際存在和可回收性。如果應收賬款持續增加,或拖欠和核銷情況異常,可能暗示著虛增收入的可能性。
此外,對存貨周轉率進行細致分析也是必要的。通過觀察企業存貨周轉率的變化趨勢,以及與行業平均水平的比較,年報使用者可以判斷是否存在存貨數據被操縱以虛增收入的情況。
最后,密切關注企業資金流向也是重要的方法之一。年報使用者可以追蹤資金流轉路徑,并觀察是否存在異常的資金流向,以及與收入數據是否一致。不合理的資金流動可能暗示著收入舞弊的可能性。
首先,關注企業的毛利情況。比較企業的毛利率在過去幾年的變化趨勢,觀察是否存在異常波動。如果企業的毛利率與同行業相比明顯偏高,可能暗示著成本費用被舞弊低估,從而虛增利潤。
其次,關注與費用計提和攤銷相關的會計估計。年報使用者可以仔細審查企業的會計政策和估計方法,特別是與費用計提和攤銷相關的部分。如果企業在這些方面存在不合理的做法,例如將攤銷期限估計過長或低估預提費用,可能暗示著成本費用的操縱。
最后,關注長期掛賬且無變動的往來款項。年報使用者可以仔細檢查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往來款項,特別是長期掛賬且沒有明顯變動的款項。如果企業頻繁使用類似的往來款項進行交易,或涉及與供應商之間的非正規資金支付,可能暗示著成本費用被虛增的可能性。
首先,關注現金流量表的變動情況。仔細分析企業的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的現金流入和流出情況,觀察是否存在異常的變動。例如,如果企業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明顯低于凈利潤,可能暗示著虛構的收入或過高的應收賬款。
其次,關注長期資產的異常增長。審查企業的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在過去幾年的增長情況,并與行業平均水平進行對比。如果企業的長期資產增長遠遠超過同行業水平,可能意味著虛構的投資或估值操縱。
最后,關注與關聯方往來的交易。仔細審查企業與關聯方之間的交易情況,包括貿易、借貸、擔保等。特別注意關聯方交易是否具有合理性和真實性。如果發現與關聯方之間存在虛假交易或資金轉移的跡象,可能暗示著資金舞弊的可能性。
首先,審查交易對手的背景信息。重點關注交易方是否存在關聯關系,以及他們的資信狀況和經營狀況是否正常。如果發現交易對手的背景可疑或存在不正常情況,這可能是虛構交易或與關聯方勾結的跡象。
其次,關注資金流向。跟蹤資金的流動路徑,確保款項是否真實流入或流出企業。特別關注交易前后的賬戶變動情況,以及與交易對手之間的資金往來。如果發現資金流向不清晰、解釋不合理或者資金頻繁往返于交易方之間,這可能暗示著資金被挪用或轉移的可能性。
此外,審查企業是否長期未完成轉固的在建工程。注意觀察工程的施工進度和支出是否合理,并確保工程符合行業標準。長期拖延轉固在建工程、人為制造投資擴張的假象,或嚴重違反工程管理規定,可能意味著資產虛增或財務造假的風險。
最后,關注長賬齡的投資預付款。審查企業是否存在大額投資預付款,并核實這些款項是否被合理使用。如果發現投資預付款長期未能轉化為實際資產,或者用途不明確且難以解釋,這可能意味著存在虛構交易或資金挪用的風險。
誠然,從上市公司年報中識別出隱藏的舞弊信號,并不能直接證明公司存在舞弊行為的事實。在分析年報所包含的信息時,投資者和使用者應該謹慎對待,并意識到年報只是公開信息的一部分。盡管年報提供了某些數據和指標,但它仍然有可能存在誤導性信息或遺漏的重要細節。投資者和年報使用者如果注意到舞弊信號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必須有助于提高對舞弊風險的警惕性,并避免基于單一來源的信息作出過于片面的判斷,以幫助投資者和使用者做出明智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