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陳旭暉 馬 凱 宋書林 張德海
塔里木油田博孜天然氣處理廠安全高效建成,一次性投產成功。


●博孜天然氣處理廠將有力保障博孜—大北氣田快速上產。 供圖/塔里木油田
“壓力平穩、流量穩定……一次性投產成功!”
10 月15 日,位于新疆阿克蘇溫宿縣境內的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博孜天然氣處理廠一次性投產成功,標志著我國最大的超深凝析氣田——博孜—大北氣田年處理能力跨上百億立方米大關。
博孜—大北氣田是塔里木油田在超深領域發現的第二個萬億立方米級天然氣大氣區,是我國“十四五”天然氣清潔能源增儲上產的主力氣區之一。按照“十四五”規劃,博孜—大北氣田還將有一批新井投產,推動天然氣年產量大幅增長至100 億立方米,相當于每年為國家新增一座百萬噸級高效益油田。提高天然氣處理能力迫在眉睫。
2022 年7 月, 博孜天然氣處理廠及周圍地面骨架工程全面開工。參建各方共同努力,克服疫情、冬季施工期長等困難,高效建成以集氣、脫水脫烴、烴液提餾等裝置為主的處理廠,將博孜—大北氣田天然氣年處理能力從50 億立方米直接提升至120 億立方米,有效解決了地面處理能力不足等矛盾,有力支撐了氣田的快速上產,為天然氣應急調峰和冬季民生用氣提供了堅實保障,以實際行動踐行“能源保供”的承諾。
以博孜天然氣處理廠為核心的博孜—大北氣田上產地面系統的控制性工程,是中國石油重點項目之一,包含凝析油穩定部分、油氣外輸管道、綜合公寓及其他配套工程。
2022 年7 月,工程建設剛剛拉開序幕,就遭遇了一場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物資運輸、人員動遷受阻,導致項目建設進度緩慢,近乎停擺。
2022 年12 月,疫情封控剛剛解除,卻沒想到一場沒過膝蓋的大雪驟然而至。2023 年1 月10 日,工程建設不得不進入“冬眠”。
復工即沖刺,開局即決戰!
2023 年2 月1 日,春寒料峭之中,工程建設吹響了沖鋒號。緊張的工期讓整個項目沒有絲毫停下來喘息的時間和機會。
塔里木油田調集地面建設骨干,施工、監理等單位派出精兵強將,成立臨時黨支部,建立黨建聯盟。
區域化黨建秉承甲乙方“一盤棋、一條心、一家人”的工作理念,堅持“有平臺、有抓手、有成效”的實施路徑,堅持與時間賽跑,與投產目標賽跑,晝夜奮戰、爭分奪秒。
挖管溝、焊管線,運物資……工程建設現場熱火朝天、機器轟鳴。通過調整施工工序,科學組織生產,加速推進項目施工進度;通過開展勞動競賽,張榜公示,激發員工生機活力,比學趕超、協同發力蔚然成風。
今年5 月底,工程建設逐漸追上計劃進度。
天山腳下的博孜地區,冬季施工時間長達5 個月,極端氣溫-28.7℃。不期而遇的風雪、雷電、暴雨等極端天氣對施工擾動頻繁,嚴重影響現場作業效率。
不畏嚴寒不懼風!
為了讓項目如期投產,博孜天然氣處理廠球罐、段塞流捕集器、吸附塔等大型設備基礎采取了冬季施工。
施工單位編制切實可行的冬季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對混凝土的材料配比、進料、拌合、出倉、入模、保溫等全過程嚴格監管控制,有效保證了冬季混凝土施工質量。
今年4 月,中國石油開展土建部分混凝土澆筑質量大檢查。博孜天然氣處理廠獲得了檢查組的高度評價。
受疫情影響,設計、采購、施工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導致前端工作滯后、后期施工資源需求陡增,高峰時現場有1700 多人,且交叉作業多,安全管控難。
辦法總比困難多!
工程項目部增配安全管理人員,盯緊關鍵作業,并通過視頻監控、AR 眼鏡、布控球等數智化手段進行風險管控,實現“線上+線下”雙維度現場作業管控,為施工現場打上了雙保險。80 余米高的火炬、200 噸重的吸附塔等30 多臺設備一次吊裝成功。
如今,蒼茫的天山山脈第一峰托木爾峰下,管線縱橫,儲油罐林立。博孜天然氣處理廠可以說是塔里木油田追求高效率、保證施工質量、運用新技術的一大杰作。
把好質量關、守好安全門至關重要。全體參建人員將質量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化為自覺行動。
6 月21 日,管工在進行管線焊前打磨時發現管線端口有裂紋,遂及時上報。當時正值集中焊接管線的關鍵期,項目部不顧工期緊,叫停了所有管線焊接工作。通知廠家、采購單位、參建單位等召開質量分析會,提出針對性措施,并對剩余的管線全部進行復檢,未發現缺陷,3 天后才恢復焊接施工。
新技術、新工藝是提升建設質量的核心。
施工單位四川油建成功應用自行研制的石化專業設備基礎預留螺栓孔聚丙烯泡沫板成型高效施工工藝,完成博孜天然氣處理廠壓縮機基礎、空冷器基礎、外輸泵基礎等預留螺栓孔施工,實現了施工快速便捷、預留孔成型好、定位精準,一次合格率達100%。
在庫車山前,博孜天然氣處理廠首次應用光熱系統加熱導熱油,節能降碳,綠色生產。
主動作為,方能運籌帷幄。為實現早達產、早達效的目標,博大采油氣管理區成立博孜天然氣處理廠籌備組,提前介入工程建設。籌備組下設工藝、設備、安全、儀表、電力5 個專項工作小組,為順利投運保駕護航。
暢通溝通渠道,建立產建、設計院、施工單位、設備廠家四方溝通機制,確保工藝完整性與操作便捷性的有機統一。
應用“四看四清”管理工具,全過程抓實人才培訓培養、考核評估,累計培養各專業成熟工30 多名,實現新員工一個月懂流程、兩個月會操作、三個月能頂崗,為項目投產和平穩運行打下了人才支撐。
博孜天然氣處理廠一級場站建設周期18 個月,相當于只用了一半時間就安全高效完成了任務,進一步加速了博孜—大北氣田天然氣產能釋放,保障了該氣田快速上產和下游用氣需求,讓更多從地下深層開采出的天然氣輸送到西氣東輸沿線和南疆百姓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