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河南西峽縣南凹東嶺舊石器地點調查簡報

2023-12-01 01:24:00南陽文物保護研究院吉林大學考古學院
北方文物 2023年6期

南陽文物保護研究院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

〔內容提要〕 南凹東嶺地點隸屬于西峽縣五里橋稻田溝村南凹組。2020年9—10月,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學考古學院組隊,對西峽境內進行舊石器考古專項調查,發現該地點。收獲石器56件。石器類型豐富,包括石核、完整石片、斷片、二類工具、三類工具及斷塊。工具類型包括刮削器、尖刃器、砍砸器、凹缺器、手鎬及石球等。原料以石英為主,還有輝長巖和石灰巖等。結合地層堆積及地質年代,初步判定該地點的形成年代大致處于中更新世。

西峽縣的舊石器工作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以1984年龍頭灣舊石器地點的發現為起點,該地區的舊石器工作至今已有近40年的歷史,趙營、蓮花寺崗、冢崗、土門、小溝嶺、小洞等地點相繼被發現。2005年,為配合上海—武威高速公路河南宛(南陽)坪(西坪)段文物考古搶救發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峽文物管理辦公室聯合中科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對該區域進行舊石器調查,確認了8處舊石器地點,此外,丁河鎮鳳山和五里橋鄉楊崗也有所發現①。2020年9—10月,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學考古學院組隊,再次對西峽境內進行舊石器考古專項調查,新確定舊石器地點14處,收獲石制品400多件。南凹東嶺舊石器地點是本次調查發現的重要地點之一,共采集石器56件。本文是對南凹東嶺地點56件石器的具體研究。

一、地理位置、地貌及地層

(一)地理位置

南凹東嶺地點隸屬于西峽縣五里橋稻田溝村南凹組,遺址面積2750平方米。北距稻田溝村809米,西北距于家凹村252米,東距淅川—西峽公路224米,東距鸛河295米,南距鄉路57米。地理坐標東經111°29′1.67″,北緯33°15′13.86″,海拔238米(圖一)。

(二)地貌與地層情況

西峽縣整體處于秦嶺褶皺帶東段的伏牛山西南部,由于伏牛山由西北向東南延伸,西峽境內地勢呈西北高、東南低的傾斜分布,具有明顯的階地特征。境內河流發育,鸛河、淇河和丹江三條河流由西北交錯向東南延伸②。該地點群山環繞,西部山峰普遍高度300~400米,南部高度250~300米。鸛河在地點東部由北向南流過,河床寬55米,心灘發育。該地點坐落于Ⅲ級基座階地上,Ⅱ和Ⅲ級為基座階地,Ⅰ級為堆積階地,基座為帶狀花崗巖,地層剖面自上而下見圖二。

圖二 南凹東嶺地點河谷剖面示意圖

第1層,耕土層,厚約0.25~0.3米。

第2層,棕褐色黏土層,厚約2.2米,含鐵錳質成分較高,土質黏重,呈蒜瓣狀,石器分布于此,發現石器3件。

第3層,黃褐色亞黏土層,厚約0.8~0.9米,土質堅硬,含細砂量較大,分布少量石器,發現石器1件。

第4層,砂礫石層,厚約0.5~1米,分選較差,磨圓度較好的礫石與磨圓度較差的角礫以及砂石混雜在一起。

第5層,基巖。

二、石器的分類與描述

本次調查共采集石器56件,類型包括石核、完整石片、斷片、斷塊、二類工具和三類工具。原料包括石英、輝長巖和石灰巖等,石器表面棱脊清晰,邊緣鋒利,未見磨損嚴重的標本,有不同程度風化。

(一)石核

石核共13件,包括錘擊石核和砸擊石核。

1.錘擊石核

共11件,根據臺面數量可分為單、雙和多臺面石核三類。

(1)單臺面石核

共4件。長45.1~73.5毫米,平均長約60.5毫米;寬30.2~73.8毫米,平均寬約50.2毫米;厚約16.9~43.3毫米,平均厚約30.7毫米;重約23.7~215.1克,平均重約127.5克。

20ND②∶2,原料為石英。長73.5、寬56.3、厚40.1毫米,重215.1克。采用橢圓形礫石為毛坯。臺面長14.2、寬21毫米,臺面角為78°。僅有1個剝片面,剝離2個較為完整的剝片疤,最大片疤長39.3、寬8.3毫米。標本表面輕微風化,保留較多自然面,石皮比例約60%(圖三)。20ND∶28,原料為石英。長45.1、寬30.2、厚16.9毫米,重23.7克。采用塊狀礫石為毛坯。自然臺面,臺面長30.7、寬17.1毫米,臺面角為81°。僅有1個剝片面,剝離5個較為完整的剝片疤,最大片疤長2、寬11.2毫米。標本表面輕微風化,核體分布較多節理,石皮比例約20%(圖四,1)。20ND∶12,原料為石英。長55.5、寬73.8、厚43.3毫米,重204.6克。采用橢圓形礫石為毛坯。自然臺面,臺面長72、寬41毫米,臺面角為73°。僅有1個剝片面,剝離5個較為完整的剝片疤,最大片疤長26.7、寬30.2毫米。標本表面輕微風化,保留較多自然面,石皮比例約60%(圖四,2)。

圖三 單臺面石核(20ND②∶2)

圖四 單臺面石核和砸擊石核1、2.單臺面石核(20ND∶28 20ND∶12) 3.砸擊石核(20ND∶49)

(2)雙臺面石核

共4件。長37.3~110.4毫米,平均長約73.3毫米;寬46.2~97.7毫米,平均寬約71.7毫米;厚28.6~68.1毫米,平均厚約49.3毫米;重66.7~692.5克,平均重約350.9克。

20ND②∶3,原料為石英。長110.4、寬92.6、厚55.1毫米,重692.5克。采用扁平礫石為毛坯。選用扁平節理面為A臺面,臺面角為60°,臺面長91.8、寬51.1毫米,主要剝離1個較大的完整剝片疤,最大片疤長26.3、寬22.7毫米;旋轉核體90°以左側微凸節理面為B臺面,臺面角69°,臺面長114、厚75.5毫米,主要剝離5個較大的完整剝片疤,最大片疤長13.8、寬24.7毫米。標本表面輕微風化,保留較多自然面,石皮比例約60%(圖五,1)。20ND∶9,原料為石英。長70.4、寬46.2、厚45.6毫米,重189.2克。采用橢圓礫石為毛坯。選用緩凸自然面為A臺面,臺面角為82°,臺面長40.1、寬49.5毫米,主要剝離2個較大的完整剝片疤,最大片疤長23.8、寬26.1毫米;旋轉核體90°以左側扁平自然面為B臺面,臺面角82°,臺面長64.8、寬53.8毫米,主要剝離1個較大的完整剝片疤,最大片疤長17.6、寬24.7毫米。標本表面輕微風化,保留較多自然面,石皮比例約60%(圖五,2)。

圖五 雙臺面和多臺面石核1、2.雙臺面石核(20ND②∶3 20ND∶9) 3、4.多臺面石核(20ND∶2 20ND∶1)

(3)多臺面石核

共3件。長58.1~94.3毫米,平均長約81.5毫米;寬68.8~104.1毫米,平均寬約75.3毫米;厚39.5~72.7毫米,平均厚約59.5毫米;重94.3~954.3克,平均重約663.5克。

20ND∶2,原料為石英。長94.3、寬100.4、厚72.7毫米,重954.3克。采用近塊狀礫石為毛坯。在毛坯的近端邊緣以互為臺面的方式,旋轉核體360°進行兩面剝片,形成A臺面和E臺面。其中,A臺面有3個剝片面,A1剝片面可見9個較大的完整剝片疤,A2剝片面可見8個較大的完整剝片疤,A3剝片面可見4個較大的完整剝片疤,其中最大片疤長47.2、寬41.7毫米,臺面角70°;B臺面位于核體遠端,旋轉核體180°和A臺面對向剝片,B剝片面可見3個較大的完整剝片疤,最大片疤長39.4、寬30.4毫米,臺面角68°。旋轉核體270°,C臺面和D臺面以互為臺面的形式,兩面剝片。C1剝片面可見5個較大的完整剝片疤,最大片疤長27.1、寬32毫米,臺面角68°。D1剝片面可見7個剝片疤。E臺面位于核體近端,和A臺面以互為臺面的方式進行兩面剝片,E1剝片可見13個較為完整的剝片疤,最大片疤長46.7、寬35.8毫米。F臺面位于核體遠端,F1剝片面可見4個較為完整的剝片疤。G臺面位于核體中部,G1剝片面可見6個較為完整的剝片疤。核體表面輕微風化,棱角清晰,留有部分自然面,石皮比20%(圖五,3)。20ND∶1,原料為輝長巖。長92.1、寬104.1、厚66.5毫米,重942.1克。采用近橢圓形的礫石為毛坯。在毛坯的近端選用緩凸自然面為臺面A,臺面角78°,臺面長106.6、寬70.1毫米;A1剝片面可見15個較大的完整剝片疤,最大片疤長30.3、寬32.3毫米。旋轉核體90°,在核體左側以互為臺面的方式形成臺面B和臺面C進行兩面剝片。B1剝片面可見10個較大的完整剝片疤,最大片疤長38.6、寬47.6毫米。C1剝片面可見3個較大的完整剝片疤,最大片疤長25.7、寬20.3毫米。核體表面輕微風化,留有較多自然面,石皮比例約60%(圖五,4)。

2.砸擊石核

共2件。20ND∶49,原料為石英。長50.4、寬31.6、厚14.8毫米,重35.4克。采用扁平礫石為毛坯。核體的近端和遠端均有砸擊痕跡,不見打擊點。最大片疤長18.8、寬15.4毫米。標本表面輕微風化,棱角清晰,留有較多節理面(圖四,3)。

(二)石片

共7件,根據完整程度可分為完整石片和斷片。

1.完整石片

共4件,其中錘擊石片和砸擊石片各2件。長14.9~41.1毫米,平均長約25.7毫米;寬8.6~61.1毫米,平均寬約19.9毫米;厚4.1~22.3毫米,平均厚約11.1毫米;重0.7~34.2克,平均重約4.8克。

20ND∶32,錘擊石片,原料為石英。長40.1、寬39.4、厚22.3毫米,重12.5克。臺面為打擊臺面,臺面長25、寬21.6毫米,臺面角45°。背面留有石核剝片疤,打擊點清晰,腹面同心波、放射線清晰,無錐疤(圖六,1)。20ND∶31,砸擊石片,原料為石英。長22.1、寬8.6、厚6.6毫米,重1.2克。不見打擊點,腹面內凹扁平,可見同心波、放射線,無錐疤(圖六,2)。

圖六 石片和二類工具1.錘擊石片(20ND∶32) 2.砸擊石片(20ND∶31) 3、4.遠端斷片(20ND∶14 20ND∶35) 5.左端斷片(20ND∶46) 6.單凹刃刮削器(20ND∶19) 7.單凸刃刮削器(20ND∶25)

2.斷片

共3件。包括橫向斷片和縱向斷片。長26.5~47.4毫米,平均長約38.9毫米;寬24.1~62.8毫米,平均寬約42.9毫米;厚10.6~19.4毫米,平均厚約16.2毫米;重12.9~66.1克,平均重約33.1克。

20ND∶14,遠端斷片,原料為輝長巖。長47.4、寬58、厚17.4毫米,重66.1克。不見打擊點,腹面扁平,可見同心波、放射線(圖六,3)。20ND∶35,遠端斷片,原料為石英。長26.5、寬26、厚18.6毫米,重20.3克。不見打擊點,腹面扁平,可見同心波、放射線(圖六,4)。20ND∶46,左端斷片。長42.9、寬24.1、厚10.6毫米,重12.9克。原料為石英,打擊點清晰,腹面扁平,可見同心波、放射線(圖六,5)。

(三)斷塊

共1件,有人工痕跡,但難以劃分類型的塊狀石制品。

(四)二類工具

共3件,均為刮削器。長24.1~62.8毫米,平均長42.9毫米;寬26.5~47.4毫米,平均寬38.9毫米;厚10.6~19.4毫米,平均厚約16.2毫米;重12.9~66.1克,平均重約33.1克。

20ND∶19,單凹刃刮削器,原料為石英。長52.2、寬38.5、厚13.1毫米,重29.6克。片狀毛坯。背面A—B鋒利薄銳且有不連續的細小疤痕。器表面中等風化(圖六,6)。20ND∶25,單凸刃刮削器,原料為石英,片狀毛坯。長44.2、寬26.5、厚10.6毫米,重12.9克。腹面A—B鋒利薄銳且有不連續的細小疤痕。器表面中等風化(圖六,7)。

(五)三類工具

共32件,可分為刮削器、尖刃器、砍砸器、凹缺器、鉆器、手鎬和石球。根據刃緣的數量分為單刃和雙刃工具。

1.單刃器

(1)單刃刮削器

共18件。根據刃緣形態可分為直刃、凸刃和凹刃。

①單直刃刮削器

20ND∶15,原料為石英,長44.4、寬55.6、厚19.2毫米,重48克。片狀毛坯,背面留有自然面和節理面。A—B段使用錘擊法反向加工,刃緣正視平直,側視緩凸平齊,刃緣長47.5、加工徑深10.8毫米,刃角60°。修疤形態近平行,修疤層數3層。器表面輕微風化,石皮比例約40%(圖七,1)。20ND∶17,原料為石英。長76、寬60、厚18.2毫米,重69克。片狀毛坯,背面可見剝片疤。A—B段使用錘擊法正向加工,刃緣正視平直,側視緩凸平齊,刃緣長19.8、加工徑深4.4毫米,刃角80°。修疤形態近平行,修疤層數1層。器表面輕微風化,石皮比例約30%(圖七,2)。20ND∶33,原料為石英。長25.7、寬31.2、厚15.1毫米,重18.7克。片狀毛坯,背面可見剝片疤。A—B段使用錘擊法正向加工,刃緣正視平直,側視緩凸平齊,刃緣長16.4毫米,加工徑深3.4毫米,刃角70°。修疤形態近平行,修疤層數1層。毛坯近端、遠端均可見整齊斷口,推測是為修形所致。器表面輕微風化,石皮比例約20%(圖七,3)。20ND∶42,長64.2、寬60、厚24.5毫米,重111.5克。原料為石英,片狀毛坯,背面可見剝片疤。A—B段使用錘擊法正向加工,刃緣正視平直,側視緩凸平齊,刃緣長66.1、加工徑深27.2毫米,刃角78°。

A—C段使用錘擊法正向修理把手,便于使用。修疤形態近平行,修疤層數3層。器表面輕微風化,石皮比例約30%(圖七,4)。

②單凸刃刮削器

20ND∶11,原料為石英。長50.9、寬68.9、厚21.8毫米,重86克。片狀毛坯。A—B段使用錘擊法正向加工,刃緣鋒利平齊,規整凸出,刃緣長50.8、加工徑深6.7毫米,刃角70°。修疤形態近平行,修疤層數為1層(圖七,5)。20ND∶22,長59.5、寬37.3、厚16.2毫米,重37.6克。原料為石英,片狀毛坯。A—B段使用錘擊法兩面加工,刃緣鋒利平齊,規整凸出,刃緣長75、加工徑深8.1毫米,刃角73°。修疤形態近平行,修疤層數為1層。器表面輕微風化,石皮比例約30%(圖七,6)。20ND∶48,原料為石英。長27.6、寬24.3、厚8毫米,重9克。片狀毛坯。A—B段使用錘擊法正向加工,刃緣鋒利平齊,規整凸出,刃緣長32.8、加工徑深15.3毫米,刃角73°。修疤形態近平行,修疤層數為1層。器表其余片疤尺寸較大且不整齊分布,推測是修理把手所致。近端和遠端可見整齊斷口,應為修形。器表面輕微風化(圖七,7)。

③單凹刃刮削器

20ND∶27,原料為石英。長31.3、寬29.6、厚13.2毫米,重10克。片狀毛坯。A—B段使用錘擊法反向加工,刃緣正視緩凹,刃緣長20.5、加工徑深16.7毫米,刃角69°。近端、遠端可見整齊斷口,推測是修理器物形態所致。器表面輕微風化,石皮比例約30%(圖七,8)。20ND∶21,原料為石英。長45.3、寬39.1、厚18.1毫米,重32.4克。片狀毛坯。A—B段使用錘擊法兩面加工,刃緣正視緩凹,刃緣長40.7、加工徑深16.7毫米,刃角68°。C—D段使用錘擊法反向加工修理把手。器表面輕微風化,石皮比例約30%(圖七,9)。

(2)尖刃器

共4件。長32.9~44毫米,平均長約37.5毫米;寬24~69.7毫米,平均寬約47.9毫米;厚13.9~22.1毫米,平均厚約15.6毫米;重8~29.8克,平均重約24.7克。

20ND∶26,原料為石英。長44、寬47.9、厚15.6毫米,重24.7克。片狀毛坯。A—B段使用錘擊法正向加工修理為直刃,片疤形態近平行,刃緣長18.9、加工徑深10.8毫米,刃角80°。B—C段使用錘擊法兩面加工成直刃,刃緣長36.4、加工徑深7.9毫米,刃角85°。兩個修理邊夾一角,形成尖刃,刃部折斷。器表面輕微風化,石皮比例約60%(圖七,10)。20ND∶30,原料為石英。長32.9、寬38.9、厚22.1毫米,重21.1克。塊狀毛坯。A—B段使用錘擊法兩面加工修理為凹刃,片疤形態近平行,刃緣長34、加工徑深14.4毫米,刃角81°。B—C段使用錘擊法錯向加工成直刃,刃緣長33.6、加工徑深12.2毫米,刃角93°。兩個修理邊夾一角,形成尖刃,刃角123°。器表面輕微風化,石皮比例約40%(圖七,11)。20ND∶45,原料為石英。長40.1、寬69.7、厚13.9毫米,重29.8克。片狀毛坯。A—B段使用錘擊法正面加工修理為凹刃,片疤形態近平行,刃緣長34、加工徑深7.9毫米,刃角78°。B—C段使用錘擊法正向加工成凹刃,刃緣長19.1、加工徑深5.7毫米,刃角80°。兩個修理邊夾一角,形成尖刃,刃部折斷。器表面輕微風化(圖七,12)。

(3)鉆器

共1件。20ND∶10,原料石英。長77.5、寬58.8、厚33.7毫米,重158.5克。塊狀毛坯,背面均為剝片疤。A—B段和B—C段經過復向加工,修理出凹邊而形成鉆器,夾角70°(圖七,13)。

(4)凹缺器

共1件。20ND∶8,原料石英。長86.1、寬55.9、厚20.1毫米,重122克。片狀毛坯,背面均為剝片疤。A—B段使用錘擊法反向加工,刃緣內凹,修疤平整,刃緣長56.1、加工徑深9.6毫米。C—D段使用錘擊法反向加工,修理把手。器表輕微風化,石皮比例約10%(圖七,14)。

(5)砍砸器

共4件,均為單刃砍砸器。長87.2~151.9毫米,平均長約117.5毫米;寬58.2~100.2毫米,平均寬約75.1毫米;厚24.3~70.1毫米,平均厚約45.9毫米;重202.3~1023.7克,平均重約559.7克。

20ND②∶1,單凸刃砍砸器,原料為輝長巖。長111.6、寬100.2、厚48.2毫米,重1023.7克。塊狀毛坯。A—B段使用錘擊法單向加工,刃緣長107.1、加工徑深30.8毫米,刃角77°,修疤形態近平行,修疤層數3~4層。器表有砍砸痕跡,分布細小疤痕。表面留有自然面,石皮比例約60%(圖八,1)。20ND∶4,單凸刃砍砸器,原料為石灰巖。長151.9、寬96.4、厚40.2毫米,重697.3克。塊狀毛坯。A—B段使用錘擊法單向加工修理,刃緣長156.4、加工徑深61.2毫米,刃角65°,修疤形態近平行,修疤層數3~4層。器表有砍砸痕跡,分布細小疤痕。表面留有自然面,石皮比例約60%(圖八,2)。

圖八 三類工具1、2.單凸刃砍砸器(20ND②∶1 20ND∶4) 3.手鎬(20ND∶5)

(6)手鎬

共1件。20ND∶5,原料為輝長巖。長131.4、寬83.6、厚61.5毫米,重772.3克。塊狀礫石毛坯。一面扁平節理面未見加工痕跡,主要是單面加工,在兩側邊剝離較大剝片疤,交匯形成尖部,尖部可見修理,尖部刃角82°。橫截面呈三棱形。器表輕微風化,保留節理面(圖八,3)。

(7)石球

共2件。20ND③∶1,長103、寬106.3、厚73.4毫米,重1081克。球體邊緣可見磕碰痕跡,最大直徑102.7毫米。器物表面輕微風化,留有自然面(圖九)。

圖九 石球(20ND③∶1)

2.雙刃器

共1件。20ND∶29,凹刃刮削器和尖刃器的復合。原料為石英。長38.2、寬54.1、厚16.3毫米,重35.5克。片狀毛坯,背面可見自然面和剝片疤,腹面可見同心波和修理疤。A—B段使用錘擊法正向加工直刃,刃緣平齊規整,刃緣長32.3、加工徑深9.3毫米,B—C段邊緣分布細小使用疤,一條修理邊一條使用邊交匯形成尖角,刃角140°。D—E段使用錘擊法反向加工凹刃,刃緣正視緩凹,刃緣長35.2、加工徑深7.7毫米,刃角60°。器表面輕微風化,石皮占比約40%(圖七,15)。

三、結 語

(一)石器工業特征

1.該地點的原料較發現的其他同期地點種類豐富,除石英以外,還發現輝長巖和石灰巖產品。結合實際調查發現,石英原料絕大部分來源于山體基巖,以白色、黃色及黃白色石英為主。大部分石料有明顯節理,具有小斑晶。調查發現的石英產品大部分含有石皮,石皮比例占40%左右,且石器棱角清晰。由此判斷,用于打制石器的石英為本地原料。西峽縣地處秦嶺褶皺系東段伏牛山西南部,分別在加里東和華力西期褶皺回返③。在長期的地殼發展中,受構造運動、巖漿運動和變質作用的影響。境內出現了大量的沉積巖、侵入巖和變質巖。所以出現了輝長巖一類的侵入巖,石灰巖一類的沉積巖。

2.石器類型豐富,包括石核、完整石片、斷片、第二類工具和第三類工具等。其中,三類工具的占比最大,約占總數的57.1%;其次是石核,約占比23.2%;完整石片約占比7.1%;二類工具和斷片占比相同,約占總數的5.3%;斷塊發現1件,約占比1.7%。

3.石器尺寸根據最大直徑將石器劃分為微型(n<20毫米)、小型(20毫米≤n<50毫米)、中型(50毫米≤n<100毫米)、大型(100毫米≤n<200毫米)和巨型(n≥200毫米)等五類④。從不同類型看,石核以中型(n=8)為主,其次為小型(n=3),微型和大型各1件;石片主要是小型(n=3),微型1件;斷片均為小型(n=3);二類工具小型2件,微型1件;三類工具主要是小型(n=19),其次是中型(n=8),大型最少(n=5)(圖一〇)。

圖一〇 不同類型石器尺寸統計圖

4.剝片技術包括錘擊法和砸擊法,生活在此區域的古人類使用簡單錘擊剝片技術以自然臺面和打制臺面為主,進行剝片。剝片過程中出現了臺面的轉換,通過不同角度的交換剝片。其中,錘擊法剝片主要包括三種類型。第一種,多臺面石核,選用扁平自然面為臺面,旋轉核體90°、180°和270°,除進行轉向或對向剝片外,還利用上一級剝片疤以互為臺面的方式,旋轉核體360°,進行兩面剝片。這種互為臺面的方式表現出古人類對臺面、臺面角的認知及靈活的處理行為;第二種,雙臺面石核,選用緩凸的自然面為臺面,通過旋轉核體90°轉換臺面的方式,進行剝片;第三種,單臺面石核,以自然面為臺面單向剝片核。這三種剝片方式,剝片面均沒有明顯的選擇與技術處理,長度適中、表面規整者皆可利用(圖一一)。砸擊法的剝片多是采用扁平的塊狀礫石為毛坯,通過選取合適著力點,進行砸擊,核體近端和遠端會同時崩裂石片,石片不見打擊點,腹面內凹。

5.工具類型豐富,包括刮削器、尖刃器、砍砸器、鉆器、手鎬、凹缺器和石球等。原料包括石英、石灰巖以及輝長巖。以片狀毛坯為主,但是,砍砸器和手鎬制品多是塊狀毛坯。工具修理主要采用錘擊法進行正向或反向加工,也有錯向加工。多為單面加工,存在個別兩面加工情況。除修理刃緣外,還修理工具的形態和把手,修疤層數多2~3層,修疤形態近平行,工具修理較為精細。工具以中小型為主。也存在大型工具,如砍砸器、手鎬及石器等。由此表現出該地區是小石器和大石器工業共存。

(二)分析與比較

南凹東嶺地點同周邊同時段舊石器遺址有諸多相似之處。例如,丹江口水庫流域⑤、漢水流域⑥、南陽盆地周邊⑦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址。主要體現在地貌特征、原料的使用、剝片技術、工具類型和加工方法上。不同點是工具類型較之前豐富,出現了小石器和大石器共存的現象。

從地貌特征看,這些遺址均位于河流的Ⅲ級階地,臨近水源,視野開闊的地方,石器多出自于棕色古土壤中。

從原料特征看,在這些遺址石器的原料中,石英占有優勢,取自遺址附近階地。

從剝片技術看,都熟練掌握簡單錘擊剝片技術和砸擊技術。大多數石核的表面保留石皮,以自然臺面和打制臺面為主,不見修理臺面。依照臺面數量,這些遺址內均包括單、雙和多臺面的石核。剝片理念都出現了臺面的轉換,進行不同角度的交換剝片。

從工具類型看,除了常見的刮削器和尖刃器外,還出現砍砸器、凹缺器,以及手鎬和石球制品。其中,砍砸器和石球等出土于棕色古土壤內,具有一定的年代表征。使用錘擊法對工具進行正向或反面加工,也有個別工具采用錯向加工,刃緣規整平齊。手鎬的發現,表明該地區的古人類已具備單面對稱加工的理念。對產品的加工存在規劃性和目的性。

(三)年代分析

南凹東嶺地點的石器采集于鸛河Ⅲ級階地上,Ⅱ級和Ⅲ級階地均屬于基座階地,Ⅰ級階地為堆積階地。南凹東嶺地點的石器絕大多數是從地層剖面的第2層棕褐色黏土和第3層黃褐色黏土中發現的,地質年代均為中更新世。綜合該地點地貌特點、石器層位及相關資料⑧推測,該舊石器地點的形成年代處于中更新世。

注 釋:

① 裴樹文、宋國定:《西峽舊石器考古調查簡報》,《人類學學報》2006年第4期。

②③西峽縣志編纂委員會:《西峽縣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102頁。

④ 衛奇:《石制品觀察格式探討》,《第八屆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學術年會論文集》,海洋出版社2001年,第10頁。

⑤ 李超榮:《丹江水庫區發現的舊石器》,《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1998年第1期;牛東偉、馬寧等:《丹江口庫區宋灣舊石器地點發掘簡報》,《人類學學報》2012年第1期;李浩、李超榮、Kathleen Kuman:《丹江口庫區果茶場II舊石器遺址形成過程研究》,《江漢考古》2016年第1期。

⑥ 沈玉昌:《漢水河谷的地貌及其發育史》,《地理學報》1956年第4期;王幼平:《漢水上游舊石器文化的探討》,《文物研究》1991年第7期;馮小波:《試論漢水流域舊石器時代文化》,《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第八屆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國古生物學會2001年,第8頁;王社江、孫雪峰、鹿化煜等:《漢水上游漢中盆地新發現的舊石器及其年代》,《人類學學報》2014年第2期。

⑦ 張維華:《河南省新發現的舊石器和人類化石》,《中原文物》1986年第2期;李占揚、柴中慶:《河南西峽小洞發現舊石器》,《中原文物》1991年第2期;小空山聯合發掘隊:《1987年河南南召小空山舊石器遺址發掘報告》,《華夏考古》1988年第4期;宋家興、陳全家、曾慶碩等:《河南南陽市河邊后垱子舊石器地點調查簡報》,《北方文物》2023年第3期;杜衛東、喬保同、陳全家等:《河南南召縣小余坪西山地點新發現的舊石器》,《北方文物》2023年第2期。

⑧ 河南省地質礦產局:《河南省區域地質志》,地質出版社1989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免费看a级毛片| 国产在线欧美|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国产日韩av在线播放|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国产成人禁片在线观看| 色婷婷狠狠干| 国产尹人香蕉综合在线电影|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 二级特黄绝大片免费视频大片| 四虎精品黑人视频| 2022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狂喷潮在线观看2345| 国产精品观看视频免费完整版| 欧美不卡视频一区发布| 午夜影院a级片| 欧美一级在线看| 国禁国产you女视频网站| 四虎成人免费毛片| a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精品伊人久久久香线蕉| 国产成人精彩在线视频50| 国产va在线观看| www.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 欧美a在线看|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伊人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 无码人妻热线精品视频| 免费视频在线2021入口|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 色综合激情网|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 亚洲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在线综合| 成人免费网站久久久|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国产精品不卡永久免费| 久久亚洲AⅤ无码精品午夜麻豆| 亚州AV秘 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男人天堂伊人网| 激情爆乳一区二区| 91色老久久精品偷偷蜜臀|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久久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亚洲精品老司机| 一个色综合久久| 99九九成人免费视频精品| 久久综合伊人 六十路| 精品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996免费视频国产在线播放| 真人高潮娇喘嗯啊在线观看| 五月六月伊人狠狠丁香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国产全黄a一级毛片|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亚洲伊人天堂|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亚洲日韩AV无码精品| 亚洲欧美另类色图| 日韩黄色精品| a色毛片免费视频| 伊人五月丁香综合AⅤ|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老女人精品免费视频| 伊人色天堂| 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小说| 成人夜夜嗨|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妇女| 国产素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