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羽

在空中擺動雙手,時而向上,時而向下,時而握拳,時而伸掌,隨著絢爛的手部動作,一首跌宕起伏的樂曲就飄蕩在聽眾耳邊……這種奇妙的音樂表演并不是在變魔術,也沒有依靠神奇的黑科技,參與表演的樂器已有百歲高齡了,它就是特雷門琴。
從表演到音色都古怪
特雷門琴對中國人來說比較陌生,但歐美人對它可謂比較熟悉了,它剛出現時曾紅極一時。
與其說是樂器,其實特雷門琴長得更像一個玩具:一個長條盒子,右上角頂著一根超長天線,盒子左側還有一個環形圈。這是剛出現時的特雷門琴,現代改進版通常還會有電源開關等一些簡單按鈕,但簡易版的特雷門琴就已經能滿足演奏需求。
特雷門琴之所以長得如此奇特,是因為它本就不是作為樂器誕生的。利夫·特爾門是蘇聯的物理學家,1918年,特爾門正在為蘇聯軍方研制無線電信號的發射接收設備。在實驗過程中,特爾門發現,隨著他的手與天線之間的距離變化,機器發出了古怪且變化的聲音。
這不是科學家們第一次發現這一現象,但唯有熱愛音樂的特爾門突發奇想,能不能通過手部動作控制機器發出的聲音,甚至讓這些聲音組合成樂曲呢?
說干就干,特爾門在1919年做出了特雷門琴的原型,也就是前文說過的古怪盒子。1920年,特爾門在圣彼得堡的物理技術研究所一眾教授、學生面前展示了他的新發明,當他的手靠近或遠離垂直的天線時,樂曲的音調就發生了忽高忽低的變化,而他的手靠近或遠離平行的圓形圈時,發出的聲音則會出現大小變化,只有了解雙手的位置與所發出的音符之間的關系才能彈奏出一首動聽的樂曲。
這一點即使對于發明者特爾門來說也頗有難度,研究所的師生們被迫聽了一首不那么美妙的樂曲。盡管如此,特雷門琴的誕生也在蘇聯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它實在是太神奇了!就連當時的蘇聯領導人列寧也沉迷于特雷門琴的魅力,他還批準了特爾門帶著特雷門琴進行歐洲環游,作為蘇聯的先進科技成果進行展示。1927年12月,特爾門帶著他的發明前往美國,這一古怪樂器受到了追求新潮的美國人的追捧。即使它的售價高達175美元(約相當于今天的18000元人民幣),人們仍然趨之若鶩,甚至一度成為知名藝術家身份的象征。
后來,由于美國經濟危機爆發和彈奏難度實在太高,人們也很難欣賞特雷門琴彈出的樂曲,特雷門琴的熱度才漸漸散去。不過,隨著影視行業的興起,特雷門琴再次發散出了新的魅力:它忽高忽低、飄忽不定的音色特別適合用于渲染恐怖氣氛,在科幻片、恐怖片或刑偵片中作為配樂,大放異彩?,F在,特雷門琴的原聲或者用合成器合成的琴聲仍作為恐怖背景音活躍在眾多電影或劇集中。
開辟新時代的特雷門琴
其實,雖然演奏起來很玄乎,但特雷門琴的原理并不復雜,現在許多電器中都離不開其中主要的電子元件——電容器。兩個相互靠近的導體,中間夾一層不導電的絕緣介質,這就構成了電容器。當電容器的兩個極板之間加上電壓時,電容器就會儲存電荷,在需要的時候減壓,電容器又會釋放電荷,因此它可以作為電池使用。
而特雷門琴則依靠電容器所帶電荷的不同來改變聲音頻率和響度,演奏者的手和天線就相當于導體,兩者之間的空氣作為絕緣介質,構成了一個天然電容器。當演奏者的手與天線距離變化時,這個天然電容器的電容大小發生變化,進而改變長條盒子中電路的振蕩頻率。電路中包含兩個頻率振蕩器,一個發出固定的頻率,另一個則由天然電容器控制發出可變頻率,兩個頻率結合起來就能變成一個新的頻率,這就導致了音高和音量的變化。
特爾門是運用電容器來控制發音的鼻祖,在他的啟發下,一種新的音樂類型就此誕生,那就是現今風靡全球的電子音樂。只要有一個電子音樂合成器,哪怕你什么樂器也不會彈,也能制造出一首首美妙的樂曲。
美國發明家羅伯特·穆格被稱作“合成器之父”,他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臺電音合成器,而他正是從特雷門琴中得到的啟發。穆格是一個電子機械迷,他很小的時候就能在父親的指導下照著電路圖組裝出收音機和電風琴等機械設備。
穆格上高中時,特雷門琴最火的時期已經過去,但它的內部結構也被人們全部解析了,科普雜志甚至刊文公布了特雷門琴的電路圖,只要有足夠的技術,就能自行組裝出這一臺價值不菲的樂器。穆格當仁不讓地進行了這一挑戰,按照公布出的電路圖以及四處淘來的電子元件,15歲的穆格組裝出了一臺業余版本的特雷門琴。
此后,特雷門琴成了穆格的謀生工具。在讀大學期間,穆格和父親一起組裝并出售特雷門琴套件。后來,他們的事業越做越大,成立了一家公司專門從事出售特雷門琴套件的業務。在進行業務的同時,穆格仍然不斷改進特雷門琴并學習彈奏它,他常常在貿易展覽會上通過彈奏特雷門琴吸引客戶。
1963年,穆格在貿易展覽會上認識了一些樂隊樂手和高校音樂老師。這時正是電子音樂萌芽期,這些人會自己制作特雷門琴、頻率振蕩器和錄音機等設備,嘗試用這些設備調試出類似普通樂器演奏的樂曲的聲音,但由于技術所限,一直未果。因此,他們與穆格一拍即合,在學習了電子音樂的知識后,穆格仿照特雷門琴的原理,用兩個振蕩器、一個放大器和兩個電位計組成了第一臺電音合成器。美國音樂家迪尤其還為之創作了歌曲《爵士圖象》,這是用穆格合成器表演的第一個音樂作品。后來,穆格不斷改進電音合成器,直到它風靡全球。
現在電子音樂已經成為了一種新的音樂類型,有些樂手甚至專門以電音合成器作為自己的專屬樂器。電音合成器除了能演奏普通樂器的樂曲外,還能發出其他任何樂器都無法產生的新奇聲音,給人們帶來了奇妙的音樂體驗。
特雷門琴的出現徹底顛覆了人們對音樂的傳統看法,也大大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盡管特雷門琴是世界上最難掌控的樂器,據說世界上只有20個人能夠熟練彈奏它,但筆者還是希望人們不要放棄這一樂器,讓它能再活躍更多個百年。
(劉誼人摘自《大科技》202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