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力群
(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教師進修學校,福建漳州 363199)
自新課標實施以來,“整本書閱讀”一直是語文界探討的重要課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 年版)》在“內容組織與呈現方式”上提出的第一個任務群便是整本書閱讀,它的設計“著眼于培養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通過閱讀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增強學生對優秀文化的理解”,這個任務群貫穿語文課程的不同階段,并對每一階段的學習目標做了明確規定,旨在引領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由于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有些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零散地不成整體,失去應有的效應。《紅樓夢》作為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整本書閱讀選擇《紅樓夢》對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在《紅樓夢》整本書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存在興趣不高、閱讀方法不當、缺乏閱讀指導等問題,下面筆者就以上問題展開探討,希望能對整本書閱讀教學有所助益。
整本書閱讀是指以一部經典或者一個核心人物為中心,開展有目的、有計劃的閱讀與研究,最后形成自己觀點的閱讀過程。整本書閱讀是語文課程中單篇閱讀和群文閱讀的必要補充,也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的必要手段。整本書閱讀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末期,孔子的《論語》中有一句著名言論:“不學《詩》,無以為言”。意思是:不學習《詩經》就無法提高與人交往的能力,這是關于整本書閱讀最早的記載。1923 年,葉圣陶先生在擬定《新學制課程標準綱要》的過程中發現了文選式語文教材的不足之處,提出了整本書閱讀的思想;1941 年,葉圣陶先生在《論中學國文課程標準的修訂》中第一次明確提出要讀“整本書”“把整本書作主體,把單篇短章作輔佐”。發展到21 世紀,整本書閱讀作為學習任務群正式進入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標準明確將“整本書閱讀”作為閱讀教學的目標之后,越來越多的學者對整本書閱讀展開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吳欣歆老師在《對“整本書閱讀”目標定位的再思考》一文中對整本書閱讀的教學價值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研究;李輝老師在《探整本書閱讀之旨,以活動和語文素養整合》一文中指出整本書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梳理了整本書閱讀的概念與意義。除了以上學者的研究之外,其他學者也對整本書閱讀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如章桂周的《長篇小說和學術著作:兩類整本書閱讀之比較》、鄭逸農的《整本書閱讀要強化學科意識》、彭玉華的《基于整本書閱讀的課堂教學內容確定》等,這些研究都從理論與實踐方面對整本書閱讀進行了論述,具有非常高的教學價值。
1.整本書閱讀本身的意義。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碎片化閱讀”的方式越來越普及,已經成為閱讀的主流。這種閱讀方式便于人們在短時間內獲取大量信息,彌補閱讀時間不足的短板,但是卻無法保證閱讀的質量,更不利于系統地學習和深度思考。海量的信息雜而無序,你推什么我讀什么,缺乏選擇的自主性;太多的閱讀內容為了吸引人眼球而拋棄了原本的思想價值。而整本書閱讀作為正規出版物,所選取的篇目都是優秀的文學作品,保證了內容的優質性,且更具有系統性和規范性。就拿文學名著《紅樓夢》來說,小說中對于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進行了詳細描寫,用足夠的篇幅去創造更加立體的人物形象,有了讓讀者回味的空間,學生只有耐著性子讀完全書,才能真正“讀懂”《紅樓夢》。
2.整本書閱讀對于語文學習的意義。首先,有利于促進學生進行“完整閱讀”和“深度閱讀”。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以單篇或者節選的形式出現,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受到教師引導或編者意圖的影響;再加上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師沒辦法給學生足夠的閱讀和品味的時間,這就使得學生所了解到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平面性”和“片面性”,也就無法領略閱讀的魅力。而通過閱讀整本書,學生能夠接觸到不受他人干擾的“第一手信息”,有了探索人物性格成因、后果的可能性。學生通過閱讀探索完整的人物情節和背景,無論是從閱讀興趣還是認識深度上都比機械受教好得多。其次,有利于訓練學生綜合閱讀方法。整本書閱讀教學不僅是在教閱讀內容,更是在教閱讀方法,學生只有掌握了多種閱讀方法并能靈活加以運用,才能脫離教師進行獨立、深度的閱讀。整本書閱讀需要學生付出更多的閱讀時間,以便于仔細咀嚼、推敲、加深體會,考驗了學生靜心閱讀的耐心和提綱挈領的信息提取能力。整本書閱讀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內容重構、捕捉閃回、對照閱讀、跨界閱讀、經典重讀等,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情況探索更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
為了了解整本書閱讀的情況,筆者設計了相關調查問卷,對高中整本書閱讀現狀進行調查,調查對象為本校高一、高二、高三三個年級的學生和教師。經調查我們發現,由于高中階段課業壓力大,學生進行閱讀的時間有限,尤其是讀整本書更是需要耗費學生大量的時間,因此,部分學生選擇了縮略版的教輔,以求快速了解故事情節和人物關系;還有近60%以上的學生喜歡用電子產品進行閱讀甚至直接看影視作品,這種閱讀對于“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的《紅樓夢》來說,無疑丟棄了經典的文化營養,僅剩下殘羹冷炙,無法使學生體會名著經典的文學價值。在閱讀方法上,大部分學生都是直接閱讀,采用的閱讀方法和單篇的閱讀方法一樣,有70%的學生使用同一種閱讀方法去閱讀不同的書目,只有30%的學生會根據閱讀內容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在閱讀效果上,大部分學生認為整本書閱讀指的是閱讀的內容而非閱讀方法,閱讀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割裂了整體的閱讀思維方式,造成50%以上的學生在讀過之后只對一部分內容有深刻印象,而對一些內容印象模糊;甚至有5%的學生在讀過之后完全沒有印象。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在進行整本書閱讀時面臨很多問題,對整本書閱讀的認識也不充分,缺乏正確的閱讀方法,閱讀興趣不是很大。
1.明晰教師角色,做好全面準備。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在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居于主導地位,在開展整本書閱讀時也需要發揮教師主體作用,即教師不僅要設計好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流程,還要在教學過程中發揮組織、引導、合作的導學、促學作用,提高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效率。而從2017 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來看,它明確指出在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時,教師的職責是提出學習目標、組織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交流,這依然在凸顯教師的主導作用。而教師要想充分發揮自己的職責,則需要做好全面充分的準備。
首先,語文教師一定要重視對新課標的深入研讀。課程標準是指導語文學科教學的綱領性文件,是開展教學活動、制定考試命題、進行教學評價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新課標把高中語文教學內容按照“學習任務群”的方式分為了18 個,而整本書閱讀則是被放在了第一個,并且從學習目標與內容、教學提示兩方面有具體的要求,這是教師開展教學的重要參照。其次,教師要從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角度去審視整本書閱讀,例如《紅樓夢》作為我國古典小說的代表作,不僅對學生開拓自身視野、了解傳統文化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能夠在情節欣賞、人物評析、主旨提煉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審美鑒賞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最后,要提升語文教師的專業儲備。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對大部分高中語文教師來說都是新挑戰,需要其在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上進行針對性的提升。例如在對《紅樓夢》進行整本書閱讀時,教師一定要提前閱讀,并且要在讀原著的同時拓展閱讀面,了解專家、學者特別是“紅學家”的一些建議、見解,從而深化教師的認識;在教學技能上需要教師對如何有效開展此項閱讀活動進行深度分析,力爭抓住重點,避免把大量時間消耗于煩瑣的細節中,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好準備。
2.堅持以生為本,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學生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體,也是決定整本書閱讀教學效果最關鍵的因素,所以為了有效推進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工作,教師一定要堅持將生本理念推進教學,力爭使學生既能夠“讀得進去”,還能夠“讀得出來”,讓學生有收獲、有提升,避免出現形式主義問題。
首先,要重視讀前激趣,調動學生的參與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最有效的手段,針對部分學生對紙質閱讀無興趣以及擔心閱讀需要花費較多時間的問題,語文教師一方面要將整本書閱讀活動的重要性告知學生,使學生擁有正確的學習觀;另一方面,語文教師也要重視恰當激趣。例如,教師可以把書本中的經典描寫情節與影視作品中對應的情節進行對比來激發學生熱情,也可以給學生呈現關于“紅學”專家的講座視頻來激發學生興趣。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幫助學生初步勾勒一下整本書框架,特別是至今仍未解決的問題,進一步激發學生興趣,減少學生閱讀的盲目性。同時,教師要做好適時的導學角色,及時跟進學生的閱讀,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并給予學生持續的鼓勵。
其次,家校配合,保證學生的閱讀時間。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需要學生付出較多的時間,因此僅僅依靠學生在校時間難以完成,教師要尋求家長的配合,鼓勵并督促學生利用好在家的修整時間堅持閱讀,保證學生閱讀的持續推進。
最后,交流與展示,幫助學生養成習慣。為了使學生關注整本書閱讀活動,語文教師可以按照與學生一起制定的閱讀計劃定期開展交流與展示活動,給學生提供展示閱讀成果的舞臺,讓學生分享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心得體會或者疑難之處,再鼓勵其他學生進行答疑解惑,這樣就容易營造出人人愛閱讀的氛圍,進一步激發學生整本書閱讀的積極性。
3.優化教學形式,課內外相結合。在開展整本書閱讀過程中,為了減少學生的枯燥感,教師一定要避免陷入程序化閱讀狀態,要在教學中靈活地調整教學方法,把課內閱讀適當延伸到課外,提升學生閱讀的效果。
首先,教師要把教與讀結合起來,指導學生把精讀與泛讀相結合,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例如在對《紅樓夢》進行整本書閱讀時,教師可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初步梳理人物關系和主要人物的特點,這樣學生讀起來就更容易。而在精讀與泛讀結合方面,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出發來進行指導,如高中生非常熟悉的“劉姥姥進大觀園”,讓學生體會作者刻畫人物的功力。其次,適當開展課外活動,引發學生深度思考,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把自己印象較深的章節按照個人理解以課本劇的形式進行再現,然后再讓其他同學進行評判,這對提升學生閱讀積極性和理解力都有很大幫助。最后,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交流。莎士比亞曾說:“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為了提升學生閱讀積極性,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呈現階段性閱讀成果,如寫作展示、手抄報等,鼓勵學生的創造性認識,進而提升學生的創造力和審美鑒賞能力。
4.多元評價,以評促讀。教學評價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有引導、矯正和激勵作用,在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時也需要教師應用評價來以評促讀。為了全面評價學生特別是避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功利思維,教師要重視過程性評價,和學生一起應用閱讀評價表來評價學生閱讀過程中的具體表現;而終結性評價則可以把考試測試與學術性寫作結合起來,可以側重學術性寫作的評價,這更容易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往往會給教師帶來“意外之喜”。
總之,在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整本書閱讀是其重要的教學任務,這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有一定的挑戰性。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新課標要求和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角度去思考落實這一教學任務的方式方法,并在教學中大膽實踐,在實踐中進行總結和優化,努力摸索出一套適合學生的閱讀教學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