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姍姍(天津師范大學音樂與影視學院)

隨著互聯網不斷普及,現代信息技術與高校教育教學的融合發展模式不斷創新,“互聯網+”教育的教學模式開始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高校教育的創新發展。高校鋼琴教學模式的創新發展同樣需要依靠互聯網技術的支持,線上教學平臺建設、線上線下教學模式探索等教學研究逐漸成為高校鋼琴教師關注的重點。在新時期,高校要推動自身的教學水平提高,需要加強對信息技術的使用,以互聯網平臺為基礎,進一步探索互聯網與不同學科的融合,發揮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
《“互聯網+”背景下鋼琴教學模式創新研究》一書是由蔣琴所著,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于2020年出版的一本研究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校鋼琴教學模式創新的專業著作。本書不僅分析了鋼琴教學的各個環節,對高校的鋼琴教育實踐進行了研究,還提出了在適應時代發展的背景下,從高校鋼琴教學現狀著手,推動鋼琴教學模式創新的方法,對我國高校的鋼琴教學模式發展和創新具有一定幫助。
本書共六章。第一章為緒論,作者在本部分為讀者介紹了當前鋼琴教學的現狀,分析了鋼琴教學的主要特點等內容;第二章作者介紹了鋼琴教學的理論基礎,從專業角度出發為讀者了解鋼琴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提供了參考;第三章,作者介紹了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如何運用互聯網思維進行鋼琴教學的主要思路;第四章,作者論述了“互聯網+”鋼琴教育產品在教學中的運用,并提出了實踐方法;第五章,作者對“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鋼琴教學模式的現狀進行了論述,并針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了比較;第六章,作者對“互聯網+”背景下鋼琴教學模式創新方法進行了研究,為讀者學習鋼琴教學模式創新的主要方法,提供了借鑒。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新型教學模式的出現為高校鋼琴教學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高校鋼琴教學模式采用單一的授課模式,無法滿足當前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學習需求,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不利于高校培養高素質人才目標的實現。在本書的第一章,作者在提出了當前高校鋼琴教學存在著教學資源匱乏、教育理念落后等問題,為讀者分析了在新時代高校鋼琴教育發展的主要方向,即通過與互聯網技術融合,為高校的鋼琴教學提供新的教學平臺,積極拓展鋼琴教學資源,改變傳統的鋼琴教育方式,革新鋼琴教學理念,從而達到提升高校鋼琴教學質量的目標。
在早期的高校鋼琴課堂上,由于技術、資金的限制,授課模式大都是教師講解示范,學生模仿彈奏。然而,在我國加大高等教育投入與互聯網時代來臨的背景下,傳統的授課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的教學情況。在本書的第五章中,作者對“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鋼琴教學模式的現狀進行了論述,并針對上述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新型“互聯網+鋼琴”模式進行了對比,認為在當前互聯網的幫助下學生能夠了解的鋼琴范例越來越多,教學資源獲取難度大大下降;并且,“互聯網+”的鋼琴教育產品不斷涌現,為傳統的高校鋼琴教育帶來了發展的新機遇。由此,在智能化鋼琴教育產品的幫助下,高校鋼琴教師能夠采用多媒體、遠程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開展教學活動,讓高校鋼琴教育的場景更加普及,推動了高校的鋼琴人才培養。
互聯網技術的進步為高校傳統鋼琴教育的創新帶來了深遠的影響。高校教師在積極轉變自身教學理念的同時,也要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思想動態,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利用新技術、新方法對教學手段進行創新,讓鋼琴教學與互聯網技術真正融合。在本書的第六章中,作者對“互聯網+”背景下鋼琴教學模式創新方法進行了研究,提出了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加強鋼琴教育資源挖掘、探索線上線下混合鋼琴教學方法、加深對智能化鋼琴設備了解等方法,為高校教師進行鋼琴教學模式創新提供了方法借鑒。高校教師要切實做好相關的教研工作,配合學校的發展方向,積極投身于“互聯網+”鋼琴的教學模式創新當中,為新型鋼琴教學體系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并在此基礎上,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對鋼琴課程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對學生的鋼琴專業素養和音樂綜合素養培育,為社會培育出更多具有高素質的鋼琴人才。
《“互聯網+”背景下鋼琴教學模式創新研究》一書從當前高校鋼琴教學的實踐出發,為讀者展示了新時代背景下,互聯網技術進步對高校鋼琴教學的影響。并通過作者的分析與研究,為讀者提出了加快高校鋼琴教學體系建設與創新的思路,對高校教學水平提高具有很大幫助。同時也讓廣大高校鋼琴教師探索鋼琴教學的新模式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為高校教師的教學創新提供了一定的借鑒,對高校人才培養產生了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