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芬
強教必先強師。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是教育強國建設的基石。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南縣教育系統堅定踐行“三個務必”,把優秀的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中來,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扎實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政治引領,讓隊伍“硬”起來
廠窖鎮中心小學把“開學第一課”搬到廠窖慘案遇難同胞紀念碑下,用經典革命故事浸潤學生心田;在段德昌雕像前,德昌學校師生共同講述《火龍將軍——段德昌的故事》,讓黨史傳播入腦入心;洗馬湖學校大隊輔導員劉雯文一堂“行走”的勞動思政課,在田間地頭為孩子們根植鮮活大思政思想……
這是南縣教育系統近年推進“處處思政”的強力示范,也是“1+N 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隊伍構建的生動體現,更是南縣師生踐行“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深刻實踐。
在南洲六完小教師劉宇明眼里,校長鄧新杰每天早早到校,處處為師生考慮,“我們看著校長都很辛苦,但他從不說累。當時想,也許這就是共產黨員的作風。我也積極入黨。”她說,“年輕人更應該站在第一線奉獻青春力量。”
劉宇明只是南縣年輕教師中的普通一員。南縣深入實施“雙培養”工程,近三年發展黨員156 名,將黨員培養成骨干教師82 人,一大批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過硬的青年教師涌現。南縣教育局推動“黨建+”,建立完善黨建與業務融合機制,推動教師隊伍“硬”起來。
激發熱情,讓隊伍“活”起來
要建設縣域高質量教育體系,必須有一支作風優良的干部隊伍作保障。南縣教育系統將務實擔當作為選拔任用的鮮明導向,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
段夢佳是土生土長的烏嘴鄉人,“農村學校不僅留不住老師,也越來越留不住學生,我必須回來。”35 歲的段夢佳現任烏嘴鄉中心小學校長。六年前,她帶著僅4 個月大的女兒回到了母校任教。
“段夢佳就是‘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代表,她以身作則,幾乎以校為家,女兒在烏嘴上完幼兒園,現在烏嘴鄉中心小學讀一年級。像這樣的老師應該重用。”烏嘴鄉中心校校長鄧建波說,盡管烏嘴鄉中心小學里比段夢佳資歷老的老師有很多,但都對這個能干肯干的年輕校長服氣。
37 歲的羅單此前一直在長沙從事教育工作,2020 年考進南縣教育系統,成為浪拔湖鎮牧鹿湖中學的一名語文教師,將自己在城市學到的教學管理經驗帶到農村。一年后,牧鹿湖中學原校長向教育局推薦羅單任校長,局領導經過多番考察,先后多次派他參加縣級校長能力培訓、市級農村中小學校長能力線上和線下的提升班等。如今,羅單已任浪拔湖中學校長。
還有從城區優質校主動申請去農村的青樹嘴鎮中學校長謝應軍,畢業就扎根在三仙湖鎮中學的校長范雪怡……
南縣教育系統嚴格執行‘四制管理(坐班制、積分制、績效考核制、教師聘任制),讓多勞者多得,有為者有位,僅2022年就提拔80 后校級干部77 人,利用中層干部競爭上崗,校級干部交流輪崗等政策措施,最大限度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熱情。
本領養成,讓隊伍“強”起來
11 月17 日,南縣實驗學校,來自青樹嘴中心小學的語文教師王晶經歷了一周的跟崗培訓,以一堂匯報課文言文《司馬光》交上學習答卷。距正式上課還有10 分鐘的空隙,王晶對著PPT 反復操練著。“每一句話、每一個詞,每張PPT 都凝聚著指導老師鄧澌瑤的心血,我一定要講好。”當周,涵蓋語文、數學、藝體等科目的85 名小學教師齊聚南縣實驗學校跟崗培訓,通過骨干教師上示范課,跟崗老師上匯報課,對縣域內小學教師進行整體培訓。
目前,幼兒園階段以南縣實驗幼兒園為基地校,小學階段以南縣實驗學校為基地校,初中階段以城西學校為基地校,形成了以基地校帶薄弱校,推進全縣教師本領養成,讓隊伍“強”起來。
此外,由縣教育局主導,針對不同職級、不同崗位對教師知識結構、能力素質的不同要求,遵循按需施訓原則,全面推行教師業務全員提升計劃,優化4 個教師孵化基地,利用影子師訓輪訓300 名骨干教師,加大5 個市縣級名師工作室建設力度,并以青年教師三年成長計劃為抓手,325 名教師深度參與“青藍工程”,有效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作風、專業精神。同時,將引進人才和合理配置相結合,持續摸清家底,建立緊缺專業、緊缺人才“2 個目錄”,聘請強基訓練學科專家16 名、特長拔尖人才培養教練2 名,引進緊缺學科教師160 名。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我們將以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責任感、緊迫感與使命感,堅定不移強黨建、擴資源、促公平、抓改革、優治理、提質量,加快構建南縣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南縣教育工委副書記、縣教育局局長曹陽激情滿懷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