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揚爍
10 月30 日,記者走進桂東縣中小學生綜合實踐營地,只見亭臺樓閣、綠樹成蔭。而一年前該營地還只是鄉(xiāng)間的一所舊學校。走近教育實踐基地,里面設有陶藝室、科學室、炒茶室等一系列趣味教室,以及露天營地、篝火營地等場所。
將舊學校改造成研學基地,這并不常見。通過在農(nóng)村建設研學教育實踐基地,讓桂東縣走出了一條城鄉(xiāng)教育與鄉(xiāng)村振興相結合的路子。
如何想到在鄉(xiāng)村建設研學基地?桂東縣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朱飛遠給出的答復是——桂東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和良好的生態(tài)稟賦。“利用桂東縣域內(nèi)現(xiàn)有資源,打造具有紅色文化與生態(tài)文明的研學基地與研學路線,引導全縣乃至全市的中小學生前來研學,對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大有裨益。”朱飛遠表示。
在桂東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推動、桂東縣教育局的積極落實下,桂東縣建立起了縣中小學生綜合實踐營地與港澳青少年研學交流基地兩個研學基地。
隨著研學基地的建成,桂東縣的學生走進鄉(xiāng)間田野,開展豐富多彩的研學活動。
5 月19 日,桂東縣2023 年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活動在位于寨前鎮(zhèn)的中小學生綜合實踐營地(原寨前中學)正式啟動,首批300 名漚江一完小六年級學生參加活動。
活動現(xiàn)場,中小學生除了可以體驗射擊、射箭等軍事拓展項目,還可以學習茶葉種植加工及茶文化、陶瓷制作技術、手工制作等知識技能,通過真實場景的沉浸式體驗和實踐鍛煉,讓他們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傳承優(yōu)良革命傳統(tǒng)、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桂東縣中小學生綜合實踐營地負責人黃守井介紹:“基地通過開設寓教于樂、寓學于趣的20 多個課程,設計了7 條富有本土特色的研學線路,讓學生研學與礪行結合,達到知行合一。”
研學基地的建成,不僅滿足了全縣各類學校的研學需求,還為研學基地所在鄉(xiāng)鎮(zhèn)的中心學校提供了課后服務的好去處。
今年9 月,桂東縣寨前中學的學生扛著校旗,排好隊列,浩浩蕩蕩地向桂東縣中小學生綜合實踐營地走去,一片熱鬧景象。
來到營地后,在老師的指引下,學生開展各式各樣的課后服務。教室里,有的學生在炒茶,學習非遺文化;有的在做陶藝,感受農(nóng)耕文化;還有的在做科學實驗,觀察3D 打印,一旁有學生在使用小鋼鋸鋸木條做手工,還有的在進行機器人裝拆、無人機飛行實踐操作。“我們教學生擼手工,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能力,讓他們感受耐心細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營地教師陳玉玲如是說,她每學期帶的“炒茶徒弟”都有50 多人,學生對此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樂在其中。
“在老校區(qū)變成研學基地后,我們也會抽出時間把學生帶回到這里,進行大型的課后服務。”寨前中學副校長陳兵說,學校搬遷新校址后,很多設施在不斷完善中,開展課后服務的條件善不成熟。“而在借用研學基地后,如今學校的課后服務充滿活力,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多樣化需求。”陳兵說。
朱飛遠表示,開展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活動是桂東縣教育部門充分結合實際,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中小學生德育和校外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旨在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生活技能、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促進其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