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晨 李知遙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是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河南省教育系統高度重視法治建設,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法治思想和要求,全方位、多層次開展校園普法活動,在深化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和依法辦學上見行動,有效推動全省教育系統“八五”普法規劃落實落地,不斷增強法治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展開了一場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在河南教育的生動實踐。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法治思想,加強對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積極推動法治教育進校園,2022年7月,河南省教育廳印發《河南省教育系統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規劃》,明確“八五”普法工作的十項重點舉措:突出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開展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體系宣傳教育;發揮課堂教學法治宣傳教育主渠道作用;創新拓展校園普法手段和載體;加強法治教育工作隊伍建設;積極推進法治實踐教育;深化校園法治文化建設;一體推進教育法治建設;深入推進教育部門日常學法用法;推動形成法治教育工作合力。
打造品牌項目是法治宣傳的一種創新方式,是提高法治宣傳的吸引力和影響力的有效手段。2023年4月,河南省教育廳辦公室下發《關于開展全省校園法治文化品牌遴選工作的通知》,通過推進校園法治文化品牌的建設和打造,推動校園普法工作順利開展。通過開展校園法治文化品牌遴選工作,不僅能激勵各級各類學校不斷完善法治教育體系,同時促進各級各類學校之間的交流和學習,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法治教育氛圍和競爭機制。
鄭州大學創新打造校園法治文化品牌“鄭在說法”,旨在以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引導青年學生遵守憲法和法律,維護自身權益,為成長和發展保駕護航。“鄭在說法”結合線上線下形式,開展了多樣化、多層次、多渠道的普法活動,涉及青年學生生活中的各類法律問題,用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的語言和方式,講述基本的法律知識和案例,讓青年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掌握和運用法律知識。展示了河南省教育系統普及憲法知識、弘揚憲法精神、培養憲法意識的創新探索。
河南農業大學依托法學學科專業優勢,開展“弘農愛國 明法正航”校園法治文化平臺建設。開辟第二課堂,著重在普法中培養法學專業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答法律現實問題的能力,把法治教育落實到日常,促進學生學有所用,在實踐中進步、在服務中成長。與此同時,由法學專業教師指導,建立創作團隊,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法繹映像”大學生普法系列短視頻在校園內熱播,利用短視頻平臺為普法注入新的活力,從話題選擇、場景設置、話語表達等方面進行創新。
河南師范大學打造法治教育品牌“法律文化節”,堅持“出精品、樹品牌、育英才”的理念,以國家憲法日為契機,每年根據國家法治建設工作相關要求制定不同活動主題并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系列活動。在校外,依托大學生法律援助中心與新鄉市司法局、新鄉市中級人民法院等多家單位協作,設立大學生法律援助中心—普法宣傳流動站,以新鄉市周邊區域為輻射點,建立大學生法律援助中心實踐基地,為鄉鎮居民普及法律常識,提供法律援助,情暖民心、法亮鄉村。
河南工業大學法學院以“法治文化長廊”為載體,打造了具有法學特色的文化品牌,為師生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感悟、提升的平臺。這一文化品牌的建設,既有理念上的指導,又有實踐上的支撐,充分體現了法學院的辦學特色和育人理念。不僅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更是一所無聲的課堂,為國家培養了德法兼修、知行合一的優秀人才。信陽師范大學法學與社會學學院的“校園法治訓練營”,通過“法治辯論賽”“法律游園”“法律知識競答”等形式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和素養,深受師生的歡迎,已經成為校園普法工作的響亮品牌。
河南省教育廳政策法規處處長徐軍保表示,青年學生是法治中國建設的生力軍,培養學生的守法意識、提升學生的守法水平是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手段。法治教育進校園不僅可以提供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實際案例和模擬法庭等活動,讓學生們親身體驗法律的實踐與應用,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念。通過深入了解法律的公平、正義和人權保障等核心價值,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行為準則,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做知法、懂法、守法的新時代青年。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指導單位:河南省教育廳政策法規處)
責編:行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