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亮 趙嬌 王恩波



摘 要:我國高職院校目前存在內部治理體系不完善,外部力量協同聯動辦學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內外部缺乏有效銜接、沒有形成合力等現實困境。高職院校治理的“陀螺模式”具有整體性與系統性、協同性與異質性、互補性與趨同性、層次性與多樣性等基本特征,在高職院校內部治理的改革進程中,院校應以深化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為路徑,創新探索形成“黨的領導為軸、協同治理為身、五方聯動為面、內生驅動為力”的陀螺式內部治理模式,加快內部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高速運轉中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陀螺模式、內部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
Innovation of Spin Top-mode of the Vocational College Governance andPromotion of Modernization of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Capacity
Liu Yongliang Zhao Jiao Wang Enbo
(Shaanxi Polytechnic Institute, Xian Yang, Shaanxi 712000, China)
Abstract:At present, there ar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 for example,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system is imperfect , the role of running school with external forces collaboratively is not fully played, the connec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is not effective, and the cooperative effect is not formed well. The spin top-mode of vocational college governance ha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integrity and systematization, synergy and heterogeneity, complementarity and convergence, hierarchy and diversity. In the process of internal governance reform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colleges should take deepening the reformation of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chanism as the path and explore innovatively and form the spin top-mode internal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as the axis, coordinate governance as body, five aspects of linkage as surface, endogenous drive as dynamic, which will speed up the modernization of intern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management capacity, and achieve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high-speed operation.
Key words:spin top-mode, internal management system, modern governance capacity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職業教育的重視一以貫之,我國職業教育發展與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存在根本性的不同,進入大改革大發展的關鍵時期。隨著黨和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力度不斷提升,客觀發展環境的不斷變化、類型教育地位的確定為職業院校帶來了強大的外部驅動力,但同時也對職業院校治理水平提出了極大的挑戰。如何在動態平衡中實現高質量發展,是職業院校內部治理建設面對的重要課題。建立高職院校完善的內部治理結構,深化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創新,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協同聯通外部辦學力量,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機制保障,在客觀上已成為高職院校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求。
一、問題的提出
高等職業院校的內部治理模式是提高學校治理效能、實現學校治理有序穩定高效運行的重中之重。要求職業院校的管理制度更趨規范完善,權利結構更趨合理科學,績效激勵特征更趨明顯突出。當前,高職院校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行政權力與決策權力界限不清晰,決策領域中行政與黨務系統的協調不夠,導致職能交叉、權責不明、多頭管理、無人負責的現象,致使學校資源浪費,相關政策不能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二是學術權力小于行政權力并且趨于弱化,造成了以教師為主體的學術權力的損害,這種狀況不利于高職院校按照教育規律進行辦學。三是監督權的缺失,部分高職教代會作用發揮不夠,缺乏實質內容和相應的效力。以學生自治為主的學生會組織因學生畢業而引起的人員流動變化大,很難形成代表學生自身利益并涉及學校事務的一致性意見,對學校相關事務的監督也就微乎其微。有些高職院校成立的理事會也僅是搭建了一個框架,理事會的結構設計與制度建設在高職院校治理實踐層面尚未充分發揮其作用。
二、“陀螺式”內部治理模式的內涵特征
“陀螺模式”是高職院校治理的一種整體創新,從本意來說,陀螺快速、穩定、有效的旋轉,既與陀螺本身質態有關,又與陀螺的自身內力和外力有著密切的關系。如何優化管理、建章立制、搭建平臺、發揮院校內部治理的潛能,催生“陀螺”穩定快速旋轉的親和力、向心力、執行力、聚合力、驅動力等力量,是“陀螺模式”治理效能發揮的的關鍵。陀螺模式”核心特征是以制度建設為核心,以促進要素整合為途徑,完善內部循環治理體系;以政校行企為主體,以利益共享為紐帶,推進要素互動,構建外部循環治理體系;通過主體協作、要素融合、關系協調,實現內外部循環治理體系有效銜接。
近年來,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緊緊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按照“雙高”建設計劃關于加強內部治理的部署和要求,以實現“自主管理,分權制衡;自我約束,層級治理;質量自治,多元評價”為目標,以深化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為路徑,探索形成“黨的領導為軸、協同治理為身、五方聯動為面、內生驅動為力”的陀螺式內部治理模式(見圖1),有效提升了內部治理水平,實現高速運轉中的快速發展。
三、 “陀螺式”的內部治理模式的構建與實施—以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一)點面結合,構建陀螺式內部治理體系
1.堅持黨的領導,樹牢陀螺之軸
學校堅持把黨的全面領導作為軸心,是內部治理建設必須遵循的首要原則,不斷完善健全現代大學制度,以《章程》為“基本法”,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充分發揮“黨委會”“院長辦公會”作用,形成黨委全面領導、院長負責行政、學術委員會主導教學科研、教代會民主監督,既分工明確,又相互合作的體制格局和制度框架。通過建立“年初確定目標、年內過程督辦、年終雙考雙評”制度,確保黨建與業務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實現以黨建促發展。以“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兩個責任”和“五責聯動機制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兩項剛性制度,持續擰緊“知責、明責、履責、盡責、督責、問責”的責任鏈條,堅定樹立黨的全面領導這一陀螺旋轉之軸。
2.加強內部聯動,構建陀螺之身
學校積極推進內部聯動。修訂學校《理事會章程》,明確政府、行業、企業、科研院所參與辦學的咨詢、指導、監督等方面的權力和義務,激發各方參與辦學的主動性。進一步發揮學術委員會作用,在學校學術委員會下設立了“專業建設委員會”“教學工作委員會”“教材選用委員會”“科學研究委員會”“師資隊伍建設委員會”等5個專委會,并在二級教學部門設立了學術委員會二級分會,統籌行使好學術委員會和各專委會在“三教改革”等各類事務中決策、規劃、審議、評定和咨詢中的職權;落實教(工)代會制度,充分發揮教(工)代會在民主決策、重大問題審議、監督督辦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營造“教授治學、民主管理”的良好格局,形成聯動發展的陀螺之身,著力從合理分工、決策議事、溝通協調、權利監督和糾錯矯正等五個方面實現高效協同運行。
3.強化五方協同,營造陀螺之面
學校持續強化協同發展。以市場導向、共建共享原則為指導,不斷完善協調溝通渠道,暢通相關行業、區域企業及所在社區的溝通聯系,吃透各方利益訴求,本著合作共贏、共建共享的目的,有效促進各方的跨界合作與協同共治,建立政、行、企、校、研五方共贏機制。深入調研分析各方述求,積極向政府提供政策建議和決策支持,向行業提供需求報告和趨勢分析,向合作企業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向研究機構、企業研發部門提供科研創新、成果轉化和技術服務,激發各方參與合作的積極性。立足裝備制造業和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結合學校辦學特色和優勢專業,搭建各類產教融合平臺,積極拓展多方參與的共建共享路徑,構建形成了聯動發展的陀螺之面,使得學校發展的外部力量有效形成合力,進而推動學校職業教育事業發展的高效運行。
(二)“陀螺模式”的驅動與實施
僅靠外部驅動,陀螺不僅難以旋轉,更有倒覆的風險。必須要把外部驅動有效轉化為內生驅動,才能實現陀螺的穩定旋轉。因此,通過持續完善制度體系、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不斷強化質量保障,進而激發強大的內生驅動力,是職業院校這只“陀螺”高速旋轉并實現動態平衡的關鍵。
1.以完善制度體系立規范,定內部治理規則
學校按照“梳理現有規章制度—摸清家底”“厘清學校各項業務范圍—系統設計”“統籌考慮查漏補缺—構建體系”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學校《規章制度管理辦法》,系統進行“調研、制定、修訂、廢止、解釋”的制度梳理工作,對學校現有的近400項規章制度進行了全面梳理,經研判,宣布90項制度失效,廢止制度114項,并定期更新編印制度匯編。挖掘總結教師教材教法創新改革、科學研究、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創新典型經驗,將其固化下來,成為提升管理效能的制度成果,有效推進制度改革創新。建立“事前有標準可依”“事中有監督可查”“事后有考核可評”的全過程封閉的制度體系,進一步強化制度落地與過程控制,形成了學校“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管理文化(見圖2)。
2.以改革體制機制增活力,夯實創新發展基礎
按照“重心下移、權責匹配、有效監督”原則,理順學校與二級學院的權責關系,重點加強二級學院教改、科研、資源配置等方面應有的自主權,不斷推進管理重心下移。成立教學工作委員、專業建設工作委員、教材選用工作委員會、師資隊伍建設工作委員會、科學研究工作委員5個專項工作委員會,激發二級學院學術自治。為進一步規范二級學院黨政集體領導和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制定并嚴格落實《二級學院黨政聯席會議制度》。在二級學院、教學部成立13個學術委員會二級分會,使學術決策回歸學術本位,進一步激發一線教學部門辦學活力(見圖3)。
3.強化質量管理促內驅,樹立辦學品質之魂
堅持“立德樹人、服務產業、教學中心、質量立校”理念,按照質量自治與多元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構建系統化的質量目標與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質量保證機制。依托常態化診改數據平臺,持續性、周期性的開展自我診斷、自我改進和自我完善。基于智慧校園大數據應用平臺對“學校、專業、課程、教師、學生”5個層面實施“八步一環”質量螺旋常態化診斷改進機制,逐步建立起各自獨立、相互依存、縱橫聯動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確保辦學質量的全面提升(見圖4)。
通過探索實踐“陀螺式”內部治理模式,學校逐步完善治理體系、提高治理水平,在辦學質量、業界影響、社會認可度等方面得到了有效提升。
四、結語
內部治理體系是一個內涵豐富、功能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動態系統,健全內部治理體系,需要職業院校堅持制度治校、依規治校,更加突出學校的各方面建設有機銜接、聯動集成、協同協調,更加突出機制的健全完善和制度的科學有效,更加突出運用治理的理念、系統的觀念、辯證的思維推動高職院校內部治理高質量發展。當前,高等職業院校亟須處理好內部的各種關系,找準軸心。還要緊密聯系好外部的各種關系,五方協同,形成推動學校發展的合力。創新改革內部治理結構,推動二級治理落地生根,激發學校發展活力。推動校內制度建設,優化內部運行機制,持續提升治理能力,使得“陀螺”高速高效運轉,推進高職院校在職業教育改革過程和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中的高質量發展,從而培養更多的高水平技術技能人才,更好的支撐經濟社會發展。
參考文獻:
[1]馬超山,溫善策.教育決策論[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88:3.
[2]費云生,吳昊.高職院校內部治理體系現代化助力“雙高”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22(2):42-47.
[3]胡宏亮,王慧,張健,韋小雙.高職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邏輯意蘊、實踐迷思與推進策略[J].航海教育研究,2023(1):1-7.
[4]曹叔亮.高職院校雙循環治理的基本特征、現實困境與改革路徑[J].現代教育管理,2023(5):120-128.
[5]王國輝. 深化高職院校兩級管理體制改革的思考[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29-32.
[6]鮑東杰,鄭煜煊,呂婷,職業技術大學現代化治理體系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3(2):28-35.
(責任編輯 朱夢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