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軍
現代醫學始于聽診器的發明。聽診器發展至今已出現像聲學聽診器、電子聽診器、多普勒聽診器等多種類型。其實,我們利用身邊常見的器材就可以制作出簡易的聲學聽診器。
安全小貼士:
1.在制作聽診器時難免會使用小刀、打火機等工具,注意安全。
2.戴上耳件后,不要讓其他人對著聽診頭大聲講話。
我們知道,人體內部組織會發出很多聲音,比如,心跳的聲音、腸子蠕動的聲音、關節彈響的聲音等。當我們生病時,這些聲音就會發生變化,醫生就可以根據這些聲音信息來輔助診斷。而聽診器是內、外科等醫生最常用的診斷工具,它可以收集和放大心臟、肺部、血管等部位發出的聲音,幫助醫生感知這些部位是否存在異常。
聲學聽診器主要由聽診頭、膠管和耳件三部分組成,聽診頭用來收集聲音,膠管用來傳播聲音,耳件則用來聽取聲音。當聽診頭收集到聲音后,聲音會在膠管中傳播,膠管可以減少聲音的損失,從而幫助醫生收集信息。
實際上,早期的聽診器就是一個木筒。現在我們只需將塑料瓶的底部去掉,扣放在胸前,從瓶口就可以清晰地聽到心跳的聲音。如圖1 所示,我們也可以在瓶口插入一個紙筒,來增加聽診器的長度。
圖1
當然,我們不會直接貼到別人胸口去傾聽,這樣顯得不夠文雅。所以,我們需要準備一個漏斗、截取的塑料瓶頭部或者紙杯等材料作為聽診頭,再加一些粗細適中的軟管和一副耳塞,就可以制作出一個簡易的聽診器。比如,使用紙杯作為聽診頭的具體操作如下:在紙杯底部用熱熔膠固定兩截吸管,將兩條粗細、長度適中的軟管一端套到吸管上,另一端套上耳塞即可(如圖2)。耳塞的使用可不僅僅是增加耳朵的舒適度哦,它還可以減少聲音的損失。如圖3 所示,這樣就顯得文雅多了。
圖2
圖3
使用不同材料制作的聽診頭聽到的聲音效果是不一樣的,大家可以自制不同的聽診器來比較一下,聽聽心跳聲有何差別,思考一下造成差異的原因是什么,進一步思考如何改進才能讓聽到的聲音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