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前進
(寧夏大學前沿交叉學院 寧夏 中衛 755000)
黃河,華夏文明的母親河,素有“天下黃河富寧夏”之贊的寧夏回族自治區正是處于黃河上游的峽谷地段,而黃河干流從中衛市沙坡頭區南長灘入境,到石嘴山頭道坎以下麻黃溝出境,河流長度397km,是寧夏主要的供水來源。
2019 年9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升為重大國家戰略;2020 年6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指出,要把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作為重中之重,實施河道和灘區綜合治理工程,統籌推進兩岸堤防、河道控導、灘區治理、統籌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和環境治理,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2020 年7 月,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關于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實施意見》,對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作出全面部署,確保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示范。
因此,在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以及全民健身發展的背景下,從體育旅游的角度來進行研究,運用RMP分析方法,探討寧夏黃河流域體育旅游的發展模式,為寧夏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和全民健身發展作出貢獻和提供借鑒,更好地弘揚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
運用GIS 分析法,對寧夏旅游資源進行空間分析,在GIS 空間分析方法中,旅游資源屬于點狀要素。最鄰近距離是指寧夏旅游資源在地理空間中相互鄰近程度的指標,可體現寧夏旅游資源的空間分布類型。點狀要素通過最鄰近距離分析有集聚、隨機和均勻3 種點狀分布類型,集聚分布的最鄰近距離最小、隨機分布較大、均勻分布最大。當鄰近點指數等于1,表明點狀要素為隨機型;當鄰近點指數大于1,證明點狀要素為均勻分布;當鄰近點指數小于1,則點狀要素為集聚分布。分析得出,寧夏旅游資源的鄰近點指數為0.56,小于1,由此可知,寧夏體育旅游資源在空間上屬于集聚分布類型。

圖1 寧夏體育旅游資源空間分布
根據國家標準(GB/T18972-2003)《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對寧夏A 級旅游景點進行分類統計,結果顯示寧夏旅游資源有8 個主類、20 個亞類、40 個基本類型,分別占國家標準總量的100%、64.5%、25.8%。表明寧夏旅游資源較為豐富齊全,為體育旅游資源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體育旅游作為新型產業,市場的發展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關注,《進一步促進體育消費的行動計劃(2019-2020 年)》提出,到2020 年全國體育消費總規模達到1.5 萬億元,體育旅游總人數實現10 億人次,占到全年旅游總人數的15%。《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 年)》提出到2020 年我國冰雪創業總規模達到6000 億元。

表1 寧夏體育旅游資源分類表
(1)游客年齡分析。
如圖2,分析游客的年齡發現,參與體育旅游游客的年齡分布相對均衡。以年齡段劃分,參與體育旅游的對象主要是以26-40 歲為主,有255 人,占比39.6%,其次分別為19-25 歲、41-50 歲、18 歲及以下和60 歲及以上,分別有207 人、135 人、26 人和21 人,各占32.1%、21.0%、4.0%和3.3%。由此可以得出,體育旅游對每個年齡段的游客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從年齡段總體來看,還是以中青年為主。

圖2 游客年齡分析
(2)游客職業分析。
如圖3 所示,在對游客的職業分析中發現,參與體育旅游的主要人群是以企事業人員為主,有214 人,占比33.2%,其次分別為學生、個體經營者、其它、公務員和離退休人員,分別有204人、107人、56人、40人和23人,各占31.7%、16.6%、8.7%、6.2%和3.6%。通過訪問了解到,企事業人員平常工作壓力大,身心疲憊,因此會在節假日參與到體育旅游當中,以此來緩解壓力、鍛煉身體。而學生主要是在寒假、暑假等節假日進行體育旅游,釋放學習中的壓力。

圖3 游客職業分析
(3)游客學歷分析。
由圖4 可以看出,參加體育旅游的游客主要是以大專/本科為主,有456 人,占比70.8%,其次分別為高中/中專、碩士及以上和初中及以下,分別有104人、53人和31人,各占16.1%、8.2%和4.8%。大專/本科學歷表現出較高的出游率。

圖4 學歷分析
(4)影響游客參加體育旅游的因素分析。
如表2 所示,通過對影響游客參加體育旅游的因素進行分析可得,主要影響因素為時間原因和經濟原因,分別占比61.3%和59.5%。這主要由參加體育旅游的人群職業所導致,大多數人選擇在節假日和周末等時間參加體育旅游。

表2 影響游客參加體育旅游的因素(N=644)
(1)不同年齡游客滿意度分析。
如表3 所示,利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不同年齡游客對于對寧夏體育旅游的滿意度的差異性,可以得出在對寧夏體育旅游的滿意度中,不同年齡的游客對寧夏體育旅游的滿意度未呈現出顯著性(P=0.102 >0.05),表明不同年齡游客對于對寧夏體育旅游的滿意度不具有顯著差異性。
表3 不同年齡游客滿意度分析(±S)

表3 不同年齡游客滿意度分析(±S)
“*”表示顯著性性差異P <0.05
18 歲及以下 19-25 歲 26-40 歲 41-59 歲 60 歲以上 F P 2.08±1.06 2.18±0.734 2.10±0.74 1.99±0.66 1.86±0.727 1.940 0.102
(2)不同學歷游客滿意度分析。
如表4 所示,利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不同學歷游客對于對寧夏體育旅游的滿意度的差異性。可以看出:在對寧夏體育旅游的滿意度中,不同學歷的游客對于對寧夏體育旅游的滿意度未呈現出顯著性(P=0.536 >0.05),表明不同學歷游客對寧夏體育旅游的滿意度不具有顯著差異性。
表4 不同年齡游客滿意度分析(±S)

表4 不同年齡游客滿意度分析(±S)
“*”表示顯著性性差異P <0.05
初中及以下 高中/中專 大專/本科 碩士及以上 F P 1.94±0.81 2.05±0.67 2.11±0.75 2.11±0.78 0.728 0.536
(3)不同月收入游客滿意度分析。
如表5 所示,月收入方面,利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不同月收入對于對寧夏體育旅游的滿意度的差異性。可以看出:在對寧夏體育旅游的滿意度中,不同月收入的游客對于對寧夏體育旅游的滿意度呈現出顯著性(P <0.05),意味著不同月收入游客對寧夏體育旅游的滿意度有著顯著差異性。其中,月收入為暫無收入的調查對象對寧夏體育旅游的滿意度最高,得分為2.23±0.82,而月收入為6500 元以上的游客對寧夏體育旅游的滿意度最低,得分為1.78±0.63。
表5 不同月收入游客滿意度分析(±S)

表5 不同月收入游客滿意度分析(±S)
“*”表示顯著性性差異P <0.05
收入 ˉX±S F P 1500 元及以下 2.08±0.72 1500-2500 元 2.15±0.82 2500-3500 元 1.84±0.85 3500-4500 元 2.07±0.75 2.468 0.017*4500-5500 元 2.14±0.73 5500-6500 元 2.04±0.67 6500 元以上 1.78±0.63暫無收入 2.23±0.82
在RMP 分析中,旅游產品創新開發要求遵循一定的操作性框架,也就是有理念、有線索、有格局、有層次的四有產品開發模式,包括構建旅游產品理念系統、揭示深邃歷史文化背景、組織優化旅游空間結構、凸顯重點旅游產品層次。
理念系統是區域旅游發展規劃和旅游產品開發的思想基礎,一個缺乏產品理念的旅游區,其產品開發可能會出現混亂和沖突。吳必虎在對多個城市旅游規劃項目實踐的基礎經驗上提出了“3P-3I”模式,該模式認為:通過對目的地3P——地格、認知、合作競爭的情景分析,通過3I——理念識別、視覺識別、行為識別建立目的地形象顯示系統,在此基礎上構建旅游產品理念系統。在自然地理特征方面,寧夏地處黃河流域上游峽谷地段,位于東部季風區、西北內陸區和青藏高原三大自然區域的交會地帶,“素有天下黃河富寧夏”美譽,具有獨特的丹霞地貌、峽谷、沙漠、植被等資源;在歷史文化特征方面,寧夏具有典型的多元混生文化,水洞溝古人類遺址、獨特的西夏文化;通過對游客的認知訪問,寧夏在游客的心目中呈現出明顯的沙漠體育旅游形象和民族文化底蘊。綜合地格分析和認知分析,可以將寧夏沙漠體育旅游資源和民族文化進行融合發展,構建出寧夏品牌特色。
寧夏歷史悠久,成立于1958 年,是中華文明的古老發祥地之一。所謂寧夏,就是平定西夏,讓其安寧的意思,1038 年,黨項族首領李元昊以興慶府為都城,建立了大夏國,稱為西夏。改革開放以來,寧夏國民經濟穩步增長,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自治區曾經也提出了“西部大開發”的口號,在2000 年初,國務院召開的西部地區開發會議上,將大力發展旅游等第三產業寫進了西部大開發當中。地理位置上,寧夏地處我國東部季風區與西北干旱區的過渡地帶,具有歷史悠久的黃河文化,形成了寧夏旅游資源的豐富性和獨特性,有黃河景觀、沙漠景觀、草原景觀、西夏文化、民族文化等。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就是對寧夏塞上江南的生動描述。
寧夏繼海南之后全國第二個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在《寧夏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實施方案》中,寧夏提出了“全景、全業、全市、全民”的發展模式,規劃了“一核、兩帶、三廊、七板塊、百點支撐”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在交通方面,寧夏構建起“三環四縱六橫”高速公路和“1222”普通干線公路網,形成了內通外聯的格局。目前寧夏具有兩大5A 級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分別是中衛市沙坡頭區旅游景點和石嘴山市沙湖旅游景區。主要為沙漠體育旅游資源,體驗項目有滑沙、沙漠越野車、沙漠駱駝、卡丁車等。其旅游資源和項目較為單一,可根據寧夏旅游資源開發不同的體育旅游項目,如中衛市寺口子,可以開發山地攀爬型體育旅游資源等。
根據旅游產品開發原理和寧夏旅游整體規劃,結合寧夏體育旅游市場以及地方特色,以此為基礎將寧夏體育旅游產品設計為核心層、重點層、結合層三個層次。三個層次互相聯系,互相影響。帶動寧夏體育旅游的新發展格局。
核心層——主要發展以中衛為中心的黃河流域旅游區,黃河旅游區是集自然景觀和歷史景觀的綜合性旅游產品,包括沙坡頭、銀川旅游區、青銅峽旅游區、寧中旅游區、沙湖旅游區。以黃河流域體育文化為核心,打造黃河流域體育文化帶。
重點層——是對核心層產品追加的可以創造其它利益的產品,通過對核心層體育旅游產品的建設,以黃河流域為依托,創建黃河流域體育品牌賽事,如黃河流域馬拉松、環城健身跑等。通過品牌賽事的打造,提升城市影響力,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體育旅游運動當中,游客可通過觀看比賽,積極參與到體育活動當中。
結合層——主要將寧夏民族特色與體育旅游結合,旅游產業和體育產業形成耦合,達成區域合作戰略。如將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鄉土性特色等身體性活動開發成游客可參與的集體項目,充分吸引游客,使游客在旅游活動當中體驗民族的文化,達到愉悅身心的效果。通過集中精力建設重點產品和項目,帶動寧夏體育旅游的整體發展。
寧夏作為黃河流域上游地區,成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角色,旅游業也是支撐寧夏“九大重點產業”發展的重要部分。體育旅游作為“旅游+”的融合產業,能夠結合寧夏地區的特色優勢,發揮其重要作用,在體育強國建設背景下,體育旅游能夠成為新型產業,形成融合發展的新型模式。促進體育消費,也是建成體育強國的重要路徑,為寧夏“旅游+”產業提供新的發展思路與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