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智成,何超,竇智祥,寧旭,吳健
(1.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九五五醫院,西藏 昌都 854000;2.中國人民解放軍西藏軍區總醫院,西藏 拉薩 850000;3.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與影像醫學系),重慶 400038)
我國自2003 年起開始派遣維和分隊參與聯合國剛果(金)任務區維和行動。截至2022 年,我國已派遣26 批次維和醫療分隊前往聯合國駐剛果(金)穩定特派團(以下簡稱“聯剛團”)執行任務。剛果(金)位于熱帶氣候區,全年平均氣溫在25 ~28℃。中國駐剛果(金)維和醫療分隊位于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南基伍省布卡武市,由指揮官、行政管理人員、醫護人員、輔診人員、醫療保障人員及后勤保障人員共43 人組成。維和行動要求分隊定期輪換,海外醫院的物資也面臨更新迭代和補充的需求。因維和地區的特殊性,任務期間分隊一般只能進行1 ~2 次物資海上運輸。
目前,中國維和醫療分隊承擔的主要任務是組織開展聯合國任務區二級醫院,保障民事人員、軍事人員、國際雇員、當地雇員、聯合國志愿者的醫療服務。聯合國對二級醫院的接診范圍和基礎設施標準有明確規定。因此,二級醫院設備配置需滿足以下要求:(1)符合接診范圍內醫療救治的需要;(2)符合聯合國COE 核查、OEI 核查對各類醫療設備數量和性能的標準。
聯合國任務區的醫療系統由一級醫院至四級醫院組成。每級醫療機構具備相應的醫療救治能力,各級醫院一般收治接診范圍內的患者。當接診本級醫療救治能力外的病人時,應聯系聯合國醫療管理部門進行醫療轉運。二級醫院接診范圍如下。
(1)救治小病、輕傷患者,每天40 人次。(2)進行患者傷病分類。(3)穩定患者基本生命體征。(4)按照傷病類型和嚴重程度對患者醫療轉運。(5)提供預防疾病、醫療風險評估等問題的咨詢。(6)開展一般外科手術,每天3 ~4 臺。(7)提供重癥護理、患者復蘇特別護理。(8)對7 天內可以治愈出院的患者進行治療,可同時收治10 ~20 名患者。(9)每天可治療5~10 人次牙科患者;每天可開展10 人次超聲檢查、10 人次X 射線檢查和20 人次檢查。(10)提供藥品、防疫服務。
聯合國《醫療支援的核查原則和性能標準》明確了二級醫院的基礎設施,其中核查必須的醫療設備名稱、數量和性能要求匯總如下。
(1)門診診室(2 間):檢查床2 臺、聽診器2 臺、眼底鏡2 臺、耳鏡2 臺、心電圖機2 臺、反射錘2 支、體溫計2 臺、血壓計2 臺、陰道窺器2 臺、直腸鏡2 臺、量尺2 個、檢查手電筒2 支、檢查燈2 臺。(2)藥房:藥品冰箱1 臺、血制品冰箱1 臺。(3)放射及超聲診室:數字化X 線成像系統1 套(包含X 線診斷臺和打印機)、便攜式數字化X 線成像設備1 臺、觀片燈2 臺、X 線防護衣2 套、彩色多普勒超聲成像設備1 臺。(4)檢驗室:血液細胞分析儀1 臺、生化分析儀1 臺、顯微鏡2 臺、離心機1 臺、尿液分析儀1 臺、保溫箱1 臺、血糖儀1臺、醫用冰箱1 臺、醫用冷凍柜1 臺。(5)牙科診室:電動牙科綜合治療椅1 臺、拔牙補牙治療器械1 套、牙鉆1 套、口腔X 線設備1 臺、X 線防護衣2 套、牙科器械消毒機1 臺。(6)急救室:檢查床2 臺、聽診器2 臺、眼底鏡2 臺、耳鏡2 臺、心電圖機2 臺、反射錘2 支、體溫計2 臺、血壓計2 臺、陰道窺器2 臺、直腸鏡2 臺、量尺2 個、檢查手電筒2 支、檢查燈2 臺、觀片燈1 臺、護理推車2 臺、除顫儀1 臺、便攜式呼吸機(含氧氣瓶)1 臺、脈搏血氧儀1 臺、負壓吸引器1 臺、喉部麻醉噴霧器1 臺、托板式擔架2 臺、輸液支架3 臺。(7)手術室:手術床1 張、無影燈2 臺、麻醉機1 臺、電熱療機1 臺、負壓吸引器2 臺、空氣消毒設備2 臺、護理推車1 臺、除顫儀1 臺、呼吸機1 臺、輸液泵1 臺、脈搏血氧儀1臺、氧氣瓶2 罐、病人轉運推車2 臺。(8)消毒供應室:高壓蒸汽滅菌器1 臺、清洗消毒機1 臺、空氣消毒設備2 臺。(9)病房:多功能病床20 張、矯形牽引設備(每間2 套)、護理推車(每間1 臺)。(10)特護病房:特護病床2 張、血液血氣分析儀1 臺、多參數監護儀1臺、除顫儀1 臺、簡易呼吸器1 套、輸液泵1 臺、負壓吸引器1 臺、氧氣瓶1 罐。(11)轉運救護車(2 臺):便攜式氧氣通氣裝置2 套、便攜式除顫儀2 臺、便攜式負壓吸引器2 臺、脈搏血氧儀2 臺。
二級醫院核查標準的醫療設備較片面,難以支持醫院的全部業務。以剛果(金)中國二級醫院為例,醫院近年主要醫療數據如下。
第21 批維和醫療分隊(2017.09-2018.09)門診1859 人次,住院151 人次,手術59 臺次,轉運后送18人次,放射、超聲、心電圖及各類實驗室檢查共計3409項次;第22 批維和醫療分隊(2018.09-2019.09)門診1554 人次、住院136 人次,手術44 臺次,轉運后送32人次,開展X 光、B 超、心電圖等各類檢查985 余例次;第24 批維和醫療分隊(2020.09-2021.09)門急611 人次、住院61 人次、手術233 臺次、轉運后送17 次,放射、超聲、心電圖及各類實驗室檢查共計920 項次;第25 批維和醫療分隊(2021.09-2022.09)門診625 人次、住院23 人次、手術47 人次、后送8 人次,放射、超聲、心電圖及各類實驗室檢查共計200 項次。醫療數據對比簇狀圖如圖1 所示。

圖1 剛果(金)中國二級醫院醫療數據統計
不難看出,不同年份醫院接診人數和就診需求存在差異。針對核查標準要求的醫療設備不足完成醫院業務的問題,結合醫院接診患者實際就醫需求,提出二級醫院應配置的醫療設備明細如下。
(1)放射及超聲診室補充設備:便攜式彩色多普勒超聲成像設備1 臺;(2)檢驗室補充設備:實時熒光定量PCR 儀1 臺、電解質分析儀1 臺、免疫分析儀1 臺;(3)牙科診室補充設備:根管治療儀1 臺及根管測長儀1 臺、潔牙機1 臺;(4)急救室補充設備:多參數監護儀2 臺;(5)手術室補充設備:麻醉監護儀1 臺;(6)特護病房補充設備:呼吸機1 臺、多參數監護儀1 臺;(7)轉運救護車補充設備:便攜式多參數監護儀2 臺;(8)其他補充設備:醫用制氧機2 臺、紫外線消毒車10 臺、超低容量噴霧器2 臺、凈水設備1 套。
醫療設備實力對接,即對醫療設備名稱、數量、使用狀況、配件更換信息的交接工作。目前,維和分隊設備實力對接暫無標準流程可以參考,導致前后批次分隊對接過程中醫療設備信息統計不全面。
維和醫療分隊設備保障工作需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針對上述困難,以對接、采購、結果反饋、中期補充為過程,建立醫療設備保障的物理模型如圖2 所示。

圖2 基于海外條件的醫院醫療設備保障的物理模型
(1)現有醫療設備。前批分隊統計交接時二級醫院內現有所有能正常使用的醫療設備信息,信息包括設備名稱、生產企業、型號、數量、生產時間等。后批分隊根據信息內容提前了解熟悉對應的設備性能、操作方法和維護保養注意事項。(2)建議購買醫療設備。前批分隊依據交接時已報廢或者不符合使用技術指標的設備信息,給后批分隊提出需補充醫療設備的采購建議。(3)建議購買設備配件。前批分隊依據交接時待維修或者需要定期更換配件的設備信息,結合設備使用頻率,提出需補充設備配件的采購建議。(4)維和任務期間,分隊僅能進行1 ~2 次醫療設備海上運輸。故要求后批分隊以對接反饋信息為基礎,進行全面計劃和充分論證。并最終執行采購得到實際新增醫療設備和新增設備配件。(5)后批分隊海外部署完成后,結合各類核查和實際接診結果反饋,按需適時制定醫療設備和設備配件的中期補充計劃。
(1)駐地多屬于熱帶雨林氣候或者熱帶季風氣候,最高空氣濕度可達95%,而一般設備工作環境要求濕度≤85%。高濕度的工作環境會造成設備金屬儀表、機械轉軸結構生銹和電路系統腐蝕,嚴重影響設備操作使用,甚至存在短路、電擊等安全隱患。處理措施:①定期使用除銹劑清理設備表面明顯銹跡;②及時更換因生銹而嚴重偏離技術指標的配件;③在較為密閉的設備工作空間內放置除濕機或盒式干燥劑,降低空間內濕度。
(2)駐地經常出現極端風暴雷雨天氣,正在使用或者處于待機狀態的設備,可能因為設備穩定較差,出現內部集成電路電子元器件擊穿或者熔融的現象。處理措施:①盡量避免在雷電頻繁時間段使用重要醫療設備,驟雨天氣一般持續時間較短,治療操作可酌情與患者協商后推遲實施;②雷雨天氣時,所有待機狀態的設備應當正常關機并切斷電源;③定期檢查設備地線布置情況,保證所有醫療設備處于良好接地狀態。
二級醫院治療范圍、醫療設備配置標準與任務區實際醫療業務量存在一定矛盾。二級醫院依據聯合國規定一般情況只能收治7 天內能完成治療周期的患者,即傷情較重患者需要立即轉運后送。導致部分設備超負荷使用和部分設備長期閑置的情況。處理措施:(1)對于使用頻繁的設備適當縮短定期維護周期,并在物資籌備階段適當增加相關配件的攜帶數量;(2)對于使用頻率較低的設備,需保證每周至少保養操作1 次,操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正常開機、系統自檢、功能試機、正常關機。
(1)駐地電力供應一般采用市電與發電機發電相結合的方式,因駐地基礎設施較為落后,間歇性斷電、電壓驟變的現象經常發生。電源非正常切斷或者輸入電壓異常會造成設備保險管熔斷、開關電源系統損壞等故障現象,縮短設備使用壽命。正在實施治療、檢查的設備突然斷電,還會影響醫療救治服務效果。處理措施:①醫院電力供應總配電箱必須安裝穩壓設施裝置;②需要持續工作的重要醫療設備,必須安裝額定功率足夠的不間斷電源系統。
(2)醫用氧氣供應主要依托駐地當地醫療機構。二級醫院均無中心制供氧系統和氧氣罐裝系統,麻醉呼吸機氧氣源、霧化治療、保健性吸氧等操作的氧氣來源均為醫用氧氣瓶。醫院氧氣持續性供應是業務有效開展的有效保障,且海外氧氣補給存在周期冗長、手續復雜的特點。處理措施:①定期檢測醫用氧氣瓶、記錄氧氣儲備量,保證醫院氧氣儲備始終高于緊急醫療處置氧氣用量要求;②與當地具備氧氣生產供應資質的醫療機構建立長期有效的聯系,及時了解其工作時間、氧氣購置手續及所需資料、氧氣罐裝周期等要素,保證醫院氧氣補給渠道暢通。
本文通過總結多批維和分隊醫療設備保障經驗,結合聯合國核查標準和實際接診需求,建立了切實可行的中國二級醫院醫療設備配置策略和保障模式,降低了維和分隊醫療設備故障率,提高了設備保障工作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