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瑤
(中化地質礦山總局云南地質勘查院,云南 昆明 650200)
我國的國土資源開發方式趨于多樣化,而且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其需求也在不斷增長。這樣,既能合理使用和批準土地,又能有效地保障耕地的使用,還能有效地控制建筑用地,就成了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國已有的一些工程技術,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計量技術的準確率,但仍然存在一些人工干預的問題,以保證計量的準確性。因此,對我國國土測繪和劃界工作中的技術精確性進行探討具有實際意義。
土地測繪和劃撥工作是以土地征收、征用、劃撥等工作需要為基礎,由國家土地主管機關批準的具有相關資格的具有相關資格的土地測量和劃撥工作的專門機構。從這一特定的定義中可以看到,通過這些工作,可以使國土資源局在嚴格審核各種用地、合理地利用非農業建設用地的情況下,實現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建設用地審批工作規范、科學開展,在做到保護我國有限耕地資源的前提下,合理配置、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
這項工作應遵循國有優先、集體優先的方針,要根據有關的土地登記材料,以及對還沒有注冊的地塊進行調查,以確定其所有權。對于直線項目而言,由于涉及的區域較多,因此,在項目建設的過程中,必須先將項目的線路規劃清楚,然后再將收集的土地和相關資料的產權邊界畫出來。由于在實施過程中,由于實行屬地化的原則,因此要對各地的國土主管機關進行核實。
此項工作的主要目標是協助有關主管機關辦理有關土地政策的工作,該工作的實施要經過精確的現場測量,客觀準確地反映出該地區的地形地貌。從總體上看,我國的用地可分為3 種:農業用地、建設用地和未來用地。通過實地測量繪制的土地利用現狀數據,與國家土地普查的數據進行比較,并符合相應的變化條件,然后在測繪的范圍內繪制經過測量的土地利用現狀和更新數據。
測繪工作最后生成的地圖,本質上是測繪劃界的工作底,也是測繪劃界和最后測繪的基本條件,如果測繪工作與測繪工作的需求相差太大,就必須對這些工作進行調整。在實際勘察中,對于規模較小的工程,可以采用1:2000 的大尺度進行地形的測繪,而對于面積比較大、跨度比較大的工程,其地形圖的比例必須達到1:10000,這樣的比例下所得到的測量結果,也能為土地征收工作的現實情況所支持。但就目前的測繪工作情況來看,所繪制的地圖比例大致在1:500 ~12000,但這些測繪地圖不能對地形進行細致的描述,因此必須對原有的地圖進行修復。
通常來說,這份工作都是在業主的委托下進行,然后工作人員會根據授權書上的內容和相關的文件,將相關的照片和資料整理好,然后才會前往工地進行勘測和測量,最后還要進行勘測,確定邊界,然后將結果上報,然后進行審核和確認。
而土地測量師是測量技術和儀器的重要操縱者,其對測量的精度有很大的作用。對測量工作者進行有效的管理,關鍵在于對測量工作者的職業素養和工作能力進行合理的管理。在選擇工作崗位時,既要充分考查其專業理論和實際工作技能,又要注重對其職業倫理修養的考核,以保證勘察工作人員在遵循職業倫理的基礎上,合理運用相應的技術和設備來完成工作。而那些從事土地劃界工作的單位,也要對測繪工作的工作人員進行技術教育,保證他們掌握最新的測量技術和技術,在勘測定界工作中,正確使用土地測繪定界工具,為行政管理部門的土地資源開發利用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撐。
隨著城鎮化的迅速發展,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土地的短缺問題也日益突出。要確保測繪成果的準確性,必須加強對國土資源的統籌與管理。簡言之,有關方面要在不影響業主的合法權益的前提下,通過合理的途徑,將公共利益與私人利益之間的沖突得到妥善處理,同時,還必須將用地許可證書、選址文件等文件材料交給有關部門進行嚴格的審核。為保證該區域規劃用地的詳細信息可以清晰地顯示在土地登記記錄、圖紙上,有關政府部門必須修改相關的法律、條例,相應的土地管理司還必須修改土地的劃撥和登記,這樣可以極大地減少土地所有者的經濟負擔,最大限度地減少土地非法占用給土地測量與劃定工作造成的麻煩。
從事土地測繪和劃定工作的單位,不僅要有相應的職業資格,還要有國家的批準。要提高測繪成果的準確性,必須引進市場競爭的市場機制。簡而言之,在政府部門的招標中,所有擁有國家地理標志的單位都有資格參與競拍,但行政部門必須對所有的投標單位的技術實力、信譽等進行客觀的評價。最后做出科學的抉擇,公布成績。同時,要加強對地籍測繪工作的監管與管理,并根據實際情況,向有關單位發出通告,限期糾正,確保測繪工作的準確性。隨著有關技術的不斷發展,全球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遙感等技術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因此,在未來的土地劃界工作中,應根據所處地區的具體情況,選用先進、科學、科學的技術手段,為地勘和定界成果的準確性提供技術保證。
(1)權屬調查情況。從札達縣自然資源管理部門搜集用地范圍內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及土地登記中的權屬資料,并對分幅權屬界線圖、權屬來源證明文件等進行了審核,將審核合格的行政界線、權屬界線轉繪到工作底圖上;對無上述權屬證明材料或權屬界線模糊不清的,在札達縣自然資源管理部門的配合下,組織札達縣熱布加林村委會有關人員按《第三次全國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技術規程》和《地籍調查規程》要求現場指界,并將用地范圍內的權屬界線測繪到工作底圖上。根據調查,本項目范圍區內土地權屬為:國有土地,權利人為札達縣人民政府。(2)地類調查情況。依據GB/T 21010-2017《土地利用現狀分類》、以土地利用現狀圖上的地類界線,通過現場調查及實地判讀,將用地范圍內及其附近的各地類界線測繪或轉繪在工作底圖上,并標注二級地類編號。同時,對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的地類進行了核實,在勘測定界報告及面積量算表中已注明。利用收集到的用地范圍內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資料、將用地范圍內及其附近地類界線測繪和轉繪在工作底圖上,并進行了實地核定。根據現場調查情況,本項目實際地類與2020 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數據庫地類一致。(3)生態紅線保護區和永久基本農田調查情況。經過實地核查以及內業分析,使用札達縣永久基本農田數據庫與本項目范圍線套合,確定本項目不占用永久基本農田,使用札達縣生態紅線保護區數據庫與實測項目用地范圍線對比分析,本項目用地紅線不占用生態紅線保護區。
在本項目實施期間,我院2021 年所做的“札達縣易地扶貧搬遷及邊境小康不動產測繪、權屬調查工程”項目就在本次項目附近布設過了2 個衛星定位D 級控制點分別是X1、B6,3 臺精靈4RTK 無人機(設備測量精度:±0.1mm)。經“自然資源部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解算得到2000 國家大地坐標系及1985 國家高程基準。我院使用上述兩個點作為此次勘測定界的控制點,因為控制點為GPS 點,相互之間并不通視,所以使用基站GNSS-RTK 模式,合理架設RTK 基站,設置好中央經線、投影高等相關參數,校正坐標后,再相互檢查控制點精度,確定點位誤差均小于±0.05m,滿足土地勘測定界要求后開始施測。在此基礎上,我院以X1、B6 做已知點,加密T1、T2、T3、T4、T5 共5 個控制點,使用靜態GPS穩定采集數據1 小時以上后,使用平差解算軟件進行解算,得到2000 國家大地坐標系和1985 國家高程基準,作為此次土地勘測定界的二級控制點。
本次勘測定界測量儀器采用中海達GPS RTK 5 臺(設備測量精度:±(5.0+1.0×10-6×D)mm),坐標系采用2000 國家大地坐標系,高程系統采用1985 國家高程基準3 度帶,中央子午線81 度。起算控制為D 級GPS 控制網。
本次勘測定界采用我院測繪的1:2000 地形圖作為工作底圖,由于項目區建筑物稀少,地勢平坦,衛星信號好,地形圖測繪采用GPS RTK 施測,成果資料滿足規范要求,其中使用到的設備北斗海達TS5 測量型GNSS 接收機2 臺(設備測量精度:±(5.0+1.0×10-6×D)mm)、華測T5 測地型GNSS 接收機4 臺(設備精度:±(5.0+1.0× 10-6×D)mm)、南方靈銳S82GPS 接收機4 臺(設備精度:±(5.0+1.0×10-6×D)mm)、NikonDTM-352C 全 站 儀1臺(設備測角精度:2″測距精度:±2mm+2ppm)、TOPCON-GTS722 全站儀1 臺(設備測角精度:1″,2″測距精度:±2mm+2ppm)、TOPCON-GTS335W全站儀1臺(設備測角精度:2″,5″測距精度:±2mm+2ppm)。界址點、權屬點、地類點放樣采用GPS RTK 施測,界址點點位中誤差<±5cm。
(1)各類面積的量算均采用解析方法,實測項目用地總面積為47.9280 公頃。(2)按照土地權屬劃分。按照土地權屬劃分:項目占用國有土地為47.9280 公頃,未占用集體土地。(3)按照《土地利用三大類》劃分:項目占用農用地33.9040 公頃,其中:天然牧草地25.7155 公頃,灌木林地8.1232 公頃,其他林地0.0653 公頃;未占用建設用地;占用未利用地14.0240公頃,其中,內陸灘涂11.9554 公頃,河流水面2.0686公頃。(4)關于以“三調”成果為基礎,做好建設用地審查報批地類認定的緊急通知。按照文件精神,現狀為耕地的,按照耕地地類報批,應依法落實耕地占補平衡,現狀為耕地以外的其他農用地、農業設施建設用地,凡上一年度土地變更調查為耕地且未落實耕地“進出平衡”的,按照耕地地類報批,應依法落實耕地占補平衡;結合上述要求;本次勘測定界項目占用除耕地外的其他農用地,追溯到上一年度變更調查數據庫(札達縣2018 年度國土地變更調查數據庫)不含有耕地,農用地按本年度變更調查數據庫數據認定。按照文件精神,現狀建設用地的,根據其來源合法性進行分類處理,有合法來源的,按照建設用地地類報批;無合法來源的,按照建設占用時國土變更調查(或土地變更調查)的實際地類報批,地類為耕地的,應依法落實耕地占補平衡;本次勘測定界項目未占用建設用地。按照文件精神,現狀為未利用地的,按照未利用地地類報批;本次勘測定界項目占用內陸灘涂,河流水面。(5)最終地類認定結果。按照《關于以“三調”成果為基礎做好建設用地審查報批地類認定的緊急通知》文件精神,結合上述地類面積計算,最終認定地類分類情況如下:按照土地權屬劃分:項目占用農用地33.9040 公頃,其中,天然牧草地25.7155 公頃,灌木林地8.1232 公頃,其他林地0.0653 公頃;未占用建設用地;占用未利用地14.0240公頃,其中:內陸灘涂11.9554 公頃,河流水面2.0686公頃,不涉及其他地類,不占用基本農田。

圖1
綜上所述,土地勘測定界工作不僅可以使國土主管機關了解其實際使用情況,而且可以在測量的基礎上,對其進行科學的分配。在以后的土地勘測定界工作中,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勘測人員,提高土地規劃管理力度,引進先進的競爭機制和新技術。這樣才能有效確保土地勘測界定結果的精準度,提高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