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恩
汽車板塊近期走勢不錯,其中該如何挖掘?
該板塊跟蹤得非常緊密,今年的觀點也多次說過,汽車銷量整體增速沒有過多期待,要尋找內部增量機會,其中新能源汽車仍是相對增速明顯的。從二級市場看,由于電動化方向之前幾年被充分挖掘,外加這兩年技術尚未明顯突破,所以這個方向對資金的吸引力不大,更多要找新技術,這個后續還會跟蹤。
想象力更大在智能化,之前L2 級別的駕駛輔助功能還只能出現在中高端車型上,不過隨著技術進步,現在15 萬左右的車型L2 級別都是標配了,接下來硬件配置提升和車型價格下探是必然,也是未來決定汽車競爭力和消費者選擇的重要指標。
總體看,整車廠商與科技巨頭是推動智能駕駛發展的關鍵,近期有長安、L3 級別和特斯拉FSD 等消息催化,接下來還會有更多的汽車廠商和科技巨頭發布相關動態,這也會繼續刺激板塊情緒。
上周你說過一些汽車的潛力分支,中期怎么跟蹤?
值得跟蹤的方向要符合單車價值量高、競爭格局清晰、滲透率不算高等,如激光雷達、域控制器、線控制動等,這些都是潛力比較大的。以雷達為例,今年雷達數量大約為60萬-70萬個,明年預計將增長到200 萬個以上,2025 年預計將實現翻倍以上的增長。其中又分為毫米波雷達和激光雷達,后者目前滲透率較低。
激光雷達簡單可以理解為智能駕駛的眼睛,核心是一種光學遙感技術,通過向待測目標照射出光束,然后接收到待測目標反射回來的信號與發射信號進行比較,經過處理后,獲得探測待測目標的位置、速度等信息。目前一個成本在5000元左右,單車配備的數量多為1-2個,是單車價值量比較高的零部件,如果要實現L3級別,至少還要增加兩個。
激光雷達放量還有一個重要契機,從配置車型上看,之前都是30 萬以上的車型才能配備激光雷達,目前20 萬級別車型也開始用了,明年有望在18 萬車型上應用普及,車型價格越低理論上也就意味著銷量會更多,重點看技術降本的進展。
激光雷達也分高性能和中等性能。目前市場份額較多的是禾賽、速騰、圖達通、華為等,A股最純粹的標的不多,涉及的更多是激光雷達的主要產品,如激光器、光學、模擬芯片等。從股性上看,游資的品種活躍度更高,主要是市值小、彈性大的公司,更適合按照技術、資金和情緒應對,目前處在上升趨勢還未加速的品種更具性價比,具體在“滾雪球”中有分析。
本周市場開始縮量,轉強的信號是什么?
上周說過指數和個股情況,在關鍵位置補量才能輪動,否則就會轉弱。本周走勢相對較弱,成交量逐步萎縮,活躍不活躍的資金都低調了,所以耐心等標志性信號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最好的策略。轉強的信號包括放量到萬億的中陽線,有相對主流的熱點出現,板塊內有十來只個股漲停或者有辨識度的龍頭股出現,跌幅榜不被近期強勢股補跌占據等,這些信號在開盤15分鐘就可以找到答案,決定了當天的應對。
在這個信號來之前,多數個股都不會強。周一在“滾雪球”中就說過:要注意當前環境弱,基本上就是一日游。今天漲明天可能就跌了,沒有持續性。看似今天企穩的,也未必能出現強反彈。總之,技術形態也是基于盤面氛圍的。短期需要外資、機構和游資合力才能有所謂的行情,否則輪動就是最理想的局面。
主要科技分支接下來怎么看?
科技主要受制于短期情緒,盤面放量或者分支有標志性龍頭帶動是轉強信號,但力度要結合當天的盤面看,目前看預期不要過高,具體預判和應對在文章中有說明。如果不在意短期幾個點的波動,主要跟蹤的科技分支還可以按照中線波段策略應對,但需要耐心等信號。
此外,人形機器人近期一直有催化劑,這個方向也說過很多次。今年以來,山東、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陸續發布實施關于人形機器人等產業的利好政策,主要廠商也都有重要表態,這會是接下來行業發展的常態。從產業鏈看,除了減速器、傳感器、機器視覺等,資金還會挖掘新分支,核心都是前期未達大漲的,如絲杠等,這會在“滾雪球”中持續跟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