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夏磊
(千易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福建 廈門 361000)
近年來,智慧建造[1]技術在工程建設領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取得良好的成效,智慧建造技術在工程建設全過程質量控制的作用日益突顯,它利用數字設備和信息管理系統,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處理工程數據,從而實現項目智慧管控。
新羅區中醫院 A 地塊項目位于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未來城片區,總建筑面積為 81 128 m2,系福建省重點民生保障項目,是福建省首個創建國家優質工程全過程質量控制咨詢的項目,獲得了福建省建筑行業的高度關注。
1)工期緊,場地小,質量安全標準高,建筑結構造型復雜,施工精度要求高。
2)基坑周邊環境復雜,基礎筏板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難度大。
3)裝配構件規格復雜、數量多、拆分細,施工難度大。
4)功能全,分包多,專業性強,精密設備與管線錯綜復雜。
5)專業材料及設備品種多、數量大,管控難度大、協調難度大。
項目建設過程中,圍繞人、機、料、法、環、測等關鍵要素會產生的龐大數據庫,這需要建立起集智能采集信息、科學分析數據、高效協同管理、智能測評的一體化信息管理可視化[2]平臺為項目決策提供依據,通過智能化讓項目效益、效率雙提升,讓工地管理更高效,打造一個基于 BIM+智慧工地精細化管理的決策平臺。經策劃,本項目需要從數字工地、人員管理、材料管理、機械設備管理、環境管理、質量管理、安全管理、BIM 技術管理、智慧黨建等九大模塊來提升管理質量,建立起包含全業務場景、項目全員參與的智慧工地信息化決策平臺,用智能化實現項目的高效管控,推動精細化項目管理的發展。
為了實現項目的建設目標,本項目以 IoT、BIM、大數據、AI 等核心為技術,與軟件公司共同開展基于 BIM+智慧工地的數據決策平臺研究與應用,建立起以 1 個平臺、3 大管理中心、3 大技術中心、9 大模塊、3 端應用的系統架構,實現對施工數據的實時采集,對施工風險進行辨別、歸類與分析,為項目提供科學的解決方案來輔助項目決策,創建一個能為項目提供生產提效、成本節約、風險可控的 BIM+智慧工地平臺,如圖1 所示。

圖1 BIM+智慧工地數據決策平臺
系統搭建起數據可視化看板如圖2 所示,通過 BIM 模型聯動整個項目的生產要素,整體呈現工地各要素的狀態和關鍵數據,對勞務、進度、質量、安全相關核心數據進行多維度的提取分析,建立起可視化的項目管理大腦。在滿足項目日常業務管理的同時,也能直觀了解到項目上發生的預警情況,大幅度提升了管理效率。

圖2 數字可視化看板
基于項目人員數量多、管理難度大的特點,系統搭建的勞務管理系統如圖3 所示,對現場人員進行實名制智能判別,利用速登寶和培訓寶等手持設備、閘機+人臉識別設備實現人員的快速進場和考勤自動記錄功能,識別勞務潛在風險,時刻掌握登記在場和疫情防控等相關信息,大幅提高了管理效率,保障了信息準確性,同時人員進場及考勤信息自動同步至政府信息平臺,滿足政府對項目的監管要求。

圖3 勞務管理系統
本項目目前累計進場 3 000 余人,出勤數據 12 萬余條,平均出勤率 75 %,這些數據僅需 0.5 h 即可完成統計,大大優化入場流程,節約了兩個管理人員的工作量,對勞務人員信息資料進行了有效整合和系統化管理,為后期企業建立風險預警中心提供了指引。
項目安裝的智慧物料系統如圖4 所示,要求大宗主材車過磅,借助 AI 自動識別和紅外對射等先進技術快速識別鋼筋數量,將車輛進出場重量進行自動計算,對進場材料的實際重量與運單重量進行對比分析,對供應商的供貨偏差進行分析,為項目結算提供有效的依據,可節約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圖4 智慧物料系統
運用 AI 人工智能技術后,在結構施工期間,混凝土工程杜絕了攪拌站虧方、虛假小票、罐車帶灰出場等現象,減少至少 2 % 的浪費,節約混凝土約 1 000 m3,節省約 40 萬元;鋼筋工程的鋼筋識別準確率達到 99 %,可自動計算鋼筋理重和上傳點數結果及照片,實現可視化監管。與驗收環節結合,通過稱重、點數交叉驗證,提升了項目物料驗收效率、堵塞漏洞、規避風險。通過智慧物料+智能點跟技術,相較于傳統的物資驗收工作,項目整體物資驗收人員節省 50 %,驗收效率提升 70 %,如圖5 所示。

圖5 智能點跟識別
塔機監測系統(見圖6)通過安裝的傳感器、攝像頭等末端設備,將數據實時傳輸至平臺,系統以數字化顯示現場塔機的幅度、高度、重量、傾角等運行數據,可實時預警塔機操作過程中發生不安全行為,運行記錄和報警信息實時上傳到智慧工地系統,便于遠程監管和信息留存。系統通過對塔機運行記錄進行自動分析,輔助項目進行塔司工作強度判別、設備維修保養期限判別,精準統計每臺塔吊的工效,同時根據塔吊利用率可以形成數據資產,輔助塔吊布設工作,從而將塔吊管理從傳統的經驗管理提升到基于數據的精確決策。

圖6 塔機設備管理系統
項目結構施工期間,由于塔吊每天的吊次都能夠精準統計如圖7 所示,有力提升了吊裝效率,加快了施工進度,據統計,項目塔吊從合同約定的 10 個月使用期壓縮到了 9 個月,節省了 1 個月,按照 9 萬元/月的租金計算,4 臺塔吊共計節約 36 萬元。

圖7 塔機設備管理系統
為踐行綠色施工的目標,項目建立了環境監測系統,通過部署環境監測設備對項目所在地的環境進行實時監測,當揚塵指標超過標準值,自動開啟智能噴淋系統環保除塵。另外,根據環境監測及天氣情況給出的施工建議,可實現臺風、暴雨、高溫等極端天氣時的風險規避。
質檢員可通過手機 APP 應用如圖8 所示,將質量問題和整改要求信息上傳至云空間,系統自動推送給整改相關人進行改正,結果再通過系統的云空間傳遞給相關方完成整改。在推動系統應用后,相對于傳統的檢查方式,本項目的質量問題的處置效率提升了 80 %,近三個月項目質量隱患及時整改率達到 80 %,總整改率達到 100 %。

圖8 質量管理手機 APP 應用
另外,項目通過智能靠尺、智能回彈儀等硬件工具,輔助項目質量管理人員執行實測實量工作,數據通過藍牙連接至移動端設備,自動采集實測實量數據如圖9 所示,原本需要兩個人一人測量一人記錄的實測實量檢查過程,現在借助硬件工具只需要一個人即可完成,大大提升質量檢查效率。

圖9 質量智慧管理系統
項目搭建的視頻監控+AI 智能識別系統+手機 APP如圖10 所示,可結合 AI 智能算法,對人員的不安全行為自動進行抓拍,智能監測分析人員聚集、安全帽、反光衣穿戴等情況,24 h 監控工地安全文明施工,實現全覆蓋監控,對于出現的安全問題聯動安全系統自動生成預警和整改通知,實現智能化管理。

圖10 人工智能識別系統
根據危險源辨識的情況,平臺建立起外墻腳手架、大型機械設備等危大工程現場監測系統如圖11 所示,采用高靈敏傳感器收集數據,將超過預警閾值的動作、行為回傳至管理系統,在人為檢查之前就借助智能硬件手段實現設備自檢,實現安全管理的工作前移,降低了項目的安全管控風險。

圖11 無線智能監測系統
在推動系統應用后,增加了安全管理的辦法,整體強化了現場的安全管控,使得本項目安全問題的處置效率提升了 80 %,近三個月項目安全隱患及時整改率達到 90 %,總整改率達到 100 %,安全隱患呈整體下降趨勢如圖12 所示。

圖12 安全隱患統計
1)進度優化。系統搭建 BIM 指揮中心如圖13 所示,通過將 BIM 模型與施工進度計劃進行關聯,分析與優化各專業的協同施工安排,展示項目當前的形象進度。

圖13 BIM 指揮中心
2)突出 BIM 在解決施工重、難點的作用。將施工過程質量、安全的關鍵工序、關鍵節點和模型建立關聯,配合多視角、多專業組和視點圖片的協同,消除了主觀判斷帶來的信息不對稱,實現虛擬建造與實體施工效果的雙一至,在施工實現可視化的 BIM 虛擬建造。
3)強化 BIM 技術在技術交底中的作用。推動工程三維可視化交底工作,實現一攬子技術交底作法,并使用微信二維碼、手機 APP 等網絡工具來提升技術交底的效果,增強工人對設計的理解,減少返工率,要求施工一步執行到位,讓管理者省心,大大提升了質量安全技術交底的效能。
4)優化項目審批程序。項目所有的審批可在系統上實現,審批意見及時反饋并實時調整方案,審批結果可在施工的三級技術交底中,落實到具體的操作層,指導現場施工。
在推動系統應用后,加強了技術交底的有效性,減少返工率,項目的工作效率提升了 50 %,實現了虛擬建造與實體施工效果的雙一至。
建立智慧黨建模塊如圖14 所示,管理項目部及企業黨員黨課學習及黨建活動情況,方便項目部黨支部及黨務專員對黨務工作進行管理及宣傳,展示項目黨員的精神面貌和工作風采。

圖14 智慧黨建系統
通過以上九大模塊的應用,本項目整體實現成本節約 108 萬元如表1 所示,管理效率提升近 70 % 如圖15 所示,質量安全管理處于受控狀態。

表1 經濟效益

圖15 應用系統效率提升對比
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數據,系統自動進行匯總、分析和提煉,為項目提供科學的解決方案來項目輔助決策,大大提高管理效能。
項目的關鍵數據在收集后,自動同步與質量安全模塊的標準庫進行分析和比對,結果生成可復用、可溯源的數據資產和數據標準,建立起一套高價值的標準化 BIM+智慧工地精細化項目管理決策部署方案,可為后續項目提供寶貴的參考依據。
通過智慧工地試點項目的建設,可形成一只具備 BIM+智慧工地策劃、部署實施、培訓指導、應用推動、總結匯報的專業化團隊,同時能夠將管理方法推廣至其他項目,并形成一批具備信息化、標準化、規范化管理能力的專業項目管理團隊。
本項目獲得了福建省住建行業的高度關注,多次舉辦了省、市級全過程質量咨詢項目觀摩活動,基于 BIM+智慧工地精細化項目管理決策平臺獲得了各方的認可,提升了企業形象。
通過對數字工地、人員管理、材料管理、機械設備管理、環境管理、質量管理、安全管理、BIM 技術管理、智慧黨建等九大模塊的項目精細管理設置,可建立起以BIM為核心的,包含全業務場景、項目全員參與的智慧工地信息化精細管理決策平臺,用智能化實現項目的高效管控,從而推動精細化項目管理的進一步發展。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