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娟
(淄博市公用事業服務中心,山東 淄博 255000)
2016 年,淄博市正式啟動范陽河生態治理工程,工程南起文昌湖,北至孝婦河,河道全長15.7 km,用地寬度最大503 m,最小65 m,總規劃面積263.5 hm2。工程由河道、道路、景觀三大專項組成,工程總投資約5.6 億元。
范陽河是淄博主城區X 形大水系規劃的左翼,如圖1 所示,該河途經文昌旅游度假區、淄川區、周村區、張店區,該項目的建設對于完善防洪排澇體系、恢復生態環境、加速區域融合、提升城市品質具有重大意義。

圖1 主城區X 形大水系規劃圖
作為范陽河濱河道路系統,應提供怎樣的路網支持?路網應承擔哪些功能?路網如何與河道、景觀、周邊現狀及規劃進行無縫對接?依托于路網的市政管網應如何設計?從而最大可能地發揮路網系統的效能,實現多種功能復合,是工程建設需要面對和解決的重點問題。
設計主要包括以下6 部分內容。
結合區域規劃,設置沿河車行專用道。車行道南起文昌湖防汛路,北至張店區天津路,道路全長13.86 km。承擔范陽河遠途旅游機動車交通功能及防洪應急車道。
(1)防汛路—耿家橋段(組合),10.5 km,位于河道左岸,3 種斷面形式:鎮區段,道路斷面形式為5 m(慢行一體)+2 m(分隔帶)+15 m(機動車道)+2 m(分隔帶)+5 m(慢行一體)=29 m;4 m(人行道)+11 m(車行道)+4 m(人行道)=19 m;其他為8 m 寬車行道。
(2)耿家橋—天津路段(郊野),3.36 km,位于河道右岸,均為8 m 車行道。
綠道南起文昌湖大壩,北至昌國西路,寬度4.5 m,道路全長19.32 km。提供自行車、行人、電瓶車專用慢行游覽空間。
(1)大壩—李家營橋段,右岸布設綠道,長度2.08 km,綠道在樁號1+128 處向南分支與萌山路接駁。
(2)李家營橋—紅石橋段,雙側布設綠道,長度6.28 km,右岸綠道在沿萌山路段與萌山路自行車道并線。
(3)紅石橋—昌國西路段,左右兩岸7 次變線,長度10.96 km。
范陽河濱河道路位置圖如圖2 所示,范陽河兩岸穿插布設景觀步道,橫斷面如圖3 所示,寬度2~3 m,長度25.0 km;兩岸機動車道橫斷面如圖4 所示。

圖2 范陽河濱河道路平面位置圖

圖3 綠道橫斷面示意圖

圖4 機動車道示意圖
橋梁位置如圖5 所示,不含城市道路橋梁(在建楊萌路橋、在建姜萌路橋、慶淄路橋、濱博高速上跨橋、張博附線橋、在建馬南路橋、昌國路橋),范陽河沿線全線有現狀橋梁11 座,其中8 座保留重新裝飾、2 座拆除、1 座拆除原位重建;同時新建橋梁8座,沿河橋梁信息見表1。

表1 沿河橋梁信息表

圖5 范陽河沿線橋梁平面位置圖
該河沿線全線設置驛站12 座,占地0.1~0.4 hm2,間距1.5~2.0 km,范陽河沿線驛站平面位置圖如圖6 所示,驛站具體的統計數據見表2。

表2 驛站數據統計表

圖6 范陽河沿線驛站平面位置圖
(1)雨水
車行道與規劃防汛路并線段、車行道(慶淄路—濱萊高速段),位于鎮區,道路兩側有人行道,采用管道排水,分兩段排入現狀排洪溝,最終排入范陽河,管徑d600~d1500,長度2.0 km;其余段均采用自然排水,不再設置雨水管道。
(2)污水
為確保河道水質,沿河單側或雙側全線設置污水管道,污水管道與道路并行,實現沿線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全收集、全處理。濱博高速以南排入文昌湖污水處理廠,濱博高速以北排入周南污水處理廠。管徑d400~d1000,長度15.3 km,提升泵站2 座。
(3)照明、監控、背景音樂
沿車行道、綠道設置路燈、庭園燈、監控系統、音箱廣播系統,管路系統并線設置。
給水、電力、弱電:沿車行道設置給水、電力、弱電管道,服務于范陽河及周邊區域的給水、電力、電信接入。
交通標識、引導、路牌系統:通過Logo 設計,形成范陽河獨有標識系統。
最終,通過車行道、綠道、景觀步道、橋梁、驛站、配套系統的建設,實現交通功能及復合功能。
范陽河現狀情況復雜,沿河工廠、村莊、臨河建筑密集,用地覆蓋四區四鎮,河道用地界線受各種因素制約,普遍存在用地局限、不規則,用地界線頻繁變化的情況,同時還需考慮路線對擬保留林木的避讓,污水系統的重力流排放對道路豎向的要求等,道路系統的選線、定線非常困難。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兼顧河道、景觀需求,使得道路平縱線型既符合規范要求又流暢、優美富于變化,是道路設計首要考慮的問題。答案不是唯一的,因而在局限、不規則、變與不變中如何尋找最優,是對設計的最大考驗。
范陽河全線為河灘漫地,土質多為含水量很高的壤土、砂壤土、淤泥質土,工廠、村鎮密集段,如圖7 所示(a)、(b),沿線多段為生活垃圾、工業瓷泥堆積,耿家橋以南400 m 河段為工業瓷泥填埋,最大深度超過15 m(見圖8(a)、(b)),需要進行不良地基處理或換填才能保證路基安全。范陽河地形起伏較大,局部存在斷崖(見圖9(a))、陡坎(見圖9(b)),路基填挖、擋墻、邊坡防護情況普遍。針對不同情況,路基結構設計采用因地制宜的技術措施,確保安全、經濟、美觀、與環境相融相生。

圖7 范陽河生活垃圾照片圖

圖8 范陽河工業瓷泥實景照片圖

圖9 范陽河陡坎、斷崖實景照片圖
河道、道路、景觀分別由水利、市政、景觀三家不同的設計單位承擔,三大工程的交織矛盾點極多,需要多部門、多專業、多工種反復對接、協調、調整、優化,工程設計難度加大。
范陽河沿線經四個區縣,連通淄博市兩大湖區濕地公園,沿河布設道路呼應“綠色、生態”主旨,通過四大措施打造高品質交通體系:將沿河機動車道與沿河自行車綠道分設于河道兩岸,實現功能分離,獨立安全;與沿線相交各級國省道、快速干道全部采用立交、下穿方式,實現剝離危險,遠離喧囂;其他相交出入口全部設置機動車隔離樁,打造無交叉口、無信號燈的連續通行流,實現交通純凈,暢通無阻;12 座驛站按1.5 km 服務半徑設置于綠道沿線,提供駐足賞玩、休憩換乘等服務,實現性能完備,貼心周到。范陽河沿線效果圖如圖10 所示。

圖10 范陽河沿線效果圖
范陽河道路臨水而行,設計遵循自然,依坡就勢,將縱向起伏與平面曲折巧妙結合,打造視覺感官立體效果;線路時而近水,時而穿林,力求蜿蜒流轉,形態婀娜,跳躍靈動,為騎行愛好者營造多樣變化空間;線形注重與景觀小品相協調,與綠化風格相呼應,塑造層次豐富復合型通廊。
綠道設計標高控制于景觀常水位以上,河道左右兩岸交錯變線7 次,全線共設置204 處平曲線,最小平曲線半徑10 m,93 處豎曲線,最大縱坡10%。
橋梁設計結合河道環境及地域文化,橋型多選擇曲、折、拱等造型,結構力求簡單清晰。虹石橋,以古典式拱橋契合傳統,9 孔連拱跨越水面,大矢跨比刻意拔高立面,石質貼面融合賞石文化,和諧典雅、古風古韻;煥然河橋,30 m 斜腿鋼構一跨過河,鋼構通過頂板彎折擬合曲線,形成拱橋,造型簡潔、精巧,中西合璧;商家橋,多柱網結構,墩柱浸入水中,橋板浮于水上,搭建休閑親水平臺,是橋也是亭臺;楓葉橋,雙弧形邊線勾勒樹葉造型,直線道路中點綴曲線橋梁,直曲變換弱化視覺疲勞。
11 座橋梁,一座橋梁一處景觀,路、橋、水、園和諧共生,長距離騎行盡顯韻律變化之美。圖11 至圖13 分別給出4號橋、5號橋和9號橋的實景照片。

圖11 4號橋虹石橋實景圖

圖12 5號橋楓葉橋實景圖

圖13 9號橋煥然河橋實景圖
范陽河生態修復第一要務是污水治理,針對其河道距離長,地勢起伏大,排污點多而隱蔽的復雜情況,反復摸排非法排污點35 處,全部采用接入設計截污管道、分片分段疏導方案。其中,文昌湖片區排入楊萌路污水處理廠,淄川、周村片區排入周南污水處理廠,張店片區排入馬南路污水主干管,范陽河污水系統分區排放圖如圖14 所示。范陽河全線共設計污水主管15.3 km、支管3.7 km,埋地式一體化污水泵站2 座。截污治理后,范陽河水中COD、氨氮含量分別由治理前最高1 500、45.8 mg/L 降至目前的30、5 mg/L,達到了國家景觀用水的水質標準,范陽河重現水質清澈、蘆葦茂盛、魚鳥回歸的理想生態環境。

圖14 范陽河污水系統分區排放圖
范陽河地質環境多變、駁岸形式多樣,設計因地制宜,采取了多種路基處理方案和邊坡防護措施。
(1)路基處理方面:生活垃圾和瓷泥坑,清除至路基以下3 m 深度,塊石擠淤穩定后換填素土,最大程度減小沉降影響,保證路基強度和穩定性;流沙、粉土地基,原路床20 cm 范圍添加5%水泥就地拌合,穩定路床;浸水路基,塊石路床加級配碎石基層相結合,保證路基防水。
(2)邊坡防護方面:路塹邊坡,采用空心砌塊植草防護(見圖15),或石砌配合空心砌塊邊坡(見圖16),保證邊坡穩定并兼顧景觀效果;浸水邊坡,采用重力墻、魚巢磚、石籠網、混凝土排樁等多種護砌方式與景觀風格搭配使用,如圖17 所示。

圖15 空心砌塊植草防護示意圖
范陽河生態修復工程,立足于綠色生態,致力于水體、河道修復,通過多種先進技術的實施,在長距離城市綠廊建設中實踐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推廣綠色出行,簡約生活的全新生活方式,城市功能和品質得到全面提升。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范陽河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懈努力和非凡成就,將開啟綠色健康、景城相融、人城和諧的美好生活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