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獲2022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的秦世俊,在黑龍江省“五一勞動獎”頒獎儀式上“誓讓中國制造更具話語權”的匠心精神和強國情懷,再次感動了無數人。秦世俊從小的夢想就是像爸爸一樣造飛機,從業22年,經過曲折的追夢路,從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我國航空工業首席技能專家。他精彩的人生經歷,無疑給工作在一線的技術人員極大的鼓勵。
1982年6月,秦世俊出生在哈爾濱市南郊一個以工業著稱的老城區,父親和很多親人都是航空工業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簡稱哈飛)的職工。
哈飛是中國直升機和輕型多用途飛機研發制造基地。在這樣一個有著濃厚“航空報國”氛圍的環境里,每當飛機呼嘯而過時,父親總是自豪地指著天空告訴秦世俊,那是爸爸親手制造的飛機,而秦世俊也最喜歡聽爸爸講哈飛的故事。“我也要像爸爸一樣,長大以后造飛機。”這個念頭像一粒種子在秦世俊幼小的心頭生根發芽。1998年,在父親的影響下,秦世俊報考了哈飛技校,為成為一名優秀的航空人做準備。
畢業后,秦世俊如愿進入哈飛,成為一名航空人。作為一名技校畢業生,秦世俊的起點不高。初進公司,學習鉗工專業的他因工作需要被安排到數控工段。數控是個新興專業,毫無基礎的他只能幫師父打下手——掃地、擦地、擦機床、裝卸零件、給師父端茶倒水。“數控加工根本就不是我的專業,我現在完全沒有用武之地,我來哈飛是為了造飛機,不是干些沒有技術含量的體力活兒。”面對現實,秦世俊開始動搖了。他的抱怨傳到了同在一個車間當工長的父親那里。“不要怕改專業,眼前的困難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對待工作的態度,不會就要學。數控技術是新領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新時期產業工人必須掌握的本事。”父親的話很嚴厲,卻點醒了迷茫的秦世俊。
父親的教誨讓秦世俊重燃往日的斗志。“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出個樣來……”他在心里暗暗發誓。秦世俊先從操作普通銑床練起,在實踐中細心體會銑削加工的要領。熟練后,他轉戰數控機床,從零件裝夾、機床操作等基礎知識開始學起。那是最難熬的一段日子。別人已經可以獨立作業,秦世俊還在學習基礎知識。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卻沒有任何突破,秦世俊覺得自己的努力毫無意義。
又一個一無所獲的夜晚,下了班已是凌晨一時,豆大的雨點落在秦世俊身上,好像是在嘲笑他的笨拙。秦世俊突然很生氣,氣自己來遭這個罪。如果不是主動加班,自己現在已經在舒服的被窩里睡下了。秦世俊暗下決心,以后再也不干這么傻的事了。可剛走到廠門口,秦世俊就后悔了,因為父親扶著他那輛破自行車在門口等著他呢。
一路上父子倆都沒有說話。秦世俊還在生自己的氣,不過氣的是自己為什么那么容易動搖。從那以后,秦世俊就把自己關進屋子,一門心思鉆研數控機床。他告訴自己要用兩年的時間攻克刀具特性、測量精度等五年才能掌握的入門技術。下班后到睡覺前的時間、一個個雙休日和節假日,都毫無懸念地成了秦世俊的學習時間。他閱讀一摞又一摞數控加工方面的書籍,僅學習筆記堆起來就有半米多高。
當秦世俊完全融入工作中后,他才發現原來所學的專業知識根本不夠用,于是報考了東北農業大學的計算機本科課程,一邊上班一邊學習大學課程。
讀了大學,數控技術逐漸熟練后,秦世俊干了一件“冒險”的事。以往,在加工飛機起落架的一個零件時,老師傅都是通過手工繪制的方式在零件上畫線。秦世俊看到一批待加工的零件時,就琢磨能不能直接設計出一個程序來完成加工,而不是手工繪制。他按照圖紙結合自己平時學習的經驗,設計出了一個加工程序。向師傅匯報的時候,他詳細講述了每一條程序代碼是什么意思。
“嗯,要是沒問題你就干吧。”師父的一句簡短回答讓他欣喜若狂。15個零件加工完畢后,高興勁兒還沒過去的秦世俊就接到了要被嚴重批評的通知。原來,下一道工序的工人反映,這批加工的零件和以往的加工零件不一樣,應當屬于廢品。廢品,這就意味著所有零件要重新做。從原料生產、引進、投料到前期工序等,所有程序要重新走一遍,損失15萬元的資金不說,還會影響客戶的收貨時間。
聽到消息,秦世俊自己也嚇了一跳,但再次查看自己所編寫的程序時,一股莫名的堅定涌了上來:我沒錯。事實證明,他確實沒錯。設計人員在比對了秦世俊加工的零件和設計圖紙后,給出的結論是:完全吻合。出現和以往加工零件不同,是因為過去在手工畫線的時候,關鍵部位的數據雖然是準確的,但是過渡曲線部分的隨意性比較大,而秦世俊通過電腦程序設計把過渡曲線部分規范化了。原因明確后,秦世俊立刻從被批評的對象變成了重點表揚的對象。
好鉆研的秦世俊入職不滿一年,就在哈爾濱市數控工人技術比武中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績,晉升為高級工。這個在技術路上意氣風發的小伙子,朝著自己心中的航空夢策馬揚鞭。
得到認可后,秦世俊開始參加考試,可是第一次他就失利了。“考試時間是兩個小時,在規定的時間內,我研究不出來。”原來一直鉆研數控銑床技術的秦世俊在電腦操作上已經無可挑剔,但是普通機械加工的本領他卻不熟練,在日常工作中可以用幾天的時間來思考難題,但是在考試中,他的缺點就暴露了。從那以后,秦世俊開始苦練普通機械加工,細心體會銑削加工的要領。等技術穩定后,他轉戰數控機床,從零件裝夾、機床操作等基礎知識開始學起。
那段日子他放棄了休息時間,平時下班后、周末、節假日都奮戰在機床前,一點點精心地加工工件,從而練就了一身本領。通過聽、摸、看三步,他就能判斷出零件是否合格。
2004年,在全國同工種技能比武中,秦世俊一路過關斬將,取得哈爾濱市第一名和黑龍江省第四名的好成績,破格晉升為高級技師,拿到通往全國賽場的“入場券”。大賽需要大量的準備工作,可公司的生產任務卻進入攻堅階段,權衡過后他毅然放棄比賽,回到了自己的崗位。“哈飛是我的根、我的魂、我的家,我的本事和成績是哈飛給的,在它需要我的時候我必須堅守崗位。”此后的7年時間,他沒有再參加任何比賽,而是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公司的科研生產中。
隨著不斷學習,秦世俊成為哈飛“攻堅克難專業戶”。說起這個外號,還要從一個扭軸說起。那是某型飛機的關鍵件,形狀復雜、精度要求高、加工難度大、時間要求緊,沒人敢接活,但秦世俊選擇迎難而上。當時在哈飛車銑復合中心的秦世俊,為了不耽誤正常生產,將加工試驗安排在了半夜十二點以后,經常一干就是一個通宵。漆黑的工房里,只有秦世俊機床上的燈是亮的;寂靜的夜里,只有秦世俊的機床是轟鳴的。為了更清楚地看清刀具加工軌跡,他時常在狹小的機床上一蹲就是一個多小時,雙腿發麻得站不起來,雙手經常被飛濺的鋁屑燙傷,身上大汗淋漓。尤其是到了凌晨兩三點,秦世俊困得睜不開眼睛,他強打精神編寫程序,繼續試驗。一次次試驗,一次次失敗,巨大的挫折感和壓力籠罩在他的心頭。終于在試驗了四個通宵后,該扭軸加工成功,并將生產效率提高了四倍。而這次攻堅,只是秦世俊無數次拼搏和奮斗的滄海一粟。
飛機零部件的加工質量直接關系到產品性能和駕駛員的安全,所以誤差超過0.01毫米零件就要報廢。因此秦世俊常說:“精品與廢品的距離只有0.01毫米。”
在加工某型飛機關鍵件時,由于法國專家對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質量要求高,且加工周期短,秦世俊主動請纓,與法國專家交流,反復思考、試驗,最終確定了加工方法。兩位法國專家倒班跟蹤生產,而他一人“全天候”作業。當一件件零件完美出爐時,挑剔的法國專家不由得豎起了大拇指。
從一名初級技工到高級技師,秦世俊完成了技能上的提升,實現了人生的跨越。但他深知,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只有技能工人的隊伍真正強大了,“航空夢”“中國夢”才能早日實現。
2014年,在秦世俊所在的“現場攻關組”的基礎上,哈飛成立了“秦世俊勞模創新工作室”。身為團隊的領頭雁,他把十幾年摸索出來的技能和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徒弟們,主動與年輕人分享經驗、妙招、心得。時間長了,工作室的徒弟也不喊他師父,而是一口一個“哥”。
數控銑工張鵬飛剛進工作室時,在高精度零件的加工中工作常常出現問題,一度有些灰心。秦世俊聽說后主動與他溝通,把自己編寫的數控加工資料送給他,幫他邁過了眼前這道坎兒,也令他對數控加工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
如今,“秦世俊勞模創新工作室”的成員都已成長為公司科研生產的骨干,工作室也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質量信得過班組等多項榮譽稱號。
從普通技工成長為技能專家,從產業工人錘煉成大國工匠,沒有人能想到,兒時便深埋心底的一個個小夢想,竟能在智慧和汗水的澆灌下開出如此絢爛的花。“大國工匠”“最美職工”“工人院士”……榮譽加身的秦世俊如今仍在向自己一生追求的夢想不斷奔跑。
在一次接受完電視采訪時,秦世俊在屏幕上終于看到了父親激動的表情:“我干了30多年了都沒能做到,我兒子把這個難題解決了,作為他的父親,我真的很激動。”如今的秦世俊有了新的夢想,希望自己的兒子將來報考軍校,可以駕駛自己生產的直升機在祖國的藍天翱翔。他,將像父親一樣,把航空強國的信念傳承下去。
2023年2月28日,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播出的2022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發布儀式上,秦世俊發表獲獎感言:“我將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帶動工作室成員為公司解決更多的生產難點、堵點問題,培養更多青年技能人才,為航空裝備制造業注入新鮮血液。也希望和更多大國工匠交流學習,繼續充實自我,生產出更好用、更先進的航空裝備,著力解決‘卡脖子’問題,助力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
編輯|郭緒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