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海軍,王 晶,武書庚,齊廣海
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農業農村部動物產品質量安全飼料源性因子風險評估實驗室(北京)
農業農村部飼料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81

我國是全球雞蛋第一大生產國和消費國,每年蛋禽飼料產量在全國工業飼料總產量的占比超過13%,近年來穩中有漲。2022 年,我國蛋禽飼料產量3210.9 萬噸,占我國合計生產禽用飼料的26.54%。我國蛋雞養殖長期以來多以“玉米-豆粕”型日糧為主,豆粕占比高達21%~31%。但長期以來,我國蛋白質飼料資源嚴重匱乏,以大豆為代表的蛋白飼料原料存在進口依存度高、進口來源國集中等風險,成為我國糧食安全的主要風險之一,這大大阻礙了飼料工業和蛋雞產業的健康發展。
近年來,國際形勢愈發緊張,自然和生物災害頻發,使全球糧食市場的不確定因素增多。飼料糧的大幅度剛性需求增長成為食物安全面臨的主要矛盾。此外,長期高蛋白質飼養易引發蛋雞健康問題,在威脅食品安全的同時,還易造成飼料資源浪費和過量氮排放污染環境。為解決雞養殖中飼料資源短缺的難題,積極開辟新飼料資源,維護飼料產業供給安全,2021 年,農業農村部發布《飼料中玉米豆粕減量替代工作方案》,通過在全行業積極推廣低蛋白日糧技術、充分挖掘和利用蛋白飼料資源,多措并舉,使得蛋雞飼料豆粕減量替代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此外,國家標準GB/T 5916-2020《產蛋雞和肉雞配合飼料》對蛋雞配合飼料中粗蛋白質、總磷增設了上限值,鼓勵降低飼料蛋白質水平,對蛋雞低蛋白日糧推廣起到積極作用。
為進一步在全國范圍內推動和落實蛋雞低蛋白日糧技術的應用,切實降低養殖豆粕用量,特制定T/CFIAS 8004-2023《蛋雞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日糧生產技術規范》團體標準,對節約蛋白質飼料資源,保障我國飼料糧安全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標準制定的目的是鼓勵廣泛使用多種不同飼料原料、減少豆粕和玉米的使用量。
本標準中育雛期、育成期和產蛋期蛋雞配合飼料主要營養指標的含量參考國家標準GB/T 5916-2020《產蛋雞和肉雞配合飼料》。
豆粕使用量上限參考了國內外低蛋白日糧研究結果、國內大型飼料企業和蛋雞場的蛋雞各階段飼料中豆粕使用范圍,并借鑒了部分企業在玉米豆粕減量替代應用方面的典型案例中的推薦配方。
遵照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和全國動物營養指導委員會發布的《豬雞飼料玉米豆粕減量替代技術方案》中各種原料的限量原則,并結合研究報道和企業生產實踐經驗數據確定。在充分考慮原料的有效營養參數的前提下,配方中使用限量范圍內的替代原料不會對動物生產性能和動物產品產生負面影響。
GB/T 5916-2020《產蛋雞和肉雞配合飼料》中界定的術語和定義,包括育雛期、育成期、產蛋期、開產前期、產蛋高峰期、產蛋后期適用于本標準;GB/T 10647-2008《飼料工業術語》中界定的術語和定義,包括飼料營養、飼料原料、飼料添加劑、飼料加工工藝、飼料產品、飼料質量及相關術語適用于本標準;T/CFIAS 8002-2022《肉雞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日糧生產技術規范》中界定的術語和定義,包括低蛋白日糧、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日糧、非常規飼料原料適用于本標準。
飼料原料是組成配合飼料的基本組成單位,由于非常規原料含有抗營養因子、毒素,以及其他不利于蛋雞營養利用或生長生產的因素,其使用量需加以限制。在本標準的表1 中,列出了非常規飼料原料在蛋雞不同飼養階段的最大限量,此限量是在充分考慮動物消化生理特點、飼料原料營養特性與抗營養成分,參考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和全國動物營養指導委員會發布的《豬雞飼料玉米豆粕減量替代技術方案》中各種原料的限量,并結合動物評估試驗結果,以及企業生產實踐經驗基礎上得出的最大值。
蛋雞可分為育雛期、育成期和產蛋期3 個飼養階段,育雛期蛋雞消化功能發育不完善,對日糧中的抗營養因子比較敏感。因而,蛋雞育雛期日糧中非常規原料的用量一般低于育成期和產蛋期。關于蛋雞營養需要量和非常規飼料原料替代應用在國際上有大量的研究報道,其飼料配制體系相對成熟,這給蛋雞飼料配制技術和原料的使用限量提供了數據支持。
蛋白質營養的本質是氨基酸營養,標準回腸可消化氨基酸是評價不同飼料原料氨基酸可利用性和配制日糧以符合蛋雞氨基酸營養需求的重要指標(楊玉欣,2023)。除豆粕外,國內外相關研究已對各種飼料原料的氨基酸標準回腸消化率進行了系統性的評價,并對各種原料替代豆粕飼喂蛋雞的效果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將搜集到的研究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發現豆粕可以被多種非常規蛋白質原料合理替代,且對蛋雞生產性能無不良影響(Ko?er 等,2021;趙帥奇,2020;He 等,2015;Laudadio 等,2014;Yal?in 等,2010)。豆粕含量并非日糧飼喂效果的決定性指標,在滿足蛋雞氨基酸營養需要的條件下,其他蛋白質飼料原料可以部分或完全替代豆粕(Zhou 等,2021;Parentou 等,2020;車彥卓,2020;張健,2018;王曉翠,2015;付勝勇,2012),以降低日糧豆粕的使用量。
根據蛋雞不同飼養階段的生理特點和營養需要,結合國內企業實際使用量和國內外低蛋白日糧研究數據,在本標準的表2 中列出了育雛期、育成前期、育成后期和產蛋期蛋雞豆粕使用量上限值。
1.育雛期(0~6 周齡)育雛期蛋雞自身消化酶分泌不足,腸道發育不完全,腸道消化吸收能力弱,為滿足其對營養物質的旺盛需求,避免發生采食應激,應飼喂高品質、易消化的飼料。僅建議使用少量高品質非豆粕蛋白質原料替代豆粕,對豆粕使用限量不做過高要求,此階段的豆粕推薦使用上限為18%。
2.育成前期(>6 周齡~12 周齡)育成前期蛋雞腸道進一步發育完善,相比于育雛雞日糧,可使用較高比例的非常規蛋白原料替代豆粕,適當降低日糧豆粕含量。蛋雞在育成期的腸道發育程度直接影響產蛋期的采食量,進而影響蛋雞生產性能和健康狀況,若育成前期蛋雞攝入營養不合理,往往引起產蛋期采食量低、蛋個較小等不利結果。因此,為滿足育成前期蛋雞快速生長和預產期蛋雞生殖系統發育的需要,豆粕使用量應適當降低,此階段的豆粕推薦使用上限為15%。
3.育成后期(>12 周齡~16 周齡)除生殖系統外,育成后期蛋雞機體發育接近成熟蛋雞,此階段常采用限飼的方式,以達到節省飼料、延緩性成熟、均勻體重、防止母雞過肥的目的。育成后期蛋雞對抗營養因子耐受性較強,可使用更高比例的非常規能量及蛋白質原料替代玉米和豆粕,限制豆粕用量,并增加原料多元性,刺激腸道發育,為產蛋階段的采食量和消化吸收打好基礎,此階段的豆粕推薦使用上限為10%。
4.產蛋期(>16 周齡)為滿足蛋雞生產所需營養,產蛋期蛋雞應減少日糧纖維素水平,增加蛋白質含量,此時優質蛋白質來源顯得尤為重要。在蛋雞開產前期,為適應蛋雞產蛋而激增的營養需要,也為日后良好的生產性能打下基礎,日糧中蛋白質原料的品質和含量均需提高。而在產蛋高峰期后,隨產蛋時間的延長,蛋雞對高蛋白日糧的需求逐步降低。因此,蛋雞開產前期、產蛋高峰期、產蛋后期豆粕的推薦使用上限分別為18%、16%、12%。
在本標準的表3 中,蛋雞飼養階段劃分和蛋雞配合飼料主要營養指標主要參考國家標準GB/T 5916-2020《產蛋雞和肉雞配合飼料》制定。本標準將蛋雞育雛期分為兩階段,0 周齡~2 周齡和>2 周齡~6 周齡,育成期劃分為育成前期(>6 周齡~12 周齡)和育成后期(>12 周齡~16周齡)兩個階段,產蛋期劃分為開產前期、產蛋高峰期和產蛋后期三個階段。
GB/T 5916——2020《產蛋雞和肉雞配合飼料》作為低蛋白日糧標準,其營養指標的劃定和限定值能夠滿足蛋雞各飼養階段的營養需要。由于本標準中蛋雞配合飼料主要營養成分指標是在參照GB/T 5916——2020《產蛋雞和肉雞配合飼料》的基礎上形成,因此僅規定了蛋雞配合飼料中賴氨酸、蛋氨酸、蘇氨酸這三種氨基酸最低需要量。蛋雞低蛋白日糧并不限制氨基酸的使用,因此,鼓勵技術應用單位在蛋雞低蛋白飼料配制過程中根據實際生產需要,并在遵循氨基酸平衡的基礎上,提高相應氨基酸水平,降低蛋白質水平,從而降低豆粕用量。
此外,需要技術應用單位特別注意的是,蛋雞低蛋白日糧配制技術的核心是標準回腸可消化氨基酸,企業在設計配方時還需要同時考慮代謝能和標準回腸氨基酸需要量參數指標。
本標準的附錄表A.1 提供了蛋雞各飼養階段典型推薦配方。育雛期、育成期和產蛋期蛋雞日糧的有效能、粗蛋白質、鈣、磷及可消化賴氨酸、蛋氨酸+ 胱氨酸、蘇氨酸、色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和精氨酸需要量主要參考了GB/T 5916——2020《產蛋雞和肉雞配合飼料》。
育雛雞(0~6 周齡)腸道發育不完全,消化能力差,應飼喂高品質、易消化的飼料,不建議在此階段日糧中使用過多非常規原料。建議使用膨化玉米、膨化大豆或魚粉等以提高育雛雞采食量及營養物質消化率,促進雛雞健康生長。
育成前期(>6 周齡~12 周齡)蛋雞腸道消化吸收能力進一步增強。因此,本階段日糧可不再使用魚粉等優質蛋白源,推薦使用小麥、麩皮、花生仁粕、菜籽粕和玉米DDGS 豐富日糧的多元性并限制豆粕用量。
育成后期(>12 周齡~16 周齡)蛋雞腸道已發育完全,推薦使用更高含量的小麥、高粱、芝麻粕、米糠粕、菜籽粕、玉米蛋白粉和棉籽粕替代豆粕,并合理應用酶制劑等添加劑降低原料中抗營養因子的負面影響(張萌,2013 ;Lázaro 等,2003)。此外,還應特別注意此階段日糧中各種氨基酸的平衡。
在蛋雞開產前期,需降低日糧纖維素水平,增加優質蛋白質含量。在此階段,應盡可能減少非常規飼料原料的使用,可適當添加菜籽粕、芝麻粕、棉籽粕等替代部分豆粕,同時添加玉米DDGS 等玉米加工副產物等原料,滿足開產蛋雞營養需要。產蛋高峰期蛋雞需要高速動員體儲備來供給雞蛋營養,因此應在滿足氨基酸需要的前提下,適當使用菜籽粕、棉籽粕、米糠粕、葵花籽粕、玉米蛋白粉等替代豆粕,但用量不宜過高。產蛋后期蛋雞機體損耗透支較大,可適當用玉米胚芽粕、高粱酒糟、玉米蛋白粉等原料替代豆粕,提高產蛋后期蛋雞采食量、促進營養物質消化吸收和改善蛋黃色澤。
蛋雞標準回腸氨基酸消化率參數,計算依據參照了Evonik Industries AminoDat 5.0(2016)等相關資料。此外,使用新型或非常規原料配制蛋雞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日糧時需用量適度,設置過渡和換料期,觀察蛋雞生產性能、健康狀況和雞蛋品質,如有問題及時調整配方用量。同時,要特別關注長期影響和雞蛋品質,在實踐中積累多元化配方的使用經驗,逐步優化完善。
T/CFIAS 8004-2023《蛋雞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日糧生產技術規范》團體標準的制定,對蛋雞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日糧生產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提供了重要依據。通過對本標準的解讀,可使飼料行業和蛋雞產業相關單位更好地理解標準內容和編制依據,為標準的順利實施和有效推廣奠定基礎。在本標準編制過程中,雖盡可能多地收集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及企業實踐數據,但仍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局限性,應用單位可根據自身情況優化配方、調整用量。目前,我國“十四五”重點研發計劃正在開展多種飼料原料在蛋雞不同生理階段的有效能、標準回腸氨基酸消化率評估等基礎性研究,有望為今后標準的進一步完善和蛋雞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