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呂 妍,吳忠宏,韓曉剛,陳 帥,王普陽,鄭振華
陜西省飼料工作總站,陜西西安 710000

飼料工業是現代畜牧業發展的基礎和支撐,全面推進豆粕減量替代行動是促進養殖業節糧降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大舉措。陜西作為西北地區畜牧和飼料生產大省,近年來,認真落實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飼用豆粕減量替代三年行動方案》要求,持續推進豆粕減量替代工作,經過實踐探索,打造了豆粕減量替代“陜西模式”,在實踐中取得了明顯成效。
豆粕因其蛋白含量高、氨基酸平衡、適口性好的優勢,成為20 世紀90 年代后我國畜禽飼料的主要原料(楊露,2021)。但近年來隨著豆粕價格持續上漲,導致飼料生產成本增加,同時高豆粕飼料配方也為我國糧食安全帶來很大壓力。
近年來,陜西省飼料企業通過實施豆粕減量替代,有效減少了對高價豆粕的需求,降低了生產成本,使企業在市場預期減弱的情況下站穩了腳跟,競爭力增強。陜西省2023 年前三季度在飼料總產量同比增長16.44% 的情況下,飼用豆粕用量比上年同期減少7.36%,在配合飼料和濃縮飼料中的添加比例降低了3.27 個百分點,全省飼料行業節約豆粕10.89 萬噸,節省生產成本約5 億元。
陜西省畜禽飼養量大,廢棄物處理難,環境壓力大。據測算,目前陜西省生豬日糧結構中只有30%~50% 的氮能被利用,如果育肥豬日糧蛋白水平降低1 個百分點,可減少8% 的氮排泄量。按照2022 年陜西省生豬出欄量估算,可減少氮排泄量6700 噸。因此,適當降低飼料蛋白水平,既可減少氮元素浪費,又可以減輕環境承載壓力。
陜西是糧食供需緊平衡省份,2022 年陜西糧食總產量為1297.89 萬噸,其中小麥429.78 萬噸,玉米616.81 萬噸,大豆30.54 萬噸。從飼料生產對主要原料的需求看,陜西玉米產量基本能滿足飼用需求,但大豆產量遠遠不能滿足飼料生產需要。陜西通過實施豆粕減量替代行動,2022年豆粕在飼料中占比降到15.28%,比2017 年下降5.64 個百分點,節約豆粕22.83 萬噸,相當于節省了225.18 萬畝耕地,占陜西耕地面積的5.1%。從營養配方層面講,陜西飼料糧減量潛力依然很大。
陜西從2020 年開始探索豆粕減量替代路徑以來,全行業以項目為支撐,通過“提效、開源、調結構”等綜合措施,先后通過全面調查、起步試點、示范創建3 個階段推進豆粕減量替代工作。通過2 年多的實踐探索,健全了組織技術體系、探索了減量路徑、遴選了減量配方、創建了示范企業、拓展了飼料資源,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1.制定實施方案為持續推進豆粕減量替代工作,連續2 年制定行動方案,特別是2023 年,為認真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飼用豆粕減量替代三年行動方案》,以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名義制定了《陜西省飼用豆粕減量替代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成為引領陜西省飼料行業豆粕減量替代工作的總綱。
2.健全組織體系充分調動陜西省畜牧系統、科研院所、陜西省飼料協會等多方技術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成立了由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分管副廳長任組長的領導小組,下設指導評價和政策推廣工作組,分別負責開展技術措施效果評估、飼料資源調查評估、替代資源挖掘評價和關鍵技術研發集成推廣工作。各市也成立了領導小組,建立上下貫通、協調聯動的工作機制,推進落實各項工作措施。
3.爭取項目資金2023 年陜西省財政在畜牧專項中列支“全省豬、禽配合飼料豆粕減量替代技術配方集成示范與推廣”項目,支持全行業開展替代飼料資源開發調研和豆粕減量替代配方研究,2024 年預計安排資金80 萬元。
4.開展示范創建制定具體量化標準,采取“先行試點、示范引領、逐步推廣”的方式,以畜牧專項實施為契機,遴選有一定基礎的豬禽飼料生產企業,創建了15 家省級豆粕減量替代示范企業。
1.研發豬禽兩個豆粕減量替代推薦配方圍繞“全省豬、禽配合飼料豆粕減量替代技術配方集成示范與推廣”項目實施,開展飼料產品精準配方研究和使用效果跟蹤評價,遴選出適合陜西實際的育肥豬、產蛋雞推薦配方各1 個,通過在陜西石羊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7 家企業試點,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2.探索三種豆粕減量模式一是使用多谷物聯用降低豆粕用量。三原新希望飼料有限公司在豬料中用小麥和芽麥替代豆粕,育肥后期可完全替代豆粕;小麥胚、米糠和碎米在豬料中添加可提高適口性,替代比例5%~10% ;另外,玉米酒糟DDGS 亞油酸含量高,可彌補因使用麥類原料導致的日糧亞油酸不足,在生長育肥豬飼料中使用比例約8%,以上原料經過近一年的生產使用,已證實對豬生產性能無明顯影響。丹鳳縣嘉翔飼料有限公司在肉雞日糧中使用玉米、芝麻粕、豆油等替代3% 的豆粕和2% 的蛋白粉,實現每噸飼料成本下降6% 左右,料肉比從1.90降至1.78。二是通過氨基酸平衡降低豆粕用量。陜西正能農牧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將原配方中的4 種氨基酸平衡調整到6 種氨基酸平衡,添加了纈氨酸和異亮氨酸,粗蛋白質水平降低1%,豆粕比例減少10%,平均每噸飼料降低成本50~100元。三是添加菌酶復合制劑提高蛋白利用率降低豆粕用量。寶雞博迪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發酵酒糟、玉米胚芽粉、多種益生菌、復合維生素、糖萜素、抗菌肽、活性肽、葡萄糖氧化酶等為原料,運用菌酶協同發酵技術,提高蛋白原料利用率,同時可以等量替代飼料中豆粕(劉曉潔,2023)。
3.拓寬替代飼料資源飼料企業充分結合陜西飼料資源實際,積極挖掘利用新型蛋白飼料原料。西安樂民反芻動物研究所以關中、陜南優質桑葉、桑枝為原料,經過干燥、粉碎后添加木聚糖酶、乳酸菌、釀酒酵母等益生菌發酵生產的桑酵素,其粗蛋白質含量高達30%,氨基酸總量超16%,可作為優質蛋白原料替代豆粕,目前已在水產、育肥豬、育肥牛羊上使用。陜西楊凌富仕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家團隊合作開發的生物發酵飼料產品,采用自主研發培育的微生物菌株和專用固態發酵工藝,充分利用農林廢棄物、農副產品等地產原料,發酵合成菌體蛋白的同時產生豐富的蛋白酶、纖維素酶等代謝產物。該產品經過5 年的市場檢驗證實可顯著提高反芻動物飼料利用率,累計節約豆粕等蛋白原料4 萬噸以上。

4.實施增草節糧行動以實施“糧改飼”項目為契機,擴大青貯玉米種植面積,2022 年陜西省青貯玉米種植面積157.1 萬畝,青貯量263.6萬噸,分別位居全國第9 位和第10 位。同時青貯質量提升,飼草商品化進程加快,全省規模養殖場普遍采用機械化揉絲切碎、科學添加乳酸菌、大型機械壓實、黑白雙層膜封嚴等制作工藝,青貯玉米飼料質量顯著提高。據《中國全株玉米青貯質量安全報告(2021)》顯示,陜西省全株玉米青貯質量分級指數為71.4 分,居全國第二。在2023 年舉辦的第五屆中國青貯飼料質量評鑒大賽中陜西再獲佳績。
陜西豆粕減量替代工作雖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在替代配方的研發和推廣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從飼料配方看因豆粕蛋白含量高、氨基酸組成與動物需求相近,適口性好,利于消化吸收,配方應用技術普遍且相對成熟,導致飼料企業現行的配方設計對豆粕具有較強的依賴性。
2.從替代產品比較效益看棉籽粕、菜籽粕等雜粕產量有限、適口性差,且含有毒性因子和抗營養因子成分,加之2022 年以來隨著雜粕替代豆粕技術廣泛推廣使用,菜籽粕、棉籽粕等雜粕的價格迅速上漲,雜粕成本優勢下降,企業以雜粕替代豆粕的積極性減弱。
3.從企業實際應用看氨基酸不平衡問題還十分突出。目前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糧技術在陜西省規模化程度高的大型企業推廣應用較為普遍,中小企業由于技術力量所限推廣應用不多。
4.從養殖群體接受度看受傳統養殖觀念影響,有相當一部分養殖場(戶)認為,飼料中蛋白含量越高,飼料品質越好,導致低蛋白日糧在養殖場(戶)中接受度不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低蛋白日糧市場推廣難度大。
“十四五”乃至今后一個時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關鍵期,也是陜西省飼料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期。隨著東南沿海大型養殖企業加快“北進西擴”,陜西飼料行業豆粕減量替代工作將迎來新的歷史機遇。下一步,陜西將繼續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障糧食安全,要在增產和減損兩端同時發力,持續深化食物節約各項行動”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農業農村部“三年行動方案”要求,圍繞保障糧食安全,服務現代畜牧業高質量發展這一中心,聚焦“低蛋白、全營養、高品質”三個重點,調動養殖戶使用低蛋白飼料和飼料企業生產低蛋白飼料兩個積極性,抓牢配方研發、標準建立、示范推廣、精細加工四個環節,基本構建起適合陜西養殖特點的飼料配方結構,初步形成符合陜西實際的可利用低蛋白高品質飼料標準體系、高效飼料加工應用技術體系,實現畜禽養殖飼料轉化效率明顯提高,養殖業節糧降耗取得顯著成效,為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