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成芬,張 槐,張純林,陶 勇
(1.四川省隆昌縣金鵝街道辦事處綜合農業服務中心,四川 隆昌 642150;2.四川維爾康動物藥業有限公司,四川 隆昌 642150)
病豬體溫升高(有的體溫達40.5 ℃以上),精神沉郁,畏寒顫抖,皮膚發紅,四肢末端、耳尖發藍,可視黏膜發紺,呼吸困難。有的病豬呈犬坐式呼吸,肚腹脹滿,有的關節腫大、跛行,甚至不能站立。瀕臨死亡的病豬體溫下降到35 ℃以下。
對瀕臨死亡的病豬進行剖檢,纖維素性胸膜炎、腹膜炎、心包炎等明顯,其胸腔、腹腔積液,胸腔、腹腔發生纖維素性粘連,心包積液色黃而渾濁,心包粘連,呈絨毛心,關節腫大,關節液增多、渾濁,腦腔積液,腦膜充血,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局部出血。
采集病豬的心包、胸腹腔積液,腦脊液等涂片,革蘭氏和美蘭染色,鏡檢,發現陰性、兩極濃染的小桿菌。
綜合臨床癥狀、剖檢變化以及涂片、鏡檢、初步診斷本例為豬副嗜血桿菌病。
采集病料送檢,經細菌分離培養、生化實驗以及PCR擴增實驗,確診為豬副嗜血桿菌病。
采用中西藥結合的治療方式,維力亭(阿莫西林硫酸黏菌素注射液(100 mL:阿莫西林10 g與硫酸黏菌素0.85 g)按0.1 mL/kg?bw 肌肉注射,雙黃連注射液按5 mL/只肌肉注射,維嚴亢(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10 mL:0.5 g),按每10 kg 體重肌肉注射0.4 mL,每日1 次,連用5 d。治療5 d 后,病豬逐步恢復健康,恢復較慢的按以上方式再給藥3 d,痊愈。
豬副嗜血桿菌病是由豬副嗜血桿菌導致的以“六炎”,即多發性關節炎、胸膜炎、心包炎、腹膜炎、腦膜炎和伴發肺炎為特征的傳染病。豬副嗜血桿菌是革蘭氏陰性菌,治療過程中殺滅細菌是首要的,抗菌和抗內毒素同時進行可提高治療效果。
抗豬副嗜血桿菌除應用阿莫西林硫酸黏菌素,還可選用其他抗革蘭氏陰性菌的抗生素或抗菌藥,如氟苯尼考、卡那霉素等。抗內毒素可選用雙黃連注射液,研究證明,雙黃連在動物體內外均有抗內毒素的作用,體內還可保護臟器免受內毒素的損害。抗內毒素還可選用其他中藥類制劑,如板藍根注射液、魚腥草注射液等。輔以解熱鎮痛抗炎藥氟尼辛葡甲胺,可控制內毒素血癥所致的發熱、炎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