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帥帥
(西北政法大學,陜西 西安 710100)
在巖土工程施工過程中,邊坡失穩問題經常發生,如果某一區域邊坡發生失穩問題,就極容易埋下施工安全事故隱患。現階段,在巖土工程施工過程中,廣泛采用邊坡加固措施,但基坑邊坡失穩問題仍是控制重點。就目前而言,深基坑巖土工程的增加趨勢明顯,而且巖土工程大都位于軟土區域,所以要想提升巖土工程建設水平,應高度重視基坑邊坡失穩問題的解決,科學施策。本文分析了基坑邊坡穩固性的影響因素,并闡述了抗滑樁加固、防滲膜加固、填石層和砂礫層加固、邊坡基坑排水等加固技術及措施。
如果巖土工程邊坡施工管理力度不足,就極容易出現失穩現象[1]。因此,為了對巖土工程邊坡穩定性提供保障,應深入分析影響邊坡穩定性的因素。
因為不同巖土工程的施工環境有明顯的區別,而不同環境的地形地貌有明顯的差異,所以在巖土工程基坑施工中,應全面勘察施工現場情況,提高對地形地貌的了解程度,有針對性地制定解決方案,切實保護好基坑邊坡的穩定性。比如在凹型地段施工中,強降雨天氣所產生的積水較多,在此影響下,基坑邊坡極易被沖垮[2],從而導致基坑邊坡失穩。
在巖土工程基坑施工時,巖體結構對于基坑邊坡的穩定性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比如在巖土工程基坑挖掘時,巖石的切割問題比較常見,而不同種類巖石的硬度有明顯的差異,不同的硬度也會對巖石切割的平整度造成影響,從而不利于基坑邊坡穩定性的提升。此外,巖石結構體的黏著性與泥土的黏著性之間有密切的聯系,泥土的黏著性與巖石結構體的黏著性成正比。所以,巖石結構體自身的黏著性較差或泥土的黏著性較低,就會影響到基坑邊坡的穩定性。
在基坑開挖過程中,砂土或沖擊砂土比較常見,其松軟程度和滲透性較強,而且其土質黏聚力缺失,從而自身承載力較低;而且在施工中及施工后,超負荷的情況難以避免[4],就極易引起嚴重的滑移情況;此外,如果基坑土質情況變化較大,也會對支護結構造成影響,不僅無法發揮出實際支撐防護作用,而且也會影響到巖土工程施工基坑邊坡的穩定性。
在基坑施工中,工作人員的施工質量或施工技術是基坑邊坡穩定性的重要影響因素?;又ёo工程涉及到多專業、多學科,且彼此之間有密切的聯系,施工人員應熟悉各個學科知識,綜合性和系統性地應對基坑支護工程的施工[3]。此外,專業技術人員應從施工場地的地形地貌、實際需求出發,嚴格遵循設計標準展開施工。
在邊坡失穩的加固技術類型中,抗滑樁支護加固技術較為常見。利用該技術對邊坡進行加固,可以抑制邊坡各區域土體的不良移動,也可以避免塑性形變的產生。樁是深入土層或巖層的柱形構件,通過樁身將上部承受的坡體推力傳給樁下部的側向土體或巖體,依靠樁下部的側向阻力來承擔邊坡的下推力,而使邊坡保持平衡或穩定??够瑯杜c一般樁基類似,但主要是承擔水平荷載。抗滑樁也是邊坡處治工程中常見常用的處治方案之一,從早期的木樁,到近代的鋼樁和目前在邊坡工程中常用的鋼筋混凝土樁,斷面型式有圓形和矩形,施工方法有打入、機械成孔和人工成孔等方法,結構型式有單樁、排樁、群樁,有錨樁和預應力錨索樁等。
抗滑樁是一項質量要求高的工程,搞滑樁的施工質量直接關系到工程的成敗。抗滑樁多采用灌注樁,要特別把好成孔(包括鉆孔和清孔)、下鋼筋籠和灌注混凝土等幾道關鍵工序。每一工序完畢時,均應及時進行質量檢驗,上道工序不清,下道工序就不能進行,以免留下隱患。
施工時每一工地應設專職質量檢驗員,對施工質量進行全面檢查,質量責任落實到人,落實到每一根樁。灌注樁的質量控制,主要是指鉆孔、清孔,鋼筋籠制作、安放,混凝土配制、灌注等工藝工序過程的質量標準和控制方法,應以設計文件和國家或行業標準為準,制定出切合工程實際和易于操作的具體標準和要求。
在護坡作業的加固方式中,防滲膜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借助HDPE 防滲膜,可以免受相關不利因素的威脅,如自重增加以及滑移面力學參數改變等,所以對于露天邊坡,使用防滲膜進行護坡施工,可以保證良好的邊坡加固效果。該加固方案的施工步驟如下:
(1)對于專用防滲膜的選擇,其厚度應在1mm左右,全面覆蓋露天松散土體。在鋪設防滲膜之前,應全方位、多角度地檢查好邊坡表層,對各種尖銳雜物進行清除,以免對防滲膜造成影響。
(2)加強溝槽錨固方式的應用,以此來固定好防滲膜,對于開槽寬度和深度,應分別在60cm、50cm以上,在錨固后,還要嚴格檢查好單塊防滲膜固定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保障膜與膜之間的搭接寬度應在100mm以上。HDPE防滲膜邊坡加護技術的施工比較簡單,非常適用于整體規模較小的露天邊坡加固。
在巖土工程基坑開挖過程中,填石層和砂礫層難以避免,由于應力承載能力難以保證,極易引起滑動變形問題。針對填石層的處理,通過直接挖出填石層,換填其他土體,這在厚度較小的填石層中較為適用[6],但是如果填石層厚度較大,則應通過挖孔灌漿加固的方式,以此來使填石層的不良性質得到有效改善。而對于砂礫層的加固措施,主要以鉆孔灌漿為主,應嚴格控制砂礫層的砂漿比重,最高不得超過1.15,而且在加固處理時,應將鉆孔孔徑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并對鉆孔參數進行合理設置,以此促進砂礫層承載能力的提升。
如果地下水位較高,且土層滲透性較強,就適合應用邊坡排水的方式。在部分巖土工程基坑開挖中,相比于基坑底面高度,地下水平面高度較高,邊坡失穩問題的發生幾率大,應高度重視基坑降水措施的應用。在基坑降水的方式中,井點降水、溝渠排水等比較常見。對于單層輕型井點,其土層滲透系數最低為0.1m/d,最高為50m/d,而深井井點的適用土層滲透系數最低為10m/d,最高為250m/d。而井點數量的計算,應充分考慮基坑總涌水量、設計的單井出水量,所需的井點數量為1.1乘上基坑總涌水量除以單井出水量。以輕型井點降水為例,應從基坑的寬度、降水深度出發,以此為單排井點、雙排井點的設置提供合理的依據。
以某工程為例,在場地平整施工后,北部形成的挖方邊坡高為12m左右,這在巖土結合邊坡類型中比較常見。在邊坡上部2~6m處,可塑的硬黏土較多。該工程地下水主要為上層滯水、巖溶裂隙水。該工程采用巖石邊坡加固和土質邊坡加固進行復合加固。
在邊坡下部巖石坡體加固方案選擇中,掛網噴混凝土支護方案得到了廣泛應用。對于掛網噴射混凝土支護技術[7],應緊密配合邊坡開挖工程,有序推進每個環節和工序的施工。在實際施工中,應加強施工流程和方法的控制,并加強施工質量控制。
在掛網噴射混凝土前,應嚴格檢查邊坡穩定性,及時清理好邊坡,如松土、危土等,并且處理好凹凸不平的巖石,借助高壓水槍,保證良好的清洗效果,并使用高壓風機,保證表面的干燥程度。為確保巖石坡面穩定性的穩步提升,應每隔2m左右進行定中支架的焊接,以此保證錨桿在孔中心部位安裝。在鉆孔施工時,應先確定鉆孔位置并在相應位置上對孔位進行標注,并做好鉆孔驗收記錄。
對于該工程邊坡上部,其土質坡體穩定性難以保證,影響到邊坡的美觀性、牢固性和穩定性等[8]。通過方案對比,選用了三維網植草支護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清理邊坡坡面。及時清除土質邊坡上的一些石塊,然后及時填補巖石孔洞,使坡面的平整性得到提升,以便于后續的正常施工。
(2)放樣鉆錨桿孔。在布孔前,應深入分析邊坡巖石情況,確定邊坡比。
(3)掛上植生帶。在掛網施工前,植生帶可以保證導水、蓄水作用的提升。為了避免邊坡水分不足問題的產生,其橫向間隔距離應為1m。
(4)掛網。為了促進掛網施工的順利進行,應先關注坡面位置,在掛網鋪設過程中,應保證掛網的緊繃性,防止任何褶皺出現在掛網表面。
(5)噴射材料。在噴射有機材料時,應明確具體的邊坡比例,基于邊坡比例來測定有機材料用量,并保證邊坡噴射材料的質量,同時,邊坡表面材料應滿足均勻性要求。此外,網層表面基材的厚度應在3cm以上,以此促進邊坡植被的健康生長。
(6)噴射草籽。在這一過程中,液壓噴播植草方案比較適用,對噴草生長的最佳時期加以密切關注,同時也要對噴草的類型進行合理選擇,從而確保草籽發芽率。
要想提升基坑邊坡的加固處理效果,防止坍塌問題的發生,在正式施工前,應高度明確基坑邊坡的施工工序,加強對基坑的支護工作進行落實。在基坑的開挖和支撐施工環節,應做到分層開挖、嚴禁超挖。如果采用單純開槽的方式,雨水天氣邊坡塌方的問題則難以避免,同時也不利于施工效率的提升[9]。
綜上所述,在巖土工程中,基坑邊坡因地形地貌、巖體結構、土質因素等影響,常常發生失穩問題。對此,應高度重視邊坡加固方面的處理,可采取抗滑樁加固、防滲膜加固、填石層和砂礫層加固、邊坡基坑排水等有效的加固處理措施,切實維護好基坑邊坡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