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建本,鄭燕菲,何春玲
(1.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廣西 崇左 532200;2.廣西民族師范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廣西 崇左 532200)
實驗室是理工科專業辦學的基礎,是學生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地方,在高校的發展中起著關鍵性作用[1-3]。由于生化實驗室中使用的化學品種類繁多,包括易燃、易爆、易制毒等危險物質以及一些高溫高壓設備,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風險,若管理不當,就可能導致嚴重的實驗室事故。因此,加強對生化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已成為高校安全工作的核心。2022年4月20日,長沙某高校實驗室發生一起爆燃事故,導致一名博士研究生受傷;2022年6月7日,深圳某高校實驗室發生一起玻璃瓶爆炸事故,造成一名博士研究生多處被割傷。
實驗室安全管理不規范往往是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4]。2015年,教育部科技司發起了一項重大的科研實驗室安全檢查,并且每年都會對部分高校進行嚴格的抽查。2021年10月27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了一項重要通知,要求各高校加強實驗室安全意識,積極開展全面排查整改,并加強安全教育培訓,以確保實驗室安全。2022年5月19日,為了落實《教育部辦公廳關于組織開展2022年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檢查工作的通知》(教發廳函〔2022〕11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特別舉辦“高校教學實驗室安全與管理培訓班”,以提高高校教學實驗室安全管理水平,確保實驗室安全運行。以上各種類型的檢查和督查,進一步強化了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偏重科研產出,往往忽視安全管理,忽視對實驗室人員的安全教育[5-6]。而且隨著新建本科院校的快速發展,招生人數逐年增加,實驗室數量及儀器數量日漸增多,實驗室的風險隱患也隨之增大。因此,探索新建本科院校生化實驗室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是一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專業和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實驗室耗材的使用量比較大,因此做好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對培養人才、服務地方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本文結合我院實驗室的管理現狀,通過對地方新建本科高校生化實驗室的安全體系進行探索,為實驗室的穩定運行提供參考。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升本時間短,在實驗場所和投入資金方面都比較有限,制度建設和責任劃分也不夠規范[7]。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目前只能做到個別制度上墻,比如學生守則、實驗室管理工作條例,上墻的這些制度在實施過程出現落實不到位的情況。雖然每個季度、節假日前教務處都會聯合保衛處對實驗室的安全進行檢查,其中也發現不少問題,但有時由于分工不明確、合作意識不強,導致監督不到位,檢查出的問題往往只停留在理論層面,很難落到實處,也就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發現的問題。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雖然已經明確劃分科研實驗室和基礎實驗室,確定了各自的功能,但在使用過程中仍然會出現占用基礎實驗室進行科研的情況。而且科研實驗室的負責人責任意識不強,在執行一些政策時,出現互相推諉的情況。由于這些因素的存在,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受到了嚴重影響,甚至可能導致安全事件的發生。
另外,由于資金原因,實驗室的相關安全配套設施不完善,比如缺少滅火毯、藥箱、噴淋裝置等,個別實驗室的通風櫥不能及時維修,沒能及時檢修更換老化的線路,科研實驗的危化品沒有專柜存放,藥品存儲方面分類不夠明確,“三廢”的處理制度不夠完善,應急方案也有待完善。
高校實驗室作為教學和科研的主要場所,其功能和數量較多,因此建設一支管理水平高的隊伍對實驗室的發展及安全運行至關重要[8]。但是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平臺有限,在經費方面也比較欠缺,往往很難吸引優秀的人才,導致專任教師、管理隊伍缺口較大。而且新建本科院校主要以教學為主,學校在招聘人才的時候一般優先考慮滿足教學隊伍,導致管理人員存在缺口。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實驗室管理隊伍一般要求本科學歷即可,一些管理人員缺乏專業的技術管理,加上實驗室管理人員少、工作量大且繁雜,學院領導不夠重視,導致管理人員積極性不高和安全意識淡薄[9]。另外,一些實驗室管理隊少有機會外出學習交流,造成人員流動性較大,進一步加劇了管理人員的工作量,嚴重影響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穩定及創新。
學生、任課老師及實驗室管理人員的安全文化意識淡薄,會嚴重影響實驗室的安全[10]。由于新建的本科院校缺乏有效的應急管理體系,安全培訓的內容單一、次數少、規模小,一般局限于滅火、逃生等基礎知識,而且沒有提供更加系統、更加專業的實驗室安全教學和演練。對學生安全教育的內容不夠全面,導致學生在實驗過程只注重實驗結果,而忽略了實驗的安全規范操作。比如實驗過程沒有穿實驗服,藥品沒有分類存放,沒有在通風櫥量取揮發性危險化學品,或者雖然在通風櫥稱取藥品,但是沒有把防護門下拉,實驗產生的“三廢”隨意丟棄。有些任課老師上課過程沒有堅守課堂、不穿實驗服,覺得實驗事故存在偶然性,因此有僥幸的心理,這些都是實驗事故的根源。
在發展過程中,如果單靠自己摸索,需要的時間比較長,所以應多向老牌院校學習,適當借鑒其安全管理制度,再結合新建本科院校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院校實情的實驗室安全規章制度。但制定相關安全管理制度的前提是“安全第一,生命至上”。近幾年,學院成立了實驗室安全工作小組,由院長擔任組長,分管副院長擔任副組長,實驗室管理人員為組員,全面統籌落實上級的相關安全檢查、制定和實施實驗室的規章制度、執行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學校各有關部門應該加強交流、增強合作意識,充分形成聯動,及時解決發現的問題。為了確保實驗室的安全,必須制定嚴格的日常管理制度,包括每天、周、月的檢查,把水電、門窗、滅火裝置等列入檢查范圍,做到早發現問題早解決,并將檢查結果進行詳盡的記錄和存檔,以便為師生提供一個安全的實驗室環境。另外,也要明確相關人員的責任體系,制定獎懲制度,樹立“我的實驗室我負責,學院的安全我有責,學校的安全我盡責”意識。為了能實時監控實驗教學的情況,學院還應該有詳細的實驗教學管理制度,比如實驗室教師守則、實驗室學生守則,上課過程也應該有實驗室使用記錄及學生簽到情況記錄,危險化學品的使用要有詳細的記錄。
完善的配套設施對制度的實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比如當實驗室發生火災時,懂得逃生是至關重要的,但在人員安全的前提下,懂得滅火對減小實驗室財產損失同樣重要,所以實驗室應該配齊滅火毯、消防沙及滅火器等滅火裝置,有詳細的應急預案。實驗過程往往會產生不同類型的廢液,如果直接倒入水槽,會對環境產生巨大影響,所有廢液都倒入同一個廢液桶,可能會發生化學反應,具有一定危險性。所以應該建設廢液暫存區,分類存放廢液,及時、高效、安全與環保地處理實驗廢棄物。
制度能否有效實施,實驗室是否能正常運行,和實驗室管理隊伍的素養及管理水平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加強實驗室人員的管理,有利于提升實驗室的管理水平。另外,精細化管理也能夠有效提高實驗教學質量[11]。為了提高實驗室隊伍的管理水平,院校應該建立系統的培訓計劃,多提供外出交流學習的機會,加強專業培訓。比如分批到老牌院校參觀學習,定期邀請專家來校指導工作,到同水平的新建本科院校進行經驗分享,安排人員參加實驗室管理的相關會議。為了提高實驗室管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在保證實驗室工作能正常開展的前提下,鼓勵管理人員提高學歷,對從事有輻射等對身體有害的工作,應該提供管理人員對應的待遇。鼓勵實驗室管理人員申報實驗室相關的項目,提高職稱。另外,為了加強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可以把個人的安全管理工作情況與績效、職稱、職務晉升聯系起來,充分調動工作的主動性。
在人員招聘方面,應該考慮實驗室隊伍的人員結構,適當補充高水平的人才。為了確保實驗室的安全,學院和學校應當給予實驗室管理人員充分的尊重,并且加大對他們的薪酬福利,建立一套科學、嚴格的考核體系,使他們得到公平的晉升機會,從而建立一個完整、公正的管理體系,確保實驗室的安全規章制度得到有效執行。
學生、任課老師、實驗室管理人員在思想上如果能始終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嚴格執行實驗室的規章制度,會大大降低事故的發生。為了確保實驗室安全,學院可以設置“安全文化月”,加強安全建設宣傳,開展一些關于安全的主題活動,比如,組織班級出版報并進行評比,懸掛橫幅,舉辦各種安全知識競賽、安全講座,并向每位師生發放實驗室工作手冊,形成“人人關心安全,人人參與安全”的文化意識,營造一種積極的安全文化氛圍,以確保實驗室安全穩定運行。另外,持證上崗是很有必要的,實行實驗室安全準入考試,通過考試拿到合格證才可以進入實驗室,讓學生把安全牢記于心。實驗室任課老師在上課前應該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組織學生學習實驗操作的注意事項,實驗過程可能會發生的危險,發生危險后如何處理。定期組織實驗室管理人員分析國內外的實驗室事故,總結教訓。逃生通道、危化品等位置應該粘貼醒目標志,在實驗室門口應該列明本實驗室的危險等級和危險源,實驗室負責人及聯系電話,列出校警、火警電話。安全意識深入人心,有利于從根本上杜絕事故的發生。
新建本科院校能夠為地方輸出大量的人才,起著服務地方的重要作用。生化實驗室是高校培養化工技術人才的重要場所,但實驗室存在的多方面因素會對師生的安全問題造成影響。本文從制度建設、管理隊伍建設、安全文化建設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生化實驗室的安全管理現狀,并就如何構建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提出了建議。新建本科院校條件有限,但又迫切需要發展,所以更要有清晰的定位、明確的規劃,實現高效創新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