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騫
(遼寧鐵研種業科技有限公司,遼寧 鐵嶺 112616)
玉米作為一種重要的糧、飼兼用作物和工業原料,經過多年的發展,其可生產各類工業產品3000余種。近年來,生物技術的迅速發展,對玉米遺傳改良的方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通過分子標記、轉基因等手段,玉米遺傳改良已經成為一門將傳統技術與現代技術有機結合的新學科[1-2]。當前,東北玉米區的玉米品種普遍出現了抗病能力差、適應性差的特征。目前,該區域品種在生產過程中存在著生育期較長等問題,已經成為制約其進一步開發利用的瓶頸。所以,要培育高產、抗病、早熟、耐高溫的新品種,對于提高我國玉米產量、提高農業效益、提高農民收入,保證我國糧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依據東華北自然條件和農業生產要求,2017年遼寧鐵研種業科技有限公司以自主選育自交系A1151為母本、A1650為父本,采用多年多點、高密度、大群體、嚴格選擇技術手段[3],同時,利用玉米單倍體育種技術[4],組配出A1151×A1650雜交組合,選育出了玉米新品種荃研2001。通過試驗程序,2022年通過國家審定。
荃研2001是遼寧鐵研種業科技有限公司,親本按照經典二環系雜交優選、新組合依據雜優模式類群選育組配[5-12],以A1151為母本,A1650為父本,構建了一個多抗、高產量、優良品質、廣適性的新一代單交玉米品種(圖1)。

圖1 荃研2001選育過程
A1151是以“鐵1060×先玉32D22”為選系材料,遼寧鐵研種子技術公司在2010年度,通過穗行選擇,低代測配,優中選優,經過8個世代的自交綜合評定,最終選出的一個自交系。
父本A1650是遼寧鐵研種業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以“鐵0255×DK516”父本為基礎材料,在高密度9000株/hm2的條件下,選擇優株經南北異地多代自交,確定抗病性好、抗逆性好,配合力高的優良自交系。
結果表明,東北春播玉米的成熟期為127.5 d,與鄭單958相比,提前0.8 d。幼苗有淡紫色的葉鞘、淡紫色的花絲、淡紫色的花藥和綠色的穎殼。株型半緊湊,株高296 cm,穗位108 cm,成株葉片20片。圓錐形,穗長19.8 cm,每穗14~18行,穗軸紅,籽粒黃,百粒重38.5g。抗病鑒定結果為:感大斑病、感穗腐病、中抗莖腐病、感灰斑病、感絲黑穗病。
遼寧春播,生育期為128 d,所需有效積溫約2750℃,葉鞘紫,株型緊湊,株高185 cm,穗位90 cm,成株葉片20片,花絲淺紫色,花藥淺紫,果穗長筒型,穗長18 cm,每穗16~18行,穗軸紅色,籽粒黃色,穗中心為半馬齒型,百粒重37 g。
在遼寧地區,春播種,生育期128 d,需要的有效積溫大約是2750℃,株高185 cm,穗位95 cm,成株葉片19片,花絲淺紫色,花藥綠色,果穗筒型,穗長18 cm,每穗16~18行,籽粒黃,半馬齒型,穗中心為半馬齒型,穗軸紅色,百粒重36 g。
2020—2021年,經丹東農業科學院與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的抗病蟲害鑒定結果表明:感染大斑病,感染灰斑病,中抗莖腐,感染穗腐,感絲黑穗[13](表1)。

表1 荃研2001抗病鑒定及品質分析

表2 荃研2001區域試驗產量(2020—2021年)

表3 荃研2001生產試驗產量(2021年)
用農業農村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哈爾濱)測定了容重給、粗淀粉、粗蛋白、粗脂肪、賴氨酸分別為747g/L,73.13%,11.02%,3.46%,0.31%(表1)。
2020年國家區試和2021年國家區試的平均收獲產量分別為807.8 kg/667m2和867.28 kg/667m2,2年平均收獲產量較對照提高了8.55%。
荃研2001東北華北春播時間為4月中下旬—5月上旬,注意絲黑粉病的預防,可采用種衣劑包膜法。本試驗結果表明,本品種適宜東華北中晚熟區域種植、豐產性好、穩產性好、適應性強。適宜的清種密度4 500株/667m2。施用2 000~3 000 kg/667m2的高品質農肥作為底肥,外加20~25 kg/667m2的復肥和1~1.5 kg/667m2的鋅肥,在6月中后期,在玉米抽穗期間,追施尿素25~30 kg/667m2,或者在播種之前,用50 kg/667m2的玉米專用肥(注意種肥分離)作為底肥。在播種前,用包衣劑和殺蟲劑與種子混合防治地下害蟲;放飛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該區包括吉林省四平市、松原市、長春市的大部分地區,遼源市、白城市、吉林市部分地區、通化市南部,遼寧省除東部山區和大連市、東港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區,內蒙古赤峰市和通遼市大部分地區,河北省、廊坊市、保定市北部、張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島市、唐山市、滄州市北部春播區,山西省忻州市、晉中市、長治市、晉城市、太原市、陽泉市、呂梁市平川區和南部山區,北京市春播區,天津市春播區。
親本繁育嚴格遵守操作流程,保證親本純度,雜交制種父母本比例為1:6;一期父本的60%和母本一起播種,母本的種子發芽后,播剩余二期的父本40%。母本保苗5 000株/667m2,父本保苗4 000株/667m2。防治螻蛄、金針蟲、蠐螬和地虎等地下害蟲可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防治黏蟲可選擇甲胺磷噴灑,或用甲拌磷、辛硫磷、甲胺磷顆粒等進行灌心處理;在大喇叭口期,采用“殺螟靈1號”“甲拌磷”兩種藥劑噴灑對玉米螟的防治效果較好。